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梅梅 《职教通讯》2012,(14):44-46
在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双困"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为突出。双困女大学生在就业力的表现不利于及时就业,是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的就业弱势群体,为改善双困女大学生就业困境,提高就业力水平,应有针对性的对贫困女大学生进行就业力的指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2.
章陶 《时代教育》2014,(5):18-19
高校"双困生"是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比起一般的大学生来说面临着更大的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因此"双困生"的就业问题也就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对高校"双困生"面临的就业困境进行了简单介绍,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几点促进"双困生"走出就业困境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王维  谢永辉 《文教资料》2014,(9):124-125
双困生作为大学毕业生中的特殊群体,促使其顺利就业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本文在了解高职院校双困生就业心态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其就业心态形成的原因,提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心态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今年启动了"双困"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援助计划,近3万名贫困大学生从中受益。据介绍,全省家庭困难和就业困难的"双困"大学毕业生约占今年全省高校毕业生总数的10%。今年以来,江西省  相似文献   

5.
金浩  杨丽明 《文教资料》2011,(29):220-222
高校“双困生”是大学生中就业的弱势群体.因此构建高校“双困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对于做好“双困生”的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影响“双困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接着详细阐述了高校“双困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的构建方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调研结果发现,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显著因素主要有10项(P<0.01),其中,对“双困生”影响较大的显著性因素为理想的工作单位类型、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对应岗位的了解程度、考虑就业的时间点、学习成绩在班里排名、对所学专业是否满意、职业生涯规划总体得分,为此提出“双困生”就业帮扶的建议,以帮助“双困生”毕业后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家已实施了一系列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政策,完成了"构建高校贫困生帮扶新体系"的目标,但如何"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仍成为高校资助工作的瓶颈,针对"双困生"就业难的问题,就如何帮扶"双困生"在校期间提升职业能力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促进"双困生"好就业、就好业.  相似文献   

8.
高校"双困"毕业生作为毕业生中的特殊群体,面临贫困与求职的双重压力,往往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不能妥善引导,往往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文从"双困"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出发,分析了就业困境的成因,并探讨了解决"双困"毕业生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双困生"指在校大学生中因经济贫困而导致心理"贫困"的特殊群体,造成的系列问题不容小觑.本文通过高校学生工作者工作实例,提出应对"双困生'群体的教育工作加以关注,提供有效经济资助方式,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辅导,注重培养"双困生"的健康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0.
高校"双困生"是目前高校毕业生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在经济状况、就业技能、就业观念、性格、就业政策上都处于弱势。属于家庭经济、就业都困难的学生。针对"双困生"面临的问题,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等教育人才,政府和学校应建立健全相关政策、设计相关课程有针对性的关怀就业弱势群体,增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提升女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应对就业形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女大学生就业难、就业心理压力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女大学生自身主观消极方面的.挖掘女大学生自身的心理潜能,提升其心理资本,增强其就业竞争优势,是应对当前严峻就业形势,切实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和实现女大学生就业"自救"的最终落脚点和关健所在.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长治学院女大学生就业取向进行量化分析,认为新建本科院校女大学生就业取向具有择业思路理性化、就业取向"多元化"、就业期望高稳定性、价值取向呈"功利化"等特点,最后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女大学生正确就业取向形成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招生的规模也不断的扩大,相应的招生人数增加使得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形势也迅速增加,尤其是“双困生”就业尤显突出,本文通过对“双困生”就业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就业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广西女大学生就业预期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广西849名大学生(其中女大学生584人)进行问卷测验,着重研究广西高校女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性别态度、就业归因对就业预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女大学生的就业预期比男大学生低.低年级的女大学生比高年级的更倾向于就业内部归因,同时就业预期也要高.2.就业归因与就业预期存在正相关;性别态度与人际交往能力和就业预期均存在负相关;而人际交往能力与就业归因和就业预期均存在正相关.3.女大学生就业预期同时受就业归因、人际能力、性别态度(负向)3个因素的影响.就业归因越倾向于内部归因、人际能力越高,性别态度越倾向于中性化,女大学生的就业预期越高,反之女大学生的就业预期越低.  相似文献   

15.
施展 《文教资料》2008,(27):178-180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的整体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女大学生就业更是难上加难.本文通过凯恩斯的失业理论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女大学生本身的特点及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是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也愈演愈烈.女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就业市场上的性别歧视不仅阻碍了其自身的发展进步,也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分析、探讨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歧视现状及原因,并提出相应时策,不仅为女大学生开拓广泛的就业渠道,实现人尽其才创造了有利条件,也有利于维护女性平等就业权,实现两性和谐发展,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相似文献   

17.
"双性化人格"概念的提出,是一种可培养、最健康的心理模式,对提升女大学生就业能力,增强女大学生的职业适应性与成就动机有积极作用。笔者认为高校应在"双性化人格理论"的指导下,加强女生就业心理辅导,突出就业心理调适;鼓励女生在与异性竞争、合作中进行学习异性的性格优势。同时,高校应通过开设女性教育课程、举办成功女性讲坛等方式培养女大学生正确的家庭、婚恋观来提升女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高职高专院校女大学生就业意识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学生就业面临严峻形势下,女大学生的就业更难.这其中既有外部的客观因素,也有女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女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意识对其就业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9.
探索大学生预见就业风险认知心理特点,可为就业心理指导提供依据. 运用大学生预见就业风险认知问卷对1 29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大学生预见就业风险认知的特征蕴含着2个潜在变量:重要性和不可控性.女大学生对求职风险、市场需求风险和从业风险3个因素比男大学生具有更高的认知水平(P<0.01).理工科大学生对求职风险因素比文科大学生具有更高的认知水平(P<0.01);一年级和三年级大学生对求职风险因素比四年级大学生具有更高的认知水平(P<0.05).大学生预见就业风险认知具有高"重要性"、低"不可控性"的特征,不同群体大学生具有不同的预见就业风险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20.
在高校连年扩招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人数大幅度增加,2003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212万人,同时我国又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因此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而对于女大学生而言,由于受传统用人观念影响和社会用人制度的不尽完善,在就业求职中更是举步维艰.在第一个大学生就业高峰年来临之际,笔者与一个曾经积极奔波于求职之中的女大学生进行了一次交谈,从中深刻地感受到女大学生在当前就业形势下的艰难选择和他们在这场"求职战"中表现出来的坚强与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