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山祭祀是瑶族感谢祖先和神灵的保佑、祈求农业生产顺利丰收、族人富足安康的一种生产祭祀活动,极具传统农业宗教信仰特点。文章通过描述越南谅山省高禄县公山乡小板瑶组织的开山祭祀,从人类学角度出发,揭示开山祭祀作为民间宗教信仰对瑶族在文化同质大势中保持民族性、维系民族认同感、教育后代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在瑶人生产生活中起到的心理调适功能。  相似文献   

2.
选取桂北24名瑶族和28名汉族三年级小学生,采用声母、韵母、声调的语音意识测试和拼音补词、读句指错、读句改错、语段阅读的阅读能力测试,探讨瑶族儿童的汉语语音意识与阅读能力及其相关的问题。结果发现:瑶族儿童汉语语音意识能力与汉族儿童相当,并未受普通话的使用率与熟练程度的影响,而有可能受元语言能力以及母语正迁移的积极影响;瑶族儿童阅读能力低于汉族儿童,这与处于学习第二语言汉语早期阶段有关,也与汉语书面阅读经验有限有关;瑶族儿童汉语语音意识与阅读能力存在相关,拼音补词与声母意识、韵母意识、声调意识相关显著;语段阅读与韵母意识相关显著。因此,应重新审视少数民族的语言价值,看到和发挥母语对于第二语言汉语语音意识和阅读能力的正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3.
古代帝国制度的更变使中国瑶族的经济生活模式呈现出从"走"到"留"的历谱。云南瑶族祖源于桂、黔两地。初入云南的瑶族与原生地民族表达和获取经济及生活资源的进程中,因自身群体的弱势性而缺失了维系生存所需的经济背景,被迫移走滇越边境深山僻野,延续着传统的游耕生活。国家边疆制度的设计,使滇越边境瑶族过上留居的新生活。然而,瑶族传统生计模式被改造的同时,物质理性的经济意识也逐渐占据并成为瑶族的主体性意识,滇越边境瑶区新的忧虑相伴而生。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世界性的民族,瑶族具有强烈的"同源共祖"的祖先崇拜意识。在不同叙事场域和时空场域中,瑶族的祖先崇拜意识呈现出不同的表征形态。瑶族民间叙事文本《评皇券牒》和"华夏"文献典籍共同建构了瑶族盘瓠祖先崇拜的各种神奇传说;而在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历史叙事中,蚩尤被认为是瑶族各支系共同的祖先。在广西金秀大瑶山五大瑶族支系中,瑶族虔诚的祖先崇拜意识表现出杂糅多样的文化表征形态,既具有瑶族共通的"同源共祖"的祖先崇拜记忆,又具有各自特色鲜明的"家族祖先"崇拜观念。这种复杂的祖先崇拜既是大瑶山瑶族自我认同的身份表征,也是自觉融入瑶族共同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表征,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彰显。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桂东北瑶汉两族随着经济联系的密切,瑶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以多种方式接触和交流,强化了两族间的文化认同,密切了两族关系,有力地推动了瑶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瑶族的进步.文化交流使瑶族地区与汉族地区的联系得以加强,使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时代背下,越南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开辟符合具体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在越南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实施以"经济为中心"的革新发展战略,结合北部落后贫困山区的实际实施有效的发展政策,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边民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民族关系和谐,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北部山区呈现了边疆稳定、社会发展、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文章仅以越南北部山区两个边陲瑶族村寨为个案调查,重点开展北部山区贫困状况的实地调查,分析越南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基础,了解越南国家为加快北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实施的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7.
韦拔群为了团结瑶族同胞参加东兰农民运动和土地革命战争,走共同革命的道路,从邀请瑶族同胞参加农讲所和干部训练班学习开始,进而创办瑶族小学和平民学校,使遭受阶级压迫和民族歧视最深重的东兰瑶族同胞结束了不能受教育的历史,培养了一批具有阶级和思想觉悟的瑶族革命骨干,提高了他们的文化水平,促进了他们与各族人民的交流、团结和进步,为瑶族同胞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瑶族《盘王大歌》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内容包括瑶族先民的自然观,人类起源学说,瑶族的产生、婚恋及迁徙的历史。涵盖了文学、史学、哲学、民族学等门类学科,可堪称为瑶族人民的百科全书,《盘王大歌》也是对瑶族特定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的反映,是瑶族智慧和文化如生命意识、婚姻制度、文化结构的象征性表达。  相似文献   

9.
政府决定的颁发,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对于包括大学教育在内的教育工作的各项政策主张,为胜利实现越共十一大决议与国家至202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民族教育的落后,直接制约着当地民族经济的发展,如何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已是时代对我们的期望。笔者对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民族教育问题略谈看法,以便与同行共同探讨,旨在帮助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得到长期有效地发展。①白裤瑶族教育现状分析;②白裤瑶族教育存在的问题;③问题成因;④白裤瑶族教育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平地瑶民歌凝聚了瑶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彰显出瑶族音乐文化久远、古朴的神韵,由于它形成的历史原因,既保留了瑶族自身固有的文化,又吸收汉、壮族文化,因而具有开放性、多元性文化特征。利用好高校人文、教育与文化综合资源,构建瑶族音乐传承发展体系,造就一个适合平地瑶音乐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山区瑶族小学“一文三语”教学浅谈莫纪德,费自云瑶族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瑶族小学教育如何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如何从实际出发,寻求一条切实可行的振兴瑶族教育的路子,以摆脱教育发展长期滞后的状况?这是瑶族地区小学教育亟待解决的的间题。瑶族是我区众多少数民族中...  相似文献   

13.
瑶族十分重视家庭教育,道德教育是其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与形式。以广西金秀瑶族为例,立足传统家庭教育形式,研究尊老爱幼教育、生活礼节教育、勤俭劳动教育对瑶族青少年养成敬老爱幼、宽容他人、礼貌待人、与人为善、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等道德品格的重要影响,揭示良好的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于瑶族来讲具有着悠久的历史,拥有着悠久的迁徙空间,是一种少数民族。就整体而言瑶族的生态环境较为复杂,同时语言体系具有着多样化的特点,进而瑶族形成了独特的魅力。在瑶族一些民歌内容中揭示了瑶族人饱含了一定的沧桑,进而孕育了民族文化内涵。从传统民歌演唱角度出发,能够寻找一定的差异以及共性。因此,从声乐表演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同时还应结合瑶族民歌生态背景以及曲谱资料和相关艺术特色等因素。在形式以及行为和意识等方面对瑶族民歌声乐中的结构图景进行展示,最终将指出瑶族民歌声乐的心理以及情怀影响,将音乐对人的价值充分展现出来。本文将针对瑶族民歌声乐表现情态的结构层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瑶族重视社会教育,道德教育是其重要内容。以广西金秀瑶族为个案,着眼于传统社会教育方式,研究石牌教育、戒规与禁忌教育、苦难教育对瑶族青少年形成遵规守法、信守誓约、注重德行、崇尚美德、热爱生活、珍爱生命、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等道德品格的重要影响,揭示优良社会风气和良好社会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女童教育对女童个人、家庭、民族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十年来,我国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少数民族地区女童的教育却仍受到制约。主要表现为:瑶族女童辍学现象较严重;想继续学习,但缺乏兴趣,没有学习热情;不安全因素增多。究其原因,"男尊女卑"性别文化依然在瑶族社会占据主导地位,"女孩读书无用论"成为女童晚入学及辍学的主要原因,就业中的"性别偏见"使女童教育再遇挑战,"性别刻板印象"以及较少关注女童情感,是造成女生学习热情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进行性别平等教育,让性别平等意识深入到每一个角落,是教育者优先要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越南民族的形成是随着越南国家的发展而逐渐变化和复杂起来的。越南民族不断进取与革新的精神促使越南在民族解放与改革事业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仁爱、团结、追求独立自由意识以及富有创造性的独特的民族智慧铸就了越南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开展越南民族精神研究,对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重要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运用瑶族传统文化资源具有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与亲和力、培养创新性人才、促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自信等重要作用。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有效运用瑶族传统文化资源的路径探索主要有:一是以供给侧改革思维,在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瑶族传统文化内容;二是以创新人才培养思维,在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中倡设探究学习课堂;三是以社会化教育思维,构建思政课运用瑶族传统文化的协同教育格局;四是以课程思政思维,构建富有瑶族传统文化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形态。  相似文献   

19.
徐小军  蒋海军 《考试周刊》2008,(11):203-204
近代瑶族的蒙学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多元构成.从整体上来讲,它大致包含在五个具体的教育组织形式中,即义学、私塾、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宗教教育.从它们中发掘瑶族蒙学教育的有益成分,不失为一种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20.
王瑞斌  唐添翼 《文教资料》2008,28(5):115-116
瑶族传统美育资源能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缘于其自身蕴含的育人功能,心理健康校本教育能促进瑶族传统美育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得益于其自身的时代性、区域性与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二者整合的内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则是其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