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于人文,《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现在所说的人文,显然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而且,其核心是指先生的价值观。人文对于小学语文学科,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具体课文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人文因素,它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人文思想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高娟 《吉林教育》2008,(9):84-84
人文素质教育经过各方面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并且在不断的升温。人文,《辞海》里解释说,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无论搞哪门学问,都应该有人文基础"(厉以宁《如何实现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在.有不少人误以为,语文教学重视语言训练就必然会丧失人文精神.而弘扬和回归人文精神最直接简便的办法就是以文学教育为主。表面上看。它似乎为语文教学找到了治病良方.实际上这反而迷失了语文教学的根本.我们以往的语文教学不是没有文学教育.但人文精神真正得到弘扬了没有?由此看来人文精神丧失与否与文学教育似乎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权威的定论,毋庸置疑。但我总是惴惴的,我实在不能准确把握“人文”(或“人文性”)的内涵,就我的浅见,人文(或人文性)的内涵当因时、因地、因民族而有所差异。文艺复兴时期倡导的人文,见于《周易》中  相似文献   

5.
学科的性质是学科理论建设的核心问题。中学语文学科性质观是中国语文教育界几十年来一直关注与讨论的话题。于漪老师对于该学科性质的认识经历了由工具性、思想性统一到工具性、人文性并重的过程。研究于漪老师语文学科性质观的发展历程,对于今天的语文教学,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生虎 《青海教育》2003,(10):29-29
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语文课程性质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过去,语文教育注重于语文的工具性教育,至今仍以应试为核心目标进行技能训练,使它不仅成为教会学生说话、写字、阅读等基本能力的工具,更重于使它成为传达道德意识和权威意识的工具,从而失去了本身的趣味性,失去了特有的人文关怀,进而使语文教学之路越走越窄,学生上课觉得索然寡味,甚至厌倦。  相似文献   

7.
一、人文性概念的诠释“人文”一词《辞海》中的解释是:“旧指诗书礼乐等。”《易·贲》中写到:“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人文性主要是凸现人类对存在意义的思考,对真善美永恒的追求和对自由、自觉、超越的意向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书法艺术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已深深地打上了中国文化的烙印。书法艺术在中国占有崇高的文化地位,它不但负载着丰富而复杂的文化心理和人文信息,而且蕴含和浓缩了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即精神的、审美的,这种非物质的具有决定性的文化内涵就是书法艺术的核心和灵魂。  相似文献   

9.
朱瑛 《陕西教育》2004,(10):13-14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失衡 先看两个案例: [案例一]《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教学片断: 师:默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第一句与下面几句是什么关系? 生:这一段主要写漓江水的特点。第一句与下面几句是总分关系。 师:第一句是采用什么方法写的?第二句里有哪些修辞手法? 生:第一句是用对比的方法写的。 生:第一句是用对比的方法写的,作  相似文献   

10.
人文,顾名思义,即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作文教学,既体现工具性的一面,又体现人文性的一面。所谓工具性,是指作文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所谓人文性,是指作文教学中体现人伦情怀、人性之美、人生真谛等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语文教育的定性定位"都是语文教学改革中争论的热点,几乎每一次改革都要涉及到这些问题。经过数十年"拉锯式"的讨论,尽管有些方面的看法趋于接近,但未形成真正的共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人文性教学的特点,提出落实人文性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教师人文性教学意识,提升教师人文性教学的能力,营造人文性教学的环境,构建人文性教学模式等。  相似文献   

13.
金标 《教师》2011,(12):64-64
自《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人文""人文性""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等词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众所周知,作为有着千年的民族文化积淀,经历过百年曲折探索的中国语言教育,必然承载着历史的、人文的复合因素。那么,如何正确把握人文的内涵,让人文性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飞扬?一、师生民主交往,激活人文精神“作为真诚的民主教育,用心灵赢得心灵,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本身。”民主是师爱的灵魂,对学生的民主就是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理解。只有面对民主的教师,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历史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中如何将思想性与中学生的爱好、兴趣有机结合;如何再现历史,让历史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产生学习历史自觉性。本文试图展现笔者在教学中的片断,论述教学过程的探究,以此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中叙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如何认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呢?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育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古诗作为语文教育的一块园地,有着浓郁的人文氛围,能充分凸显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学生在涛中游历祖国壮丽的名山大川,体验思念家乡、珍惜友谊的真情,感受诗人贫贱不移的人格力量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这样的古诗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文学语言对人的熏陶和感染。  相似文献   

17.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失衡 先看两个案例:[案例一]《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8.
张继龙 《现代语文》2014,(1):108-109
一、“语文”中“人文性”的界定语文学科的界定在我国教育界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准确的定位,从最初的工具性,再到思想性,直至后来的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结合,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直到2003年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才首次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为功名”的明清八股教学有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结构与训练程序。它更注重章的形式规范。是一种典型的模式程序教学。这种模式程序教学有利有弊:利在学生有法可依。便于掌握体形式特征。能较快地入格、合格。写出符合体规范的章;弊在只要求合格。不允许出格。这就产生了定法为的程序化弊端。限制了学生思维与表现的自由。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这种只注重“工具性”的写作教学思想必然被历史的发展所淘汰。“为实用”的写作教学思想发端于五四新化运动。虽经几代专家、学近百年的探讨实践。就工具性这一点时至今日仍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完整的、成体系的写作教学理论。因而大多数老师作教学不是大撒手放任学生自流。就是脱膏实际的写作技巧指导。现状实令人堪忧。《新作》首倡“个性化”作以来。众多师生眼睛一亮。倾情参与。同时也引来许多专家、学关注的目光。纷纷投稿、各抒己见.就作教学展开全方位的讨论。“人性”与“工具性”无疑是当今写作教学的一个热点。二的高度统一也应是大家的共识。这一点正是《新作》“个性化”的理念。基于上述理念。本刊继2003年第十期编发了赵世金老师的《让迷途的作教学回归》一之后。今又缩发万胜锋、由忠义两位老师的《作教学的核心应该是人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一。究竟作教学的“人性”与“工具性”如何高度统一。希望广大关心作教学的专家、学、一线老师以此为焦点。百家争鸣。共同构建当代中学作教学的理论大厦。推动新时期作教学健康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0.
虽然,《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有了重新定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