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现象学为基础,以儿童对炫耀的行为体验为逻辑起点,分析儿童炫耀行为背后的自我发展,得出以下结论 :儿童因为天性使然的个体本能和正向偏见而表现炫耀;儿童采用朴素的自我展示策略—通过炫耀展示自己的能力;儿童由于外部奖励与物质自我发展的动机驱使而炫耀;炫耀是儿童驱除自卑感的方式或者是其高自尊的表现。根据儿童炫耀折射出的意义,教育者应走出成人立场,进入儿童意义世界去理解儿童的炫耀行为。  相似文献   

2.
袁媛 《教育导刊》2014,(6):17-19
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人们感知、认识、把握世界,形成独特的世界观的中介.物理教学语言受物理学科特点、物理教学传统的影响强调科学性、客观性、事实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科学观的兴起以及教育哲学的转向,物理教学语言由崇尚客观转向“聆听”、“关注”、“对话”、“体验”和“人文关照”.这一转向意味着教师必须拥有教育智慧,其意义在于物理学科的教学重新关照生活世界,重建基于教育爱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学校日常教学生活中,课堂提问是一种典型的师生互动形式,这种互动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呈现的情境。在这种自我呈现中,学生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注视和审视中深刻地体验到自我的存在感。这种对自我存在的体验反映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生存状态。本文通过现象学分析力图描画出学生被老师提问时的生存体验,并揭示课堂提问的教育学意义,即课堂提问是一种存在的召唤;是一种自我的呈现;是一种认同的获得。  相似文献   

4.
现象学对于教育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作为当代最重要的哲学方法论之一的现象学,置于教育研究的语境内,回答这样一系列问题:在现象学的意义上,当“教育”被称为是“现象”的时候,意味着什么?现象与教育怎样建立了实质性的联系?从教育学出发理解的现象学是什么?什么是教育现象学?采用现象学的方法对于教育研究者而言,意味着什么?最终将现象学对于教育研究的启发定位在“学会看”,并主张以现象学的态度和精神来进行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5.
教师教育的智慧与理念往往来源于教育的真实片段,看似简单的表扬,在教育现象学的研究范式里,有着深层的教育学意义。表扬不独是一种学生激励手段,它体现的是一种师生对话关系,是一种关心。教师只有深刻领会与把握表扬的本质结构与教育意蕴,娴熟地掌握和运用表扬的技巧,才能有效发挥表扬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6.
现象学的学科理论来源于直观的实践体验、旨在释疑世界中的困惑与难题,寻求生活中的意义与价值。现象学能够促使教育者体验到教育的本真形态、感悟人生之"爱"、积极反思教学模式并能够为教育者提供先进的数字化教学设备。因为有了现象学,教育者们才可以如鱼得水般地感受教育和解读教育。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兴起背景和研究过程等方面入手,对质性研究中传统的扎根理论方法和新兴的势头正劲的解释现象学分析进行比较,尤其考察了二者在抽样、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对这两个方法的比较,以凸显两种研究取向的不同特征,从而加深对二者的理解,以便于研究者可以更好地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和目的选择合适的质性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由于受理性主义的影响,学科教学论片面地追求体系建设,它在取得一定研究成果之后如今已开始陷入困境;学科教学论只有走进活生生的教学中,才能有所发展,这与现象学的口号“回到实事本身”即向生活世界回归是殊途同归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探究现象学的实证性的基础上论述了教育现象学在行动研究中的适用性、可能性、价值与意义,并对深入到教育现象学的应用中的教育现象学写作与研究的方法、特征与意义做出了区分与描述。现象学不仅以其独特的价值与使命,为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提供汲养,其实证的科学之光亦照亮了真实的人的生活之路,为教育学研究真实的人做出了重要的方法论引导。教育现象学以生活体验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扎根于教育情境、面向实事本身、关注教育现象的意义等等方面,为教育行动研究的实践性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在此基础上,对于进入到实践层面的教育现象学的反思以及教师自身发展中的反思性文本的写作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0.
教学需要意境,犹如学生需要意义。意境即意义发生、领悟之境。我国传统道家思想对意境的解释是有无相生,无中生有。但依据海德格尔“朝向……的存在”的现象学理论,教学意境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朝向教学目标的回旋、震荡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一切还没有完全实化、固定化,它能够让学生有机会领悟教学的意义。教师要重视教学意境的营造,并注重学生生活世界的充实。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及实践经验总结法,对新课程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见的表扬现象进行了相关的研究,阐述体育新课程与表扬的关系,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表扬现象,深入分析新课程背景下体育课堂教学中表扬所赋予的深层次意义,旨在为广大一线教师更好的理解表扬及其有效运用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从分析现代科技社会中人的三种生存态度入手,剖析实践中人反抗异化的三种"非审慎"方式,指出和谐适度原则下"审慎的反抗"提出的历史必然性,为现代人的和谐生存状态提供初步建议,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体验作为人的一种精神实在,它是现象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体验则赋予了它教育意义上的规范性。教育世界中传统认识方式往往强调抽象的逻辑理性,但它并不是对事物本身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它还是一种单向度的静态认识,遗漏了教育的意义,也失去了教育特有的规范性。教育现象学为此所作出的改变是直接以教育体验为研究对象。研究者首先应悬置各种感性表象和逻辑理性,直面个体的教育体验;在对现场体验的重构中,挖掘出丰富的教育意义;所提炼的研究主题要贯穿教育的规范性,促进学生良好教育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教育现象学——一门成人与儿童如何相处的学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梅南的《教学机智》、《生活体验研究》和《儿童的秘密》等书近来在大陆相继出版。引起了国内学者和一线教师对教育现象学的极大关注。人们对教育现象学很感兴趣,但又有诸多疑问。什么是教育现象学?教育现象学做什么?如何运用教育现象学来从事教育和教育研究?本文尝试做出回答。  相似文献   

17.
从现象学视角来看,体育教学就是师生、生生的真实相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用面向事物本真的现象学态度来研究学生、体育和教学,回归学生体育生命实践活动;从学生的兴趣点、能力点和发展点出发,实现体育教学与学生经验的沟通,与学生学练水平的相通,与学生体育学习目标的融通,不断丰富、拓展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农村留守儿童是伴随城市化进程而形成的一个群体,他们的交往状况影响了其身心健康程度和受教育质量。研究以交往体验为切入点,采取现象学的方法,收集并分析儿童交往体验的生活逸事,揭示其意义结构与特征。交往体验可以作为进入农村留守儿童"内隐世界"的窗口,是提升他者认知的核心和培养家庭共情力的载体。  相似文献   

19.
现象学是一种试图回到古典理性重塑人的生存意义的现代性哲学。现象学具有革命性、批判性、解放性的特点,它解放了世界、自我,重审了人对其自身与世界关系的理解,重新底证了自由与责任。现象学的问题意识是自我的遮蔽与出场,而其历史使命则是解放自我。现象学不仅仅通过"启示"形构了"某种"教育哲学,现象学把教育视为政治、伦理活动,解放了心灵,张扬了观念的自由,把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视为真理和自由的承担者,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对教育的理解。现象学本身就具有深刻的教化性质,现象学就是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20.
现象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哲学流派,它对社会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它的危机意识和拯救意识对于管理学富有启发意义,“生活世界”、“面对事物本身”等理论和方法为管理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深厚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