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宏霞同学: 先后收到你寄来的五篇散文,每篇都在五六百字左右,其中有的是写你自己感受的,像《校园恋情》之一与之二,还有的是你摹仿他人的作品。你坚持要我给你的作品提出意见,现在我把读过你的作品后的想法写在下面。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员卞昌久在《科技出版》1994年第一期发表的《侵犯著作权行为如何认定》一文中说,剽窃是指抄袭他人的作品发表;将集体创作的或者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完成的作品发表,以不正当手段在他人作品上署名.在这里,重要的是将他人作品当作自己的作品使用和发表;至于他人作品是经改动还是未经改动,是全部还是部分,是已经发表还是尚未发表,是公开还是内部发表,对认定侵权行为的性质都没影响.歪曲、篡改是指未经作者同意,而将他人  相似文献   

3.
1.将感情埋藏得太深有时是件坏事。如果一个女人掩饰了对自己所爱的男子的感情,她也许就失去了得到他的机会。(《傲慢与偏见》)2.认识自己的无知是认识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随笔集》)3.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哈姆雷特》)4.神要是公然去跟人作对,那是任何人都难以对付的。(《荷马史诗》)5.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发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无法离开我,就像我现在无法离开你一样。虽然上  相似文献   

4.
是不是搞专业创作才是给自己做“衣裳”,而当编辑就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从我这个过去摘专业创作、而今主编一报一刊的亲身感受是:读来信,编来稿,接待作者,主持笔会,不仅仅是为别人做嫁衣裳,同时也给自己做了一件件漂亮衣裳。 这,使我想起了五六十年代,那时,我在襄阳地委办公室工作,一方面要下乡搞调查研究,写调查材料;一方面还要协助领导起草公文和会议报告。忙不忙呢?忙得很,有时能三天三夜连轴转。按说,如此忙,还能业余搞创作?可恰恰这时,是我习作高峰期,小说、话剧、电影三套锣鼓一起打,《典型报告》、《万紫千红才是春》、《财政部长》、《小学里的“大学生”》、《“啥都管”与“只管己”》等作品不是进入学校课本,就是引起文艺界的广泛关注与争论,几本小说  相似文献   

5.
我的自画像     
当编辑不要有被轻视的感觉。因为你在为他人作嫁时,将自己的好点子、好时光、好精力都无私地贡献出来,而你也许可以把这些用来创作自己的作品;又由于编书的关系,你在了解作品的同时,也许就成了作者的知心朋友;你还会为作品而出差,并打  相似文献   

6.
如果你的出版生涯中没有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如果你在做了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出版工作后,还没有遇到令你或激动,或悲愤,或爽朗,或郁闷的作者和作品,那肯定是相当苦逼的,至少很遗憾.@@我不能牛气哄哄地说我做了12年图书出版,经手的或者出版的都是优秀作品.为此,我常很苦闷.但这一次,我清晰而响亮地对你说:策划编辑《无极之路》《永不失望》,改变了我心灵的朝向!它注定将以一段激情满怀的岁月嵌入我生命的历程中.@@记得那是2010年8月我主持《黄全愈教育作品》出版座谈会后的一个晚宴,耳酣酒热之际,与以《无极之路》《新教育风暴》名满天下的作家王宏甲辩论不已.第二天我就如约来到他的家里.这是一次4小时的拜访.坐在他家的客厅里,他居然滔滔不绝地给我从中国文明讲起,古至《尧典》,远至希腊,间或穿插着20年前创作《无极之路》的感受和反思.  相似文献   

7.
《有生之年遇见你》是一本让人迷醉的书,这是我201 1年策划的第一本爱情小说,从策划包装到书的内容都是我满意的一本爱情小说,也是受朋友们赞誉比较多的一本爱情小说.以这本爱情小说为起点,我策划的爱情小说书渐渐形成一个爱情小说系列:《如果爱情可以转弯》《爱情不设房》《亲爱的,让我们谈情说爱》《忍住不说我爱你》《如果,我说我爱你》……《有生之年遇见你》这本书很"虐心",你读着难受,却丢不掉,你会强迫自己一直读下去,看到爱情的结局,看到人生的世相.我想这就是这本书的最大魅力!  相似文献   

8.
如果你送人一条鱼他只能裹腹一餐如果你教他捕鱼他将会终生不饥──东方格言这段东方格言我很早就知道了,但真正的理解它,还是今年我搞少儿节目《勇敢者》的时候。《勇敢者》节目是1998年元月1日《七色光》少年版新推出的一个小板块。它给同学们创设了不同的生活环境,让参加者解决一个意想不到而又是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这基中仍“找家”、“北京西站接人”、“路遇盗车贼”、“独自在家”等。在《勇敢者》节目中,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意愿去独立完成任务,通过参与这个节目,知道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该如何做。节…  相似文献   

9.
读了《无声的语言》后,我倾向于把书中的观点说成:“很多时候传达最有效信息的,都不是你原本以为最直接最能容纳信息的语言.”把这句话向广告领域中做一个简单的翻译即:很多时候,在你自己做的广告中最能被消费者记住的,却不是你最想告诉他们的.这样的例子很常见,最典型的就是那些为吸引眼球而大量使用暴露的图像或是有暖昧的性暗示的广告.  相似文献   

10.
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张美妮教授在《浅谈近几年的儿歌创作》一文中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幼儿文学走向鼎盛,儿歌创作迅猛发展,投入的作者、发表的作品、出版的各种专集数量之多,前所未有。”(见重庆出版社《张美妮儿童文学论集》)此文写于1996年。我以为,张教授对这一时期创作儿歌  相似文献   

11.
版权是国家通过法律赋予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所享有的一种专有的民事权利。一般来讲,只有事先得到版权所有者的授权,对受版权保护作品的使用才是合法的。如果事先没有得到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者的授权,擅自行使版权保护作品的任何专有权,均构成侵权(合理使用、法定许可等法律另有规定的使用除外)。比较典型的侵犯他人版权的行为,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将他人创作的作品当成自己的作品发表,不论是原样发表,还是删改后发表。这就是抄袭行为,或者叫做剽窃行为。这种行为大致又可分  相似文献   

12.
作品:《丽水发布全国首份村级GEP核算报告1.6亿元!这个村的绿水青山"有价"》,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出处:《浙江日报》,2019年5月31日一版王学文:这篇作品的最大亮点,是反映了浙江以创新性做法,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行了价值阐释,以具体价格将"绿水青山"换算成"金山银山"。当我们以为总书记的这句话只是一句比喻的时候,只是为了突出"绿水青山"的重要性,"两山理论"发源地浙江却以自己的实践,将之进行明码标价的价值转换。这是一件从未有的新事儿,作品抓住了"新"。  相似文献   

13.
“我这篇稿子已发出半月多,还未见报,恐怕又‘吹’了。”这是笔者常听到的一句话,特别是初出茅芦的新秀,说这样话的人更多。 或曰:“我和编辑不熟,我的稿子他们不会用的。”还有作者说:“我要和编辑、总编都熟,或给他们打点‘砣子’,我的稿子就畅通无阻了。”如果你向外省和中央新闻单位投稿。两地相距数百、数千公里,去你都未去过,你和编辑怎么熟,“砣子”你又怎么打?以我为例:《鄂西报》、《北京晚报》、《西安晚报》、《新民晚报》、《中国交通报》、《少年文史报》、《棋牌周报》、《大江南北》、《江汉考古》、《中州今古》等报刊杂志上都用过我的稿子,他们编辑、总编连姓氏我都不知道,何谈上熟,更谈不上打“砣子”。可能还有作者会说,《孝感日报》、《湖北日报》用你的稿子多,你一定和他们熟。这句话勉强算你说对了。我从事“笔耕”40  相似文献   

14.
《私人生活》的写作动机我以为是为了沟通。这也许有悖于时下流行的对陈染作品的理解:“陈染的作品难道不是一个接近封闭的女性经验的特殊园地吗?” 我们的传统思维对于:“沟通”的理解过于简单僵化,于是所谓“沟通”便天经地义地在主流文化的模式下展开。并且一直以为这已经很平等,已经很革命了。这大大伤害了“男女平等”口号的价值。直言之就是沟通失去了前提,即男女必须操同一种  相似文献   

15.
谈谈责任编辑的责任意识(上)赵振宇当编辑总想有所作为,把自己的工作干得好一点,这是大多数编辑的良好愿望。以前人们常讲,作编辑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以此来显示编辑工作的高尚和纯洁,我以为仅有这种认识和理解是不够的;把编辑工作仅仅理解为“为他人作嫁衣裳”...  相似文献   

16.
说《缘血》、《一个女兵的悄悄话》等均获比亚艺术学院写作硕士学位。旅美后作品更臻隽永深邃,其《少女小渔》、《女房东》、《人寰》、《天浴》等小说、电影十一次英文出版,由著名影星陈冲担纲导演的李硕儒(下称李):你以为作家的写作与作品,是纯属作家个人行为,还是有形无形地已经介入社会的律动? 李: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可也是一个老话常说的话题。严:以我的体会这分两个层面——就作家写作行为本身说,它是个纯粹的个人行为;可从对作品的孕育、思考到成书  相似文献   

17.
谢顾问:本人是由文书改搞新闻报道的。我请教一位老通讯员“写稿有什么诀窍”时,他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对这个回答,我一方面觉得有道理,“一方面又怀疑。究竟应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51052部队吴起吴超同志:据我所知,在“天下文章一大抄”的后面.还有一句话:“看你会抄不会抄”。这就是说,要正确理解“天下文章一大抄”,关键要认清这个“抄”字。我认为,在新闻写作中,抄别人的东西是不允许的。而“天下文章一大抄”的“抄”字,在这里是借鉴的意思,而决不是许多人理解的“照抄”、“抄袭”和全文复印、任何一篇好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抄袭或者剽窃是一种最为常见的侵犯著作权的行为。这种行为一般表现为将他人创作的作品全部或部分窃为己有(在极少数特定的情况下,也表现为自己抄袭自己创作的但著作权为他人享有的作品),并以自己的名义发表。其特点是不仅侵犯了原作作者著作权中的人身权利,也侵犯了其财产权利。  相似文献   

19.
我的编辑生涯是从《中学生》杂志开始的。抗战胜利后,我刚进杂志社,主持编辑工作的傅彬然先生就谆谆教导我说:“要时时刻刻想到读者,想到杂志是办给中学生看的,发表的文章要符合中学生的水平和实际需要。”三句话讲的都是读者对象。我当时以为这是不成问题的。因为早在三十年代初期上中学时,我就爱看《中学生》杂志,自信对中学生读者还是有所了解的。经过一段实践之后,才逐渐体会傅先生这几句话中的深意。任何一个杂志都有自己的读者对象。杂  相似文献   

20.
刚写稿时,我以为只有设法向有关编辑表示表示“意思”,才能多用稿。正当为“写稿难”,“用稿难”发愁时,我无意从一本书中读到苏联作家高尔基与《铁流》作者的谈话:“每个作家是能够写出更好的作品来的,如果他是真诚的,如果他心灵里有着经过熔炼的金块的话。”我的心灵震动了,通讯员不是为个人、为稿费写作,应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真诚地对待自己的采访,写作。接着,我抓紧业余时间学习,阅读一些中外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