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驰”字     
《木兰诗》中有“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句,教材注释“愿驰千里足“为希望骑上千里马”。“驰”释为“骑上”。笔者不敢苟同,特陈述如下: “驰”字的本义与赶马的动作紧密关联。许慎《说文解字》释“驰”字:“大驱也。……驰亦驱也,较大而疾耳。”可见,“驰”与  相似文献   

2.
“明驼”一解《木兰诗》中有句云:“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此句,《乐府诗集》卷二十五“木兰诗——古辞”于“木兰不用尚书郎”下原为“愿驰千里足”,而后据段成式《酉阳杂俎》始校改为“愿借明驼千里足”。这一改动,就带来了诠释上的一个难题,即什么是“明驼”,也即“驼”上为什么加一“明”字?历代考索,纷  相似文献   

3.
"老师,《木兰诗》有个地方写错了."一个调皮的小男生说."哦?你说说看." 这个学生指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中,明明是可汗问木兰想要什么,为什么木兰却说送"儿"还故乡? 我很欣喜,是个好问题.  相似文献   

4.
乐府民歌《木兰诗》,在叙述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克敌荣归,面见可汗时写道:“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相似文献   

5.
《木兰诗》:“愿驰千里足”。部编语文初中第二册注:“希望骑上千里马。”按:“千里足”是可以解释为“千里马”的,如《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造父亦无千里之手矣”和《庄子·秋水》:“騏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中的“千里之足”和“驰千里”就是。但如果把“千里足”仅仅解释为“千里马”,这样的解释未免过于狭隘,不够完整,似乎只有马才能日行千里,排斥其它牲口有疾行快走、日行千里的技能了。我认为  相似文献   

6.
二、课堂实录师:同学们,我们学习的《木兰诗》与另一首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誉为“乐府双璧”。《木兰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鲜明的人物形象给历代的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木兰诗》这块美玉那璀璨的光芒。首先,我们来结合诗的内容分析一下诗中的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学生快速阅读后思索片刻,举手。)生1:我觉得木兰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女孩,她能体谅家中的困难:“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决定“从此替爷征”。生2:木兰不看重高官厚禄,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在荣誉和地位面前能从容地放弃,选择一种“愿驰千里足…  相似文献   

7.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选用了郭沫若《女神》的名篇之一——《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文题注注明该诗"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1].笔者是郭诗研究的业余爱好者,手头上有这本"文学编"第一卷.对照一看,发现:高一新课文与"文学编"第一卷上的文本略有差异.这就是该诗第二句有异文...  相似文献   

8.
北宋诗人苏轼贬官在广东惠州时,曾作《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人教社编初中《语文》第三册《荔枝蜜》引用了这首诗的后面两句,教材注解这两句诗时又引出了诗的前两句,但没有时这两句作具体解释。高中《语文》原第一册《南州六月荔枝丹》亦引用了苏诗,教材注“卢橘”为“枇杷”。周有光先生在《语文闲谈·续编下》的《枇杷入诗》中释:“‘枇杷’又称‘卢橘’,现在广东还有这种说法”,并以苏诗为例。上述说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文苑英华》收录了本于唐人范传正所编李白"文集二十卷"中的二百六十余首诗文。因范编李白文集来源甚杂,致使《文苑英华》所录李白诗有诸多异文。一首诗,至关重要的无疑是题目,而题目有异文,则关系重大。本文择出《将进酒》等七首诗题目颇为重要的异文加以辨析,或有助于李白文集的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太原大学学报》2019,(2):101-104
《孟子》首章"万取千焉,千取百焉"应遵从传统解释,意为从万中取得一千,从千中取得一百。"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一语,据廖平校订,当为"王者之迹熄而诗作,诗亡然后《春秋》作";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一语,据宋王元泽所见《孟子》古本,当作"尽信书则不如无为书"。  相似文献   

11.
人类驯化驴子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的记载是《史记》。把文人和驴子连在一起,则见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 ‘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好驴鸣”是一种怪诞行为,却是魏晋名士“风度”的真  相似文献   

12.
集句诗(二)     
至福安第六十二[宋]文天祥握节汉臣回,麻鞋见天子。感激动四极,壮士泪如雨。思故乡第一百五十六[宋]文天祥天地西江远,无家问死生。凉风起天末,万里故乡情。集句诗向来被视为文字游戏,文天祥的《集杜诗》却是具有独立文学价值的创作。他专集"诗圣"一人的诗句,就是为了"以诗存史"。文天祥在《集杜诗》的《自序》中说:  相似文献   

13.
藏头诗拾趣     
藏头诗是有意在每句诗的开头嵌上一个必要的字,把这几个字连起来可组成一句意思完整明白的短语。孤立地看每句诗,不易发觉,一经点破,恍然大悟,使人感到妙趣横生。民间留传着不少杰作。戏曲《望江亭》里,谭记儿当着白士中吟了一首诗:“愿把春情寄落花,随风冉冉到天涯,君能识破凤兮句,去奴当归卖酒家。”横头四  相似文献   

14.
“龙城”考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对王昌龄这首《出塞》诗中第三句"龙城"一词,目前存在着两种不同看法.一九七八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作"但使卢城飞将在",注云:  相似文献   

15.
人教社大修订版小学语文教材选入了苏轼的题画绝句:惠崇《春江晚景》。对于这首诗的题名,亦即是“晓景”还是“晚景”,各家版本并不一致:《唐宋诗举要》、《苏轼诗集》等题为《春江晚景》;《绝句三百首》、《宋诗选注》(钱钟书先生编)等题为《春江晓景》。一“晚”一“晓”并非  相似文献   

16.
文人和驴     
人类驯化驴子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的记载是《史记》。然而,把文人和驴子连在一起,则见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第十七》,据载:“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好驴鸣”在今人看来是一种怪诞行为,却是魏晋名士“风度”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四册教师用书》中第29课《古代诗词五首》中,教材编著者将辛弃疾《西江月》里"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两句译为"明月出来了,树  相似文献   

18.
<正>俗语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陕西方言多说"礼轻人意重",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比喻礼物虽少,但情意却很重。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成语词典》:【千里送鹅毛】"俗语:‘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宋·苏轼《扬州以土物寄少游》诗:‘且同千里寄鹅毛,何用孜孜饮麋鹿。比喻礼物虽轻而情意深厚。'"[1]《辞源》一:【千里鹅毛】"比喻礼物轻而情意重。"宋黄庭坚:《山谷外集诗》注十:长句谢陈适用惠送吴南雄所赠纸:"千里鹅毛意不轻,瘴衣腥腻北归客。"[2]《辞海》【千里鹅毛】解释、举例跟《辞源》基本相同,引文、例句省略[3]。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千里送鹅毛,解释、举例综合了《辞源》和《辞海》亦省略[4]838。毛学河、倪文杰主编《现代成语巨典》【千里鹅毛】"从远地带来的极轻微的礼  相似文献   

19.
<正>在同学聚会或者毕业时,有一句唐诗出现的概率特别高,那就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每当我们吟诵这句诗时,曹植的内心都受到了深深的伤害,因为王维这句诗是化用曹植《赠白马王彪》的诗句:"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的原句霸气侧漏,王维的改写清新脱俗,两人各有所长。但由于王维的这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字数比  相似文献   

20.
编辑大鉴: 职业中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省编本(1991年版)和人教社本(1986年版)均选了叶剑英同志的《看方志敏同志手书有感》一诗,可是两家对此诗所作的“提示”和“注释”大相径庭。如诗的第2句“忍将奇迹作奇功”,照省编本的“提示”理解,大意应是:方志敏同志为革命创下了“奇迹”,立下了“奇功”,他却“不忍”居功。但是,不管从句意或联系时代背景都难得出这一解释。此句按人教社本注释作“反语”理解,则似文从字顺,与上句“血染”二字一脉相承。又如“南朝”与“一叶枫”注释,虽然文天祥是南宋人,但人教社本把“南朝”作“南宋小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