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缅甸战役是中美英三国结成军事同盟后第一个共同的军事行动,同时也是二战时期中国军队唯一一次走出国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重大战役。但是由于中美英三国具体利益的不同,这导致了三国在缅甸战役期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本文主要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特朗普上台以来试图进一步强化其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地位。与此同时,中国也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经济转型,中美贸易摩擦前所未有的加剧,各方对贸易问题都给予了持续关注,使得贸易问题持续"升温",中美在贸易领域的博弈显得日趋激烈,但又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冷静。本文以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中美贸易战问题。中美双方应警惕和彻底放弃"零和"博弈的战略走向,以双方的长远利益为前提,使两国在贸易问题上获得双赢。  相似文献   

3.
本文全面概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滇西、缅北战场英勇抗击日军的战斗过程,并对此次战役的历史意义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包括G20成员在内的一些国家已经喷涌出台以及拟定中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鲜明地表明-世界贸易形势更趋严峻化了。作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全球各经济体中表现最为出色的中国,"毫不意外"地成为了这些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首要针对目标,其中以美国对我国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尤为强烈。而通过博弈论分析可以看出,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最优选择并不是采取贸易保护主义,但基于大量且长期存在的贸易保护主义,我国应从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服务业、建立信息服务体系和预警体系及重视FTA作用的多种角度探讨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博弈论视角下的导师与研究生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三种关系:导学说、功利说、放羊说,认为导生之间利益与价值取向的冲突,使两者之间产生一种博弈关系。从博弈论的视角考察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发现导生之间存在着双方互相合作、导师合作—研究生不合作、研究生合作—导师不合作、双方互不合作四种策略组合。指出导生关系走出困境的对策在于:导师以非权力性影响力引导研究生健康成长;高校以导师制度完善督促导师履行职责;导生以平等对话机制促进双方互信合作。  相似文献   

6.
(1)侨领陈嘉庚“敌未出国土前言和者即汉奸”的提案,代表了侨胞爱国抗日的坚强决心和誓言;(2)日寇未侵入缅甸和我国滇西前,侨胞即有组织地成立抗日救国侨团,出钱出力出命,修筑中缅公路,派出华侨机工服务团,支援祖国抗战;(3)日寇侵入緬甸、滇西,沦陷时间、大反攻时期协助军队抗日的事迹;(4)华侨的支持是滇缅战场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博弈论适用于人际关系的分析,在《傲慢与偏见》所描述的各种不同爱情婚姻关系里,擅于益智博弈的人,往往能赢得漂亮的胜局。文章以博弈论视角对书中几位男女主角爱情婚姻博弈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行为博弈论注重人的心理因素,而一些传统博弈论的不同程度地简化了参与人的心理因素,比如著名的最后通牒博弈。行为博弈论的序列互惠模型可以更清楚看到信念因素对局中人收益函数的影响,抓住了信念因素。而公平性模型引入了犹豫系数,进一步深化了传统博弈论的理念,使我们的博弈预测更接近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新课程改革至今已开展逾八年,但其实施并不顺畅,部分地方甚至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固然,新课程实施不顺有认识与观念不到位以及资源和条件限制等原因,然而课程实施主体利益方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是一种新的课程及教学理念在实践中开展、应用的过程,它必然会对原有的规章制度等带来一定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
博弈论视角下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效率与公平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是多种可能性制度相互动态博弈的一个过程,博弈的目的是为了寻求一个均衡解,从而找到一个能同时兼顾义务教育发展的效率和公平问题的最佳策略组合。  相似文献   

11.
公元前4世纪,中国西南边疆开辟了一条始于四川成都,贯穿云南东西方向,通往东南亚、南亚地区的“蜀身毒道”。学者习惯上把云南、缅甸境内的这段通道称之为“滇缅商路”。内地商人循此商路与东南亚、南亚地区进行商品贸易往来,一方面,他们输出中国的丝绸、茶叶等商品,购买缅甸的棉花、印度洋的“海货”,互通有无,活跃国内外市场;另一方面,他们也带去了中国的优良文化传统、爱岗敬业、诚信为本的商业精神。滇缅商路不仅是一条繁荣滇缅贸易市场不可或缺的通商之路,也是一条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中国先进文化之路,还是一条吸纳东南亚、南亚各民族优秀文明成果之路,具有承载物质流动和文化传播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中印关系的特点与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印实行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中印关系被提升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层次。中印关系体现为大国关系、邻国关系、发展中国家关系等特点并被赋予新的内涵。中印关系的三个关键问题是西藏问题、边界问题、经贸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朝鲜战争是20世纪国际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英国作为美国的盟国和西方阵营主要国家之一,在战争各个阶段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它一方面企图与美国一起操纵联合国,达到维护其在远东和东南亚战略利益的目的;另一方面又不愿与苏联和中国对抗,影响其经济和政治利益。英国本来打算通过这种政策坐享战争带来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但是朝鲜战争期间的国际关系已经具有了你死我活的敌对性质,任何骑墙政策在激烈的两极对抗中都是行不通的。英国的政策走进了死胡同。丘吉尔上台后,积极推动朝鲜停战,使英国从朝鲜战争中顺利脱身。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 6 0年代中期 ,美苏冷战继续进行。为了遏制苏联并包围中国 ,196 3年上台的美国总统约翰逊扩大了在越南的干涉 ,把肯尼迪在越南推行的特种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在中苏等国的援助下 ,越南人民最终挫败了美国发动的局部战争。与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相比 ,以局部战争为主体的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带有更为明显的冷战色彩。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战略,服务于英国的国家利益。但在采取什么样的战略路线、什么时候和在什么地点、使用何种及多少力量才能最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等具体一些的问题上,军队与行政之间、军队内部,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和主张。本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所执行的战略路线、军事战略传统以及主要争论等问题,进行具体的历史分析和考察,以期获得对战时英国战略的一个比较全面而又合乎逻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英国为取得中立国美国的同情和支持,通过掌控信息源头、建立专门的宣传机构、主动提供新闻信息、争取美国记者和社会名流同情以及消除不利影响等措施,在美国塑造了对英国有利的战时舆论,达到了预期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国际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经济因素地位和作用的上升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的地缘政治也向地缘经济的方向转变。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地缘经济对当前国际关系的影响 ,即三大经济区的出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区域经济集团间排他性与开放性并存以及推动世界格局的转型等  相似文献   

18.
徐文军 《天中学刊》2014,29(6):104-106
抗战后期,中国政府为了支持法币,抑制通货膨胀以及持续抗战的需要,向英国借款五千万英镑.英国政府虽然答应借款,但提出了种种限制条件.为此,中英两国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会谈,谈判甚至一度陷入僵局.从表面上看,中英双方在贷款条件上分歧严重,英国的原意在于提高中国抗战热情,以能够持续抗战,而中国更重视实质上的帮助.中英双方在贷款问题上的分歧,对抗战产生了不利影响,而且严重影响了两国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从中英两国的战争目标看二战期间的中英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英矛盾 ,是由中国努力摆脱外来奴役实现真正独立 ,进而谋求应有的国际地位的目标 ,与英国顽固坚持殖民主义立场 ,力图恢复殖民统治的目标冲突引起的。滇缅公路危机上英国背信弃义的行为 ,正是战争期间英国与盟国利益发生冲突时 ,其一贯的利己主义立场的写照 ;缅甸战场上的矛盾更反映了英国极不愿看见中国强大起来 ,而有碍其战后恢复殖民统治目标的实现 ,在战时就尽其所能削弱中国 ,阻止中国谋求大国地位 ;蒋介石访印上的矛盾 ,说明了英国绝不允许别人介入其殖民地事务的决心和战后仍要维持大英殖民帝国的目标。由于中国毕竟是受列强百年欺凌的弱国 ,战时在谋求大国地位的同时 ,又不得不以弱国示人 ,中国只取得了大国之名而没有强国之实 ,结果是在中英间一系列矛盾中只能对英步步退让、连连受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