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教育就是引出",教育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本来潜在于学生身体和心灵内部的智慧、力量引发出来。在我50余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乐此不疲、做得最为成功并将矢志永远为之的一件事正是,"引出"学生"天赋"的各种智慧与力量。教育首先是教育者对自我潜在智慧与力量的"引出"。1956年,我由南通二中高中毕业,同年走上教育工作岗位。我从未接受过一天正规的高等教育,到目前为止最高学历就是高中。可以说,我是自学成才的,我自学了数学学科知识、数学教学论,自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功夫熊猫》情节的分析,展开了对道家教育智慧之当代启示的讨论。道家思想中包含了内因、外因和本因的"三因论"思想,"天赋"是本因的重要表现形式。道家教育高度重视对"信德"的培养,发挥其对"仁义礼智"四德的承载和支撑作用。道家哲学认为存在着一种来自天道法则的"必然"。在对自然法则的敬畏中,不断探究与顺应更深层次的天道规律,是道家教育的一种追求。  相似文献   

3.
<正>一《陈情表》乃李密传世之作,百代名篇。人教版语文课本将其归录于高中必修五之"抒情散文"单元,教参以"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真情真性和品味课文丰富多彩的语言艺术"作为教学重点。此论自有其历史的可接受性,然窃以为,为达成此教学目标,更当设置"儒者的陈请智慧"作为另一个相应的教学重点。愚意陈于《陈情表》系列论文之《〈陈情表〉:儒者的陈请智慧》一文中。今续其文,再论儒者的言语人格。  相似文献   

4.
《爱弥儿》与卢梭的自然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爱弥儿》的教育意图 1762年,在相继发表两篇早期论文之后,卢梭发表了《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卢梭多次强调《爱弥儿》在自己全部思想体系中的核心位置.在致友人马勒塞尔伯的信中,卢梭提到,"我的全部精神智慧分散于前两篇论文和《论教育》(即《爱弥儿》)中,三部著作不可分割,构成一个整体"….卢梭的这个说法一方面表明了《爱弥儿》的核心意义,同时也表明,由于注重写作技艺的卢梭有意对全部的"精神智慧"加以分别表述,那么,把握《爱弥儿》的思想意图绝非易事.努力把握两篇早期论文的思想意旨并由此溯源至卢梭的整体意图,自然构成了理解《爱弥儿》的先行要求.然而,从《论科学与艺术》最初的批评者开始,对卢梭意图的把握已经成为进入卢梭思想门径的首要难题[2].  相似文献   

5.
邵金峰 《天中学刊》2012,27(3):89-91
郭熙的《林泉高致》是中国古代画学名著,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审美智慧,其中的"丘园养素"的山水功能论蕴含着浓厚的家园意识;"饱游饫看"的审美观照体现了物我平等的古典生态智慧;"易直子谅"的创作心理内蕴着古典的生态人文主义情怀;"可居可游"的审美目标展现了古代画家对理想生态环境模式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正>(上接第4期)49."情人":《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几十年来,我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交往甚多,甚多。可以说,我与她月月相随、年年相伴。是她,开阔了我的视野,活跃了我的思维。中学政治课涉及众多知识领域,一些理论我知之甚少。但有了她的相伴,我学到了许多理论知识和实践智慧,尤其是教育学、教学论的许多理论,使  相似文献   

7.
歌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在我眼中,书是知识的源泉,力量的翅膀,智慧的海洋,生命的方向盘。书是我生活中一道可口的"美餐",我每天都要去"品尝"它。《雷锋的故事》告诉我要关爱身边每一个有困难的人,《海伦·凯勒》启迪我面对生活中的不幸,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三国演  相似文献   

8.
郭冰 《中国教师》2011,(13):78-80
<正>洛克反对机械的、经院式的教育方式,其教育思想以世俗化、功利化为目的。他反对"天赋观念",坚持"白板论",但同时他又注重从内心养成,可以说是一个不彻底的经验主义者。[1]《教育漫话》反映了洛克的绅士教育和家庭教育思想,并从体育、德育、智育三方面  相似文献   

9.
许倩  徐莉敏  王巍 《音乐世界》2007,(8):102-105
对于他,莎朗·斯通曾多次表示:"这个年轻演员是我见过的演员中最有天赋的一个。"当年的 Jack 让全世界都认识了这个帅小伙:对于他,马丁·西科塞斯称赞道;"在电影界,我已经很久没有看到如此真切的表演了。本届奥斯卡,他主演的《无间道风云》成为大赢家,同时主演的电影《血钻》亦获最佳男主角的提名。他是谁?他是——莱昂纳多。从《泰坦尼克号》开始认识他,整整10年,他依然 Fantasy。  相似文献   

10.
柳小梅 《师道》2013,(3):19-22
十年来一直喜欢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对话》栏目,这是一档高端精英谈话节目,其前沿、新锐、求实的节目风格以及台上台下嘉宾们思想的交锋与智慧的碰撞,经常能给作为教师的我很多启迪。戴维·伯姆在《论对话》中这样写道:"对话仿佛是一种流淌于人们之间  相似文献   

11.
黄全愈,旅美教育学专家,1988年赴美留学,现在迈阿密大学任教。他长期致力于中美教育和文化交流,所著的中美教育比较系列《素质教育在美国》、《玩的教育在美国》、《"高考"在美国》、《家庭教育在美国》、《生存教育在美国》、《素质教育在家庭》等图书,在中国教育界不断引起强烈反响。其新作《培养智慧的孩子——天赋教育在美国》对新时代的家长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人们都说宋朝著名文学家苏轼天赋好,能"过目成诵"。其实并不是如此,而是另有其奥秘的。一天,有位朋友去看他,等了好久,苏轼才出来会见。朋友很不高兴。苏轼解释道:"我正在抄《汉书》。"客人听了反而很不理解。凭苏轼的天赋和"过目成诵"的才能,还用得着抄书吗?苏轼说:"我读《汉书》到现在已经抄三遍了。第一遍每段抄三个字,第二遍每段抄两个字,现在只要抄一个字了,客人疑信参半地挑了几个字一试,苏轼果然应声能背出有关段落,且一字不差。苏轼的"过目成诵"原来是勤学苦练的结果啊。  相似文献   

13.
这几天引导学生学习几篇写景状物的散文,分别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和陆蠡的《囚绿记》。这些文章都是千古传颂的名篇,也都是很好的写作例文,学后我做了一个整理,从中悟出一些写景的方法来了。说实话,写文章是需要人有天赋的,这个天赋就是对人、情、事、物有特别的感受能力、超人的想象能力和真实的动情能力,文章是"发之于心、动之以情"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切方法都是对学生思维、情智的禁锢  相似文献   

14.
"人本主义"发端于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的箴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其思想菁华和终极意义在于以人为本,以纯真的爱和天赋的善追求最大福祉。陶渊明的辞赋名篇《归去来兮辞》,就是一篇以率性的爱和天赋的善去彰显本我的处世宣言。欧阳修对这篇文章推崇备至,尝言:"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兮辞》一篇耳。"陶渊明曾把自己的  相似文献   

15.
<正>(上接第9期)36.写,写,写1983年8月,我被调入陕西教育学院。我抓紧时间回顾教学工作,写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常识"基本概念教学过程十论》和《"辩证唯物主义常识"基本原理教学过程八论》(以下简称"《十论》"和"《八论》"),自1986年起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陆续发表。我迫不及待地写、写、写,原因要从"源头"说起。1956年入校时,系里为各班指定了四名班干部。我们四班的党支部书记是李冠英,团支部书记是阎长贵,班长是董永俊,学习班长是张汉云(当时不叫学习委员,也可见学校对学生学习的重视)。由于工作关  相似文献   

16.
《典论.论文》是不能定性文气乃天赋观的,从其全文以及人的局限性、合目的性这一角度可佐证。  相似文献   

17.
参加国家级课题"少教多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不仅给我带来了新思想、新理念、新智慧、新方法,也带来了新疑惑、新问题、新思索。近20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让我感悟到"少教多学"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鲜的理念。同时,我个人认为"少教多学"是我们新时期的教师在穿新鞋走老路,想走得更好、更响、更有模有样而已。其实早在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就在《大教学论》中说过"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  相似文献   

18.
在《福乐智慧》这部不朽名著中对于“知识”的论述占了相当大的篇幅,是这部作品中的精华所在。文章试图通过知识后天论、知识价值观、知识美德论、知识治国论、知识幸福论五个方面来分析、阐述《福乐智慧》中的知识观。  相似文献   

19.
《人本高等教育哲学的诞生与发展--中美两部《高等教育哲学)之比较》一文对译著约翰·S·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一书和张楚廷著《高等教育哲学》一书进行比较,提出了独到的观点,但亦有明显不妥之处,本文对此进行探讨并初步介绍了"智慧论"与"生命论"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20.
智慧报     
*小编辑亮相台*大家好!我是《智慧报》的小主编颜梦帆。我爱写作文,开玩笑,同学们都叫我"开心果"。我们的口号是:共同努力,智慧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