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假言判断,根据前后条件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充分而且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当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时,这个假言判断就是充分条件的假言  相似文献   

2.
假言判断是一种条件判断,有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那么,什么是充分条件?什么是必要条件?对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般认为:如果有p必有q,无p不必无q,那么,p就是q的充分条件。即“有之必然,无之不必不然”。如果无p必无q,有p不必有q,那么,p就是q的必要条件。即“无之必不然,有之不必然”。  相似文献   

3.
假言判断做为一种复合判断在形成逻辑课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历来在教授过程中,学生在对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和必要条件中假言判断的理解和掌握上常感到十分困难,那么,如何讲清这两个判断呢?我认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解两种假言判断: 一、两个判断前件对后件的条件性质不同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定义是:断定一个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的充分条件判断: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定义是:断定一个事物情况是另一个事物情况必要条件的判断。 从定义可以看出一个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一个前件是后件的必要条件。可以…  相似文献   

4.
<正>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对"假说一演绎法"的描述是: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称作假说一演绎法。可见,假说一演绎法是以假言判断作为前提的演绎推理,而假言判断是一种条件判断,即前一个判断存在是后一个判断存在的条件。条件有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分必要条件之分,因此,假说一演绎法也有充分条件假说一演绎法、必要条件假说一演绎法、充分必要条  相似文献   

5.
假言判断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分必要条件”如何区别,括号中的两句重要说明:“(但是并不是非要这个条件不可)”“(但是仅仅有这一个条件还不够)”如何理解,这是逻辑短文《复合判断》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我采取了化繁为简、以易说难的办法进行教学,获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什么是“充分条件”?我图示: 条件结果甲→丁摩擦使金属生热乙→丁  相似文献   

6.
「只有……才……」与「只要……就……」的区别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说,“只要……就……”与“只有……才……”一般都是用来表示条件关系的,它们分别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联项。在小学语文“基础训练”中,往往列出关联词语“只要……就……”、“只有……才…...  相似文献   

7.
有的逻辑教材说假言判断“如果p则q”断定了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谓充分不必要条件是有p必有q,无p不一定无q.有的教材虽说是充分条件,但又说实指充分而非必要条件.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假言推理是复合推理中的核心内容,要使学生完全掌握这部分内容,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应正确区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和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这个内容也是复合判断中的难点。要掌握这一难点,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两者的逻辑性质,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  相似文献   

9.
一、填空题1.如果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P,那么q”的前件P是假的,而后件q是真的,则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一定是的。2.如果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P才q”是假的,则这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P一定是的,而后件q一定是的。3.如果一个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假的,则其结论一定是的。4.根据不矛盾律,可以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关系或关系的判断假。5.在三段论第三格中,中项M是大、小前提中的主项。其具体规则为: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结论必须是。6.如果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P,那么q”是假的,则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P一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结合教与学,谈谈自己对假言判断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肤浅认识。主要探讨关于这两种条件中有争议的定义、特点、逻辑联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互相转换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不……不”语句,究竟归属于哪种判断类型,要做具体分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它分别属于三种类型的判断:联言判断、性质判断、假言判断。特别指出它同时属于假言判断中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和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最后指出具体的分类分析过程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唯一条件”?在逻辑学上,它指的是假言判断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还是充分必要条件? 胡裕树同志主编的《现代汉语》中说:“‘只有’和‘除非’表示唯一的条件,说明如果没有所说的条件,就不可能产生所说的结果。”(见修订本第368页)刚出版的张静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一书中,也有类似的话。可见,这里的“唯一条件”指的是必  相似文献   

13.
劳建祥 《教学月刊》2004,(12):23-25
“充分、必要条件”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一个难点,几乎每年高考都考.充分、必要条件是中学数学带足轻重的一个逻辑概念,正确地理解好充分而非必要条件、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可以迅速清楚地看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准确地削断出命题的正误、纠正错误的命题、  相似文献   

14.
三、关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教材知识短文说:“所谓必要条件,是指这样一种条件:没有这个条件,就必然没有某种结果,但是有了这个条件时,却不一定有某种结果。”这就是说,要产生某种结果,需要诸多条件合作起来,共同发挥作用才行,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行,而仅仅具备任何一个条件也不一定行。这种逻辑特性亦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概括为“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例如“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写出反映现实生活的好作品”这个假言判断,“深入生活”是“写出反映现实生活的好作品”的必要条  相似文献   

15.
法律逻辑学教科书在理论上的表述上存在以下缺陷;没有阐述外延这个概念的贯通作用;没有指出A、E、I、O四种直言判断与八个概念的联系;对当关系的陈述太繁琐;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前后件真假组合关系中,前件假后件假的情况下,p→q却是真的,其理由在教科书中没有阐述;也没有指出假言判断三种形式的区别和联系;假言推理的正确式、错误式,没有作整体性叙述;没有说明肯定、否定概念的逻辑学含义;没有阐述正确三段论的充分必要条件;也没有阐述三段论的七个规则与三段论格规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现行统编教材高中第二册逻辑知识短文的假言判断,把“没有……没有”、“不……不”作为必要条件(见该书51页),我认为这是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原因有三:1、从联词的关系看,充分条件一般用“如果……就”等表示,必要条件一般用“只有……才”等表示,没有联词的假言判断,一般可以加上联词。“没有……没有”、“不……不”这两种格式,只能加上充分条件的联  相似文献   

17.
刘板 《黄山学院学报》2008,10(1):109-113
"否则"句可分为四类:表达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合取;表达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合取;表达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和一个选言判断的合取;只表达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相似文献   

18.
二难推理是假言选言推理中的一种形式,是一种特殊的辩论工具.传统逻辑学认为二难推理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和一个选言肢数与假言判断个数相等的相容选言判断作前提推出一个简单判断或选言判断的推理形式.然而,二难推理的假言前提不仅有充分条件,而且有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选言前提有相容的,也有不相容的.二难推理共有28种有效推理形式.  相似文献   

19.
假言判断就是语法中假设条件复句(提出条件本身也是一种假设),是反映事物间条件关系的一种判断。前一句表示条件,叫前件,后一句表示结果,叫后件。一、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中前后件的关系是:有之(前件)必然(后件),无之未必不然。也就是说,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否正确,要从两方面检验:有了这个条件会不会有这个结果,没有这个条件而有了别的条件会不会有同样的结果。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末,这个判断就是正确的。【思考卜‘一个人如果骄傲自满,就一定会落后。”这一句是不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在这一句中,有了前件,确实会…  相似文献   

20.
是相容关系还是不相容关系吴家国任主编、马玉珂任副主编的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普通逻辑原理》第109、第110页中,关于负不相容选言判断和负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等值判断是这样叙述的:“并非(要么P,要么q)”等值于“非P并且非q”.否定一个不相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