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情调哀伤、幽怨,这不只是庐隐小说的读者和研究者对庐隐小说创作较为一致的看法,同时也为庐隐自己所承认。在《庐隐自传》中,她说:“我简直成了一个悲哀的叹美者。”统观庐隐的小说创作,从最早出版的《海滨故人》到三十年代问世的《归雁》、《女人的心》,其中创作集《曼丽》虽然曾露出“转向”的端倪,但“庐隐她只在她那‘海滨故人’的小屋子门口探头一望,就又缩回去了。”所以,就总的倾向看,哀  相似文献   

2.
《海滨故人》是庐隐主观抒情的杰作。灵海波涛的起伏,主观抒情的浪漫——这就是庐隐的小说艺术。庐隐以她那鲜明的创作个性,众多的文学作品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五四以来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已经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篇章。  相似文献   

3.
被茅盾誉为“‘五四’的‘产儿’”、“觉醒了的一个女性”的庐隐1923年发表其成名作《海滨故人》,在当时引起了文艺界的广泛瞩目和青年人的强烈共鸣,庐隐由此蜚声文坛。然而,即使这篇堪称庐隐扛鼎之作的《海滨故人》,在今天的读者看来,也很难找到它当年被推崇的全部意义,很难取得一种深层的情感认同。至于《曼丽》、《玫瑰的刺》、《女人的心》等,已显示了庐隐创作思维的停滞,让人看出题材的狭窄,更是激活不了人们的阅读兴味。庐隐“无疑已经为多数中青年作家、爱好文学的青年读者所不知了”,时光给她的作品蒙上了历史尘埃。本文拟就其中的原因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4.
被茅盾誉为“‘五四’的‘产儿’”、“觉醒了的一个女性”的庐隐1923年发表其成名作《海滨故人》,在当时引起了文艺界的广泛瞩目和青年人的强烈共鸣,庐隐由此蜚声文坛.然而,即使这篇堪称庐隐扛鼎之作的《海滨故人》,在今天的读者看来,也很难找到它当年被推崇的全部意义,很难取得一种深层的情感认同.至于《曼丽》、《玫瑰的刺》、《女人的心》等,已显示了庐隐创作思维的停滞,让人看出题材的狭窄,更是激活不了人们的阅读兴味.庐隐“无疑已经为多数中青年作家、爱好文学的青年读者所不知了”,时光给她的作品蒙上了历史尘埃.本文拟就其中的原因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5.
与冰心齐名,也以“问题小说”踏上中国新文学文坛的女作家庐隐,没有象冰心那样亨受盛誉,被遗忘在‘海滨故人’的小屋里几十年。腥风血雨,酷热苦寒,似与小屋的主人关系不大。这究竟是幸还是不幸?!……然而,历史决不埋没在观代文学上作过贡献的人。八十年代以来,阳光灿烂,黄花重放,分外艳丽。不同版本的《庐隐选集》一本又一本问世,评  相似文献   

6.
庐隐在《海滨故人》、《象牙戒指》等小说中流露出强烈的感伤情调和求索意趣。她常常借助于对爱情、对人生意义、对人的价值等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痛苦展示,鲜明昭示对感伤情调的偏爱和文本上的自觉追求。那感伤的情调,有着哀切的美感,而日记、书信体的形式选择、以及对古典诗词景物、意境的化用,也使其小说的感伤情调更浓重。  相似文献   

7.
庐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致力于女性写作的作家,她的作品绝大多数与女性有关,对女性悲愁、哀怨命运的咏叹是其作品的主要内容。庐隐是在“五四”时期登上文坛的,五四运动爆发时她刚好20岁,她从1921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她的第一篇小说《一个著作家》到1934年因难产去世,短短的十三四年间,她一直以一位“五四”时代女性的切身经历和体会,书写女性的生存窘境、灵魂的痛苦与挣扎。她的笔端流淌着五四女儿们一串串凄切哀婉的故事,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悲哀的女儿国。庐隐是五四女性悲歌的咏叹者。她把从悲哀中求索到的人生的本质以及各种悲…  相似文献   

8.
庐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致力于女性写作的作家,她的作品绝大多数与女性有关,对女性悲愁、哀怨命运的咏叹是其作品的主要内容。庐隐是在“五四”时期登上文坛的,五四运动爆发时她刚好20岁,她从1921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她的第一篇小说《一个著作家》到1934年因难产去世,短短的十三四年间,她一直以一位“五四”时代女性的切身经历和体会,书写女性的生存窘境、灵魂的痛苦与挣扎。她的笔端流淌着五四女儿们一串串凄切哀婉的故事,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悲哀的女儿国。庐隐是五四女性悲歌的咏叹者。  相似文献   

9.
庐隐是五四时期著名的女性小说家,她擅长于依据自身的人生体验,描写当时知识女性面临的困境.她的小说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女病人形象,正是通过展示女病人的病因与社会机制的矛盾性,庐隐显示了她的朦胧的女性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0.
庐隐是五四时期浪漫抒情小说的领军式作家.她的自叙传浪漫抒情小说开创了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先河,她的浪漫抒情和社会问题小说的创作风格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女作家.萧红的散文化小说、张洁小说中女性在婚姻中的迷茫与无助、王安忆小说中女性社会化的迷茫、林白小说中对于生命的扣问、方方对人的生命的关照等这些风格都带有庐隐五四时代的影子.如果说庐隐是五四时代浪漫抒情小说的产儿,那么这些后续的女作家则是带着庐隐式风格的社会产儿.  相似文献   

11.
庐隐是五四运动以后在中国文坛上享有过盛名的女作家。她在自己的篇幅众多的小说和散文里,大胆地冲破了传统的封建意识的羁绊,向读者展现了许多青年男女充满生气的心灵,表达了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知识妇女要求个性解放,追求理想境界的心声。庐隐——这个名字,现在的青年人很少有人知道,更少有人提起了。但是,当年她的富有个性色彩的创作曾吸引过不少的读者,庐隐曾与冰心  相似文献   

12.
在《寄燕北故人》一文中,庐隐说,"因为这悲哀造成的世界,本以悲哀为原则。不过有的是可医治的悲哀,有的是不可医治的悲哀。我们的悲哀,是不可医治的根本的烦冤。除非毁灭,是不能使我们与悲哀相脱离。"庐隐是五四时期具有浓厚感伤主义色彩的一位女作家,正如苏雪林所言,她的作品"总是充满了悲哀、苦闷、愤世、嫉邪,视世间事无一当意,世间人无一惬心。"综观庐隐的人生及其创作,悲哀之情与感伤主义都充盈于其中。  相似文献   

13.
《故乡》最早发表于1921年5月的《新青年》上,1923年鲁迅将它收在第一部小说集《呐喊》中,并且在小说集的前面写了一篇序言。在序言中,他说自己做小说是“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勇士,使他不惮于前驱”。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里说:“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从这些文字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他写小  相似文献   

14.
在1987年以《烦恼人生》开始蜚声文坛的武汉青年女作家地莉,被当代文学研究界视为“新写实”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她的以武汉为地域背景的中短篇小说《烦恼人生》(1987)、《不谈爱情》(1989)和《太阳出世》(1990)被视为“新写实”的力作,尤其是《烦恼人生》,可以看作是“新写实”的经典。但地莉小说中的生命激情——这另一道亮丽的风景,评论界却似乎未注意到。笔者试图从这个角度来阐释池莉的小说。池莉之被文坛注意可能始于1982年的小说《月儿好》,但真正名声大震却是自1987的《烦恼人生》。这部小说真实而不嫌琐碎地记叙了武汉…  相似文献   

15.
初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0年第4期上《庐隐集外遗文掇拾》一文,我极为欣慰,以为《月下》、《她的来信》、《忙里偷闲的创作生活》、《致陆锡祯信》、《爱情的丧歌》等那5篇佚文,再补入钱虹编的《庐隐选集》、《庐隐集外集》,便有了庐隐“完备的结集”。不料,最近拿我和庐隐大女儿郭薇萱合写的《庐隐生平著作简编》与  相似文献   

16.
庐隐是我国开辟现代小说道路的先驱之一,“五四”时期著名的女作家。本文以庐隐初期小说创作为依据,联系其生活经历和“五四”社会思潮,分析她从问题小说、心理问题小说到自叙传性质小说的创作过程,从而把握庐隐初期小说创作的主题及心态,并同“五四”其她女作家进行比较,显示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有一位与冰心同时出现于中国文坛并享有齐名之誉的女作家庐隐。那时候,“凡是略微看过新文学书籍的人,没有不知道庐隐女士的”(周乐山(《悼庐隐女士》)。在十几年创作生涯中,她留下了篇幅众多的小说、散文,真实展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冲击下一部分时代青年的精神世界,表达了知识女性要求个性解放、追求光明境界的心声。茅盾先  相似文献   

18.
肖红散文与《商市街》在中国现代散文创作园地里,肖红是位辛勤的耕耘者。她早年在哈尔滨开始文学创作生活,散文的写作比小说还多。一九三六年在上海,她出版了两本散文集《商市街》与《桥》(《桥》中也有短篇小说,正象她的小说集《牛车上》收有散文一样,说明肖红对于小说与散文的分界不甚在意)。  相似文献   

19.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跋涉》是她的第一部小说集。《跋涉》的写作绝非偶然,它是中国社会现实和文学潮流与作者独特生活经历的有机契合进发出的火花,在当时的青年作家之中颇有代表性。《跋涉》在思想阐释和艺术表达上存在着诸多问题,这表明作者当时尚未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文学道路,但它为萧红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在萧红小说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长篇小说《火焰》是庐隐创作道路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标志之作,但由于时代动荡剧变和庐隐的骤然离世,《火焰》在后世鲜被人专门论及。实际上,小说以“一·二八”淞沪战争纪实为素材,以自叙传体的写作手法在同时期、同题材的作品中独树一帜,只是由于作者的民族主义立场与世界主义观念相矛盾,才使小说的艺术价值大打折扣。庐隐之所以在小说中建构的民族主义立场较为生硬,是因为她在经历了“一·二八”淞沪抗战后意识到,民族解放是女性解放的前提,尽管她的民族主义立场与世界主义的价值观念相冲突,但还是毅然以民族主义观念为指导进行创作,曲线实现自己一以贯之的女性解放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