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亚热带北缘青海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宜兴市善卷乡进行土地类型划分.选择影响青梅生长发育的相应因子的基础上,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探讨了中亚热带北缘青海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并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发展该地区青梅生产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共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理论、土地优化配置理论,本文分析和探讨了农村在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基础上进行的土地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3.
土地适宜性评价在土地复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土地复垦中复垦方向和植被的选择,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矿区的土地适应进行评价。以彰武县阿尔乡北甸子硅砂矿为例,构建硅砂矿土地复垦适宜性指标体系及其等级标准,并采用了熵值权重的模糊综合评判法。研究表明,土地适宜性评价对土地复垦中植被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土地农业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与系统实现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该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FAO的农业生态带土地评价方法进行了改进,把GIS技术应用到传统的AEZ土地评价方法中,建立了土地农业适宜性评价信息系统。在所建系统中实现了改进的AEZ算法,用户可输入任意作物的环境需求,人工干预情况,可以按地方特色调整专家打分值,可方便及时地为地区引进新品种,并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供依据。以攀枝花市区为例进行了土地农业适宜性评价,做出了攀枝花市9种主要作物的评价图和多种作物综合评价等级图,得出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态经济指标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并基于此方法构建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系统,可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辅助决策,能够有效减轻土地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土地评价客观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6.
Fuzzy综合评判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3  
本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Fussy Set)法、经验指数和法、极限条件法进行长乐市土地适宜性评价,对不同方法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着重探讨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适用性。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表达为所评土地单元对每一适宜性等级的隶属程度,较好地解决“土 地适宜性等级”的级别归属模糊性问题,并能使土地评价准确度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7.
刘湘茹 《中国科技纵横》2011,(20):241-241,227
研究目的:根据石油建设项目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体系。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加权指数和法。研究结果:石油建设项目采用生产类型和地块作为评价单元,对9个制约因子进行定量分析,建立评价模型。研究结论:石油建设项目土地复垦工作应依据自身特点,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结果制定的复垦标准。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煤炭基地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及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河南省重点煤炭基地为例,就矿区土地复垦的适宜性及土地利用模式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河南省煤炭基地土地复垦利用行之有效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以当阳市玉阳办事处低丘岗地改造项目为例,依据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选择8项土地适宜性因素因子,构建土地评价体系,对项目区内的低效林地、荒草地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从项目区内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土地适宜性评价为因地制宜地进行低丘岗地改造提供了科学依据;项目区内低效林地和荒草地均适合进行旱地和园地开发。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黄河三角洲农业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耕地资源也在不断地减少,存在土地不合理利用的现象。主要运用GIS技术和方法,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农业用地进行了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最后通过利用用ArcGIS软件编绘出黄河三角洲农业用地适宜性等级图。  相似文献   

11.
以华北-辽南土地潜力区为案例区,研究了GIS技术支持下基于多要素空间数据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与技术,评价对象包括土地限制因子、土地限制型、土地质量等和土地适宜类。根据研究区的自然地理和土地资源系统特征,选取气候、地形、灌排水、土壤和植被等五大类10个指标为评价因子;应用基于栅格数据模型的空间分析技术在1km2尺度建立评价因子基础数据库,并将评价原则用地图代数语言加以表达,形成了“要素数据”、“原则标准”与“分析技术”相结合的、逐级递进的评价技术流程。案例区实证研究表明:评价方法与技术切实可行,高质量的基础数据、合理的评价方法和有效的分析技术共同保证了评价过程的准确与高效;案例区的土地限制因子以土壤质地、水文与排水条件、坡度和灌溉条件为主,而土地适宜类则以宜农类、宜林牧类和宜农林牧类为主。  相似文献   

12.
土地复垦方案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主要有定性法和定量法两大类。作者根据《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土地资源评价体系,结合辽东地区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合辽东地区土地复垦方案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极限条件法,为土地复垦方案确定复垦方向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对辽东地区土地复垦适应性评价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韦少凡  华璀 《大众科技》2012,14(3):106-108
以南宁市隆安县为研究区,运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对耕地的多要素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做适宜性评价。根据土地适宜性的评价原则和主要影响因素选取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评价因子权重值,并采用DEM分析确定研究区坡度、坡向等值,建立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运用叠加分析,得出耕地适宜性等级图,进而为确定最佳耕地利用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魏海林 《科技风》2015,(2):93-94
作物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很多,既有主观的,又有客观的。通过对各种方法的对比及应用此方法所展示的实例,得出任何方法没有广泛的适应性。因此,要根据具体的生态适应性评价内容,采取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总结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将城市规划用地评价方法与地理信息技术融合成一整体,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使得城市用地的适宜性评价方法更加科学合理.文章以泉州市为例.利用AHP方法,对泉州目前的城市用地情况进行了适宜性的定量分析,将现有城市用地划分为适宜开发土地、经改善后适宜开发的土地、不适宜开发的土地三类.有机地结合了GIS技术手段,使得所得到的分析结果更加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短缺型生态资源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致力保护的资源,该类资源决定着城市发展的可持续的与否,也决定着城市发展过程的质量。对于短缺性生态资源必须采取保护为主、发展为辅的措施,防止污染型工业发展及高密度、高强度建设用地的发展,防止与人文景观内涵及外观相冲突的建设开发。  相似文献   

17.
GIS支持的县级区域柑桔土地适宜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张红旗 《资源科学》1998,20(1):62-70
以往县级柑桔土地适宜性评价多采用定性和单要素的方法,致使评价结果中存在着主观性、片面性以及空间定位精义低等缺点。本文以江西省泰和县为研究区域,引入土地适宜度的概念,满足应用计算机进行定量评价的因子量化要求,并运用GIS技术,实现了对县级柑桔土地自然、社会经济属性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的数量化方法,也为其他类型的单作物(广义)土地适宜性评价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高旭升 《青海科技》2008,15(2):41-43
本研究根据在积石峡水电站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区循化县积石镇河北滩、清水乡河北社的调查实践,探索出一套适用于我省干旱山地土壤资源适宜性评价的"经验指数法".主要评价依据是地形坡度、地表岩石露头度、土层厚度、土壤质地、耕层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全盐含量、灌排水能力等易于获取的因子.评价单元为地块,方法实用、简便.  相似文献   

19.
根据农场进行的耕地地力评价工作,选取了土壤质地、坡度等9个因素建立数据库,采用GIS技术,模糊综合评价法与综合指数法相结合对八五七农场玉米用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高度适宜耕地面积4458.6hm2,占全场耕地总面积的12.09%;适宜耕地面积28941.3hm2,占全场耕地总面积的78.45%;勉强适宜耕地面积3343.1hm2,占全场耕地总面积的9.06%;不适宜耕地面积149.8hm2,占全场耕地总面积的0.41%。为玉米合理用地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当前的国土资源行业标准也更加的科学完善。而国土资源是一个国家以及居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条件,同时也是是由自然资源以及社会经济资源所组成的物质实体。狭义的国土资源只包括土地、江河湖海、矿藏、生物、气候等自然资源,广义的国土资源还包括人口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我国幅员辽阔,而为了提高我国国土资源行业标准的技术水平和完善我国国土体系,就必须要对国土资源行业标准进行适宜性调查和评价,然而就当前国土资源行业标准适宜性调查和评价的实际情况而言,其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严峻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国土资源行业标准适宜性调查和评价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还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标准适宜性调查与评价的深入分析,然后对国土资源行业标准适宜性调查与评价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