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较高.抑郁症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心理障碍,抑郁的出现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会防碍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我们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给予心理干预,观察其对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主要由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所致。我科2007年1月-2008年2月收住脑卒中患者236例,其中,并发吞咽障碍的有75例,高达32%,严重影响患者营养成分的摄入,并易发生吸入性肺炎,影响治疗的整个过程;且目前对此尚无特异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氟西汀抗脑卒中后抑郁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氟西汀抗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1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入院后即给予氟西汀0.4mg口服,晚1次,6~10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60例,入院后口服多虑平25mg,每日1次,其余治疗两组均按脑卒中常规处理.在治疗1周、2周、4周、6周后分别以HAMD量表及ESS量表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用药后1周即可显效,而对照组多在2周后显效.两组ESS评分均随HAMD评分下降而下降,两者呈正相关,而治疗组ES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氟西汀抗脑卒中后抑郁能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了解分析慢性肾脏病病人的情绪状态,从而得知他们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的情绪的原因,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设计一套有实际意义的团体辅导方案,帮助患者减轻不良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水平。采取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在治疗的同时实施了一套完整的团体辅导方案,对照组仅常规治疗,实验组进行十次团体辅导后,再对其进行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测试。选择SPSS13.0软件,测试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使用x和t检验,P0.05为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将65例脑卒中患者用洼田饮水试验为观察标准,运用心理护理、进食护理、早期吞咽功能的康复训练,鼓励患者自己进食等。结果:经系统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患者摄食、吞咽功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有针对性的吞咽训练可以建立良好的吞咽反射,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采用随机抽样法获取老年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现状与康复护理干预。结果表明,康复护理干预方法优于传统护理方法,有助于提高老年脑卒中患者本人和家属对健康的认识及健康价值水平,促进老年脑卒中患者掌握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运动、语言、认知和其它受损的功能,使其在精神、心理和社会上再适应,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后抑郁是指卒中发生后,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要表现的心境障碍或情感障碍,发生率为22%~76.1%.其与病灶部位、病人的年龄、性别、个性、社会、家庭、卒中后遗症等因素有关.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分轻、重两型,随着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发展,其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该文就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老年抑郁的不良后果与干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郁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疾病,且已成为当今人类第二大杀手,因而早已成为有关老年心理健康研究的热点问题。运用文献分析法,分析了老年抑郁的不良后果,并进一步介绍了对老年抑郁的干预措施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产后抑郁症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的抑郁症状,是产褥期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多在产后两周发病,4~6周症状明显,其表现为注意力无法集中、悲伤、孤独、失眠、食欲不振、反应迟钝、焦虑恐惧、疲倦、时常哭泣、易怒易燥、负向思维,重者甚至出现自杀企图.其发病可能是内分泌、遗传、心理、社会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孕产妇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采取预防和早期干预,能预防和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笔者对产后抑郁症的识别与干预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定义、识别标准与识别方法,以及相应的干预措施方面入手,较为全面的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可行且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吴斌  苏斌 《中小学德育》2012,(11):81-82
在心理学领域中,心理危机是指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也可以指精神面临崩溃或精神失常,发生心理障碍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危机是一种正常的生活经历而并非疾病或病理过程,几乎每个人都可能经历,如失恋、落榜、人际关系冲突造成的情绪波动、精神失调等等。因此,心理危机具有普遍性。当前,常见的校园心理危机事件...  相似文献   

13.
14.
大学生常见心理应激源包括学习压力、个人发展、社交能力、感情交流、家庭经济和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应激的识别与干预可以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加强大学生学习生涯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完善大学生心理应激预警与支持系统、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等途径来进行.  相似文献   

15.
李凤叶 《考试周刊》2011,(67):192-193
针对近几年来大学生因心理危机发生的恶性事件,文章分析了产生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提出了识别心理危机的方法和建立危机预防与干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徐岩 《大连大学学报》2010,31(6):108-109
依照我科室60位初发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心理护理方案。应用焦虑(SAS)和抑郁(SDS)自评量表对初发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价和比较。心理干预组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初发糖尿病患者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减少和消除初发糖尿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剖腹产患者康复的心理因素及对其实施适宜的心理干预的必要性。方法:针对120例剖腹产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危机干预。结果:120例产妇均如期痊愈,产妇术后心理状态良好,无心身疾病的发生。结论:做好剖腹产患者的术前术后的心理支持与术后的干预工作,不仅有助于促进剖腹产患者身心的早日康复,同时防预产后抑郁症发生也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万载县实施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的4860例人员进行研究,归纳汇总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的结果,并对其进行临床干预,对健康人群及高危人群相应临床指标、干预前后高危人群的相应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860例人员中存在980例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为20.15%;脑卒中高危人群甘油三酯、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脑卒中高危人员干预后甘油三酯、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血糖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在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中存在较多高危人员,可通过危险指标检测对其进行准确筛查,且实施针对性的干预可明显改善脑卒中高危人员的危险指标,对积极防治脑卒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抑郁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危险因素之一。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抑郁的产生是由于积极因素缺乏的观点,并开发和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青少年抑郁预防干预计划。文章介绍了积极心理学对抑郁的阐释,展示了积极心理治疗对抑郁预防和治疗效果,并指出积极心理治疗与传统的认知行为治疗并不相悖,而是对传统认知行为治疗的完善与补充,二者的有机整合将是青少年抑郁预防干预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周静  林馨 《今日教育》2022,(6):22-25
<正>抑郁症是由遗传、环境和个人因素共同诱发的精神疾病,它不是矫情、脆弱的代名词。当下的青少年面临着复杂的成长挑战,如果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理解和回应,则极易演化并发展为抑郁症。有调查研究表明,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抑郁情绪问题有逐年上升趋势,这对我们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危机的早期识别和预防,特别是抑郁症的预防。学校从常规落实、分层实施和系统推进三个维度构建学校心理危机预防体系,通过心理科普、心理普测和访谈评估提升预警工作;通过转介指导、医教结合、辅助会谈、复学访谈和案例讨论,做好持续应对工作;通过家校协同、课程建设和活动建设,促进积极育心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