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以来,云南省档案局馆针对馆藏档案年代久远、结构单一,已不适应新形势下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对档案利用工作的需要,下大决心花大气力大力丰富馆藏,改善馆藏结构,狠抓各种门类载体档案和各种报刊、资料的收集工作.  相似文献   

2.
高校档案主要包括十大类:党群、行政、科学研究、教学、财会、出版、基建、外事、仪器设备、产品生产与科技开发。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实际上指的是这十类档案的馆藏情况。馆藏建设是档案馆建设的基础,馆藏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丰富馆藏。馆藏的丰富和优化是馆藏建设的重要内容。丰富馆藏主要是指档案馆的库藏量应当同该馆档案用户的档案信息需要量一致,  相似文献   

3.
梁永芳 《档案》2008,(3):6-7
档案资源是档案工作的立业之本,是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大力加强档案资源建设,不断丰富档案馆藏结构,是档案部门服务党和政府工作大局,满足人民群众获取档案信息的根本所在。2007年以来,我市档案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共甘肃省档案局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档案资源建设工作的意见》,并依照《甘肃省“档案资源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开展“档案资源建设年”活动,大力丰富馆藏档案新内容,不断扩充馆藏档案新成份,努力构建馆藏档案新结构,使档案资源建设得到强势推进。  相似文献   

4.
加强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必须丰富馆藏内容,改善馆藏结构,早已成为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的指导思想,但是如何在工作实践中贯彻这一指导思想,更加理性地开展档案资源建设,一直是困扰档案部门的难点课题。笔者拟从研究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结构的方法入手,探索分析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的结构要素的途径,为该课题的研究和馆藏结构分析工作提供参考。一、馆藏结构是一个具体衡量馆藏档案状况的指标体系馆藏结构是一个档案界经常提到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谈到馆藏结构,档案界往往停留在“馆藏结构单一”、“改善馆藏结构”等认识层面上,…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网络、通讯和多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新世纪信息化建设需要,档案信息化和网络化已成为档案工作必然的发展方向。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一、档案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及信息获取方式:档案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主要指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和电子文件的采集和接收,它的主要形式有馆藏档案目录中心数据库建设、各种数字化档案全文及专户数据库建设。其信息资源的获取渠道与方式主要有:1、现有馆藏各种传统介质档案的数字化。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将馆藏纸质、声像、缩微…  相似文献   

6.
做好馆藏档案资源建设的最基本内容就是接收档案,而确保接收档案保管期限准确划分是保证进馆档案质量的最重要标准之一,直接影响馆藏档案资源的优化和馆藏档案整体的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档案信息服务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档案资源建设已受到各级的普遍重视,但目前档案资源建设面临着馆藏档案内容单纯、门类单一、结构不合理、特色不明显等问题。为此,笔者认为:档案部门应从基础建设、特色建设、源头建设、数字化建设四个方面加强档案资源建设:一、加大接收力度,丰富馆藏内容,搞好档案资源基础建设。档案接收是档案馆获得和积累档案信息的重要途径,是档案资源的主要来源。为此应本着收集优质档案以丰富馆藏的原则,加大对各单位档案的收集工作,努力做到馆藏档案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结构合理、价值珍贵。…  相似文献   

8.
馆藏建设是档案馆的中心任务之一,也是近年来档案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拙文试图就馆藏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做一番探讨和研究。吁请档案界特别是档案馆工作者重视馆藏档案的优化,使我国的馆藏建设从以数量为重点逐渐转移到以质量为重点,走质量优化的道路,确保档案馆事业的健康发展。一、馆藏与馆藏建设档案馆馆藏是指档案馆收集、整理、保存和提供利用的所有档案资料的总和。馆藏是一个集合概念,不是具体指某一卷档案,也不仅指某一全宗的档案,而是由许多档案构成的,是一个档案馆或所有档案馆度藏的档案资料的总称。馆藏只是国家档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建哨案的数量逐年递增,尤其是2001年以来,我们苏州市城建档案馆的进馆档案数量急剧上升。档案数量的剧增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其中两大问题比较突出:一是进馆档案内容单一,档案利用率不高。从大量的进馆档案内容来看,建设工程档案约占进馆档案的90%以上,这些档案建设单位实行双套制,所以馆藏档案的利用率不高。而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密切相关的城建业务管理和业务技术档案进馆量不多,在馆藏中所占比例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10.
建设数字档案馆是信息社会档案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已成为档案馆努力追求的目标。建设数字档案馆,必须首先搞好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目前,馆藏档案数字化是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主体。笔者认为,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建设要坚持“四项原则”。第一,要坚持统筹规划的原则馆藏档案数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根据馆藏实际和人力、财力、物力状况,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并以此方案为依据,突出重点,加大力度,持之以恒,认真实施,方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档案…  相似文献   

11.
特藏室建设是近年来各级综合档案馆针对新时期档案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不断吸收、借鉴国际发达国家先进的档案管理模式和国内相关行业的成熟管理经验,进一步加强对馆藏珍贵特色档案的保管与保护,推动馆务建设向纵深发展的一项新举措,也是档案工作应对时代变革、夯实业务基础、实现工作创新的有益探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保管和保护手段得到了极大改善,馆藏档案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成效显著,为档案特藏室建设的理论探讨与工作实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加强1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必须丰富馆藏内容,改善馆藏结构,早已成为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的指导思想,但是如何在工作实践中贯彻这一指导思想,更加理性地开展档案资源建设,一直是困扰档案部门的难点课题.笔者拟从研究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结构的方法入手,探索分析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的结构要素的途径,为该课题的研究和馆藏结构分析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档案馆作为本地综合档案信息的保管基地和利用中心,其合理的馆藏结构、丰富的馆藏内容是档案馆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的基础。目前,从县级档案馆馆藏现状来看,档案馆主要保存的是本地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企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各种门类的档案,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馆藏结构不尽合理,重复档案多、低价值档案多、公务性档案多、纸质档案多和价值大的档案少、有特色的档案少、私人档案少的现象比较严重。面对上述种种不合理性,加强县级档案馆馆藏建设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正>馆藏档案统计是档案馆业务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馆藏档案的统计,可以掌握馆藏档案总量,了解档案总体状况。馆藏档案总量是体现一个档案馆规模大小的重要参数,而不同类型、载体的档案数量则可以体现馆藏资源体系的构成。近年来,随着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资源体系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档案数字化向纵深推进,馆藏档案的类型、载体、结构等更加多元化。馆藏档案的统计必须围绕馆藏的这种多元化来进行,在统计指标的分类、表格项目的设置、计量  相似文献   

15.
馆藏珍贵档案是馆藏档案中的珍品、精品。界定馆藏珍贵档案属档案鉴定范畴,对档案管理各环节都有直接影响,这是实践馆藏档案分级管理的基础,是对重点档案进行抢救保护的需要,是服务新时期文化建设的需要,反映了档案工作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必然趋势。其意义在于,有利于丰富档案鉴定理论,充实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内容;造就和培育档案价值鉴定专家队伍;引导档案接收征集以及重大事件、重大活动、著名人物的判定、建档等,促进档案馆藏优化与丰富;提高馆藏档案实体管理能力与水平;优化整合和深入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带动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等。  相似文献   

16.
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陈忠海一、各级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的现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档案馆狠抓了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使馆藏不断丰富,馆藏量成倍增长。据统计,1980年全国档案馆馆藏档案3000万卷,1984年翻番达到6000万卷,...  相似文献   

17.
馆藏档案是一定地区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的综合反映。千方百计地充实馆藏,丰富馆藏,是发挥现行档案信息作用,发展振兴档案事业,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重要前提。丰富馆藏要在三个“集”字上下功夫,即定期收集、重点征集和广泛汇集。  相似文献   

18.
馆藏档案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为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档案信息的高度共享,就必须做好馆藏档案数字化这一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9.
章对馆藏档案数字化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一定的阐述。提出馆藏档案数字化不仅仅是建设档案目录数据库,档案内容的数字化才是档案数字化的方向;并提出以利用率因素、价值性因素、抢救性因素和独特性因素考虑当前馆藏档案数字化的范围;章还对不同载体的馆藏档案内容数字化提出了一些技术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档案馆馆藏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介绍了保障馆藏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相关信息技术,提出了馆藏档案未来信息化建设的建议与意见,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