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锋 《今传媒》2007,(8):3-25
温州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是我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这里孕育了闻名全国的"温州模式"和"温州人精神".温州虽是一个地级市,但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年收入过5亿元,报刊期发行总量达80万份,集团所属《温州都市报》日发行量突破30万份,是目前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地市级报纸."在小地方做大报业,在小城市做大发行."报刊发行创新的"温州模式"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最近,全国首份付费订阅的“数字报纸”——温州报业集团的《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温州晚报》《温州商报》在全国上线发行。这4张数字报与以往网络版的《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等4张报纸最大的区别在于,一是图文并茂,  相似文献   

3.
吴锋 《编辑之友》2010,(10):43-45
一报刊发行业正面临改革开放 30年来最严峻的挑战关于当前我国报刊发行业的形势判断,可以说,报刊发行业正面临改革开放30年来最严峻的挑战.这主要缘于三大"新"变局:一是新<劳动法>的实施,对劳动密集型的报刊发行业而言,行业整体用工成本骤然增加了20%,但报社对发行部门的投入难以同步增加;二是新媒体快速普及,平面媒体的传统优势丧失殆尽,报刊发行营销的难度空前加大;三是新的发行量下滑形势已经出现,据中国报协印刷工作委员会的调查统计,2008年中国报业发行量统计下滑2.5%,而2009年同比下滑6.7%,这是改革开放30年来首次出现的连续两年发行量下滑的危境.  相似文献   

4.
吴锋 《今传媒》2009,(6):32-34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重庆报业市场一直硝烟弥漫:先是1995年《华西都市报》携政治和内容优势强行登陆,以"敲门发行学"撬动重庆报业发行市场,引发第一轮报业大战;后是2004年《华商报》携巨资入渝创办《重庆时报》,以全新的办报风格和营销手段搅动重庆报业发行市场,引发了新一轮市场博弈.  相似文献   

5.
2003年1月,根据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精神,经浙江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组建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它是以《温州日报》为龙头和核心,以《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温州新闻网、《温州瞭望》杂志为支撑的的现代传媒集团。集团成立后,  相似文献   

6.
《青年记者》2006,(11):14-16
国内报业近年来的改革,最早是采编与经营分开,也就是所谓的“两分开”,再到后来的组建传媒集团,后集团时代的经营尚处在摸索阶段。现在,已经有一些集团积累了一些较好的有效的做法,这就是整合经营,将整个集团的经营整合起来做。可以说,整合经营是采编与经营两分开机制的深化和发展,是传媒集团做大之后进一步做强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7.
吴锋 《青年记者》2010,(17):71-72
可以说,报刊发行业正面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最严峻的挑战。这主要缘于三大“新”变局:一是新《劳动法》的实施,对劳动密集型的报刊发行业而言,行业整体用工成本骤然增加了20%;二是新媒体快速普及,报刊发行营销的难度空前加大;三是新的发行量下滑形势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8.
陈忠 《青年记者》2007,(16):76-76
几年前,《温州侨乡报》的办报理念和发展速度,引起新闻界的关注,自从2001年7月1日《温州侨乡报》改为《温州都市报》以来,又是一次大的飞跃,是温州报业的奇迹,不管是原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市档案馆针对馆藏内容不丰富,门类单一,"人、财、物"等外部条件差等不利因素,选择了编研工作作为突破口,努力在提供高层次、知能型的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服务上做文章,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在,就"温州模式"与编研选题谈谈自己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官方组织的农协.有助于整合体制内的涉农资源.显示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从零碎转向集中.但如何真正把农民组织起来,仍是一个有待观察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郭乐天,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温州新闻网总编辑,主任编辑。1982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曾较长一段时间从事新闻管理工作。历任温州晚报编委、温州人杂志总编。2000年参与组建温州新闻网并出任总编,2003年任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2002年被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聘为副教授、网络新闻研究方向硕士生导师。 纸质报纸在互联网上“原汁原味”的再现,是“数字报纸”的表现形态之一,它以便捷的版面导航、丰富的阅读功能、快速的发行时效和低成本的生产方式,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据不完全统计,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已有50来个报社或报业集团的近百张报纸加以采用。但是,目前“数字报纸”都是供网民免费阅读,尽管成本较低,但烧钱买吆喝的前车之鉴,仍使不少报社的老总望而却步,“叫好不叫座”已经成为困扰“数字报纸”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遍及全国的温州老板和祖籍温州的全球华侨迫切需要了解家乡的信息和商机这一潜在市场需求,决定该集团旗下的《温州日报》《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从4月8日开始在全国上线有偿发行,探索“数字报纸”的盈利模式,推动“数字报纸”良性发展。为此,我们采访了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温州新闻网总编辑郭乐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目前报纸终端赠品的大量使用,部分低端读形成“赠品发行”的惯性,无效发行攀升,使发行陷入“低价死循环”的危险境地。报刊发行应进入“无赠品时代”。这就要求报刊:  相似文献   

13.
14.
2009年,中国报刊发行业遭遇改革开放30年来最复杂的市场局面:一是新<劳动法>的实施,发行部门用工成本骤增,造成严重的成本危机;二是由金融危机带来的居民收入下降,报纸的市场需求下滑,导致前所未有的供求危机;三是2008年报刊涨价后,居民在短期内难以接受,报刊发行市场面临严峻的价格危机.  相似文献   

15.
观察上海的发行市场,已经形成了多种资本结构、多重渠道网络的发行体系,其中有竞争也有互补,有单一渠道也有复合渠道,形成了多种资本结构并存、共同发展的发行市场。本文对目前的发行情况进行调研,剖析了《青年报》这支新近崛起的发行力量的发行策略与模式等,对上海发行格局的走势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在媒体舆论监督相对增大的今天,在“熟人社会”日渐发育的温州,《温州都市报》成功探索出一条人大监督和舆论监督刚柔结合的富有“温州特色的新路子”,从而不断增强媒体公信力,赢得市场的青睐。目前创刊不到6年的《温州都市报》,以1.5亿元的年广告收入和31万份的发行量,在温州报刊市场独占鳌头,并跻身中国十大创新都市报行列。  相似文献   

17.
新闻舆论监督以其公开性、广泛性、针对性等特点,深受读者的欢迎.究其原因,是因为新闻舆论监督结合和反应了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而由于一些职能部门对舆论监督采取抵制的态度以及新闻媒体自身缺乏舆论监督创新手段,致使一些媒体在开展舆论监督时缺乏主动性.  相似文献   

18.
2007年4月8日,温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数字报纸网上发行营销系统"开始应用。旗下的《温州日报》《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通过温州新闻网上线,实行收费制,每份报纸的订阅价格是160元/年,任意两份则为260元/年,任意三份则为320元/年,四份都订阅则为380元/年。但是,现在点开温州新闻网的网页,不用收费已经能进去阅读了,温州报业数字报纸的收费模式经过几年的成功运作,并赚来真金白银之后,又转为免费提供了。本文探讨的是温州日报报业集团电子版收费的经验、得失。在当前的这种新媒体竞争环境下,有没有可能构筑起"收费墙"?该怎么构筑"收费墙"?  相似文献   

19.
1、报刊发行的"结构调整"观。发行经营结构调整最大的问题是要做大发行增值经营,让发行中的主业(报纸征订和投递)与产业(增值经营)并驾齐驱,使发行的产业经营成为报社的创利来源。  相似文献   

20.
张也平 《新闻实践》2008,(11):11-13
1985年,当“温州模式”刚刚发芽、尚在众说纷纭之际,解放日报首家在全国作了报道,温州的同志至今对此念念不忘。温州日报派出副总编到上海来找解放日报前领导周瑞金,老周又让他找到我,要我谈谈当年报道“温州模式”的来龙去脉。我翻箱倒柜找到当年的采访笔记本,并从报社资料研究中心查到当年的文章和报道,经回忆写成这篇文稿。值此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特提供给《新闻实践》杂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