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清代科举宾兴在各地的普遍设立,这种专门为科举考生而设立的教育公益基金对基层地方社会的影响也日益深入。一方面,人们日益将捐设宾兴的行为媲关于宋代范仲淹捐建宗族义庄的义举,并进而认为其施惠范围较之宗族义庄更为广泛,故而也便更为难能可贵。有些家族甚至将原本用于宗族祭祀的族产捐为科举宾兴的资产。另一方面,地方士绅推举代表、值年轮管宾兴资产的管理方式逐步取代清代中前期的官府、儒学教官对科举宾兴资产的直接控制,也为清代基层社会“公共领域”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实践场所。  相似文献   

2.
清代江西宾兴组织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嘉庆、道光时期,各地兴起了资助士子参加科举考试的组织,即通称的"宾兴组织"。江西宾兴组织颇为发达,其资产的来源一般有官拨产业、士绅捐资、商人捐资、大众派捐等形式。但宾兴资产多用于增殖,即以生息银钱资助士子,其方式主要有置产收租、发典生息两种。地方士绅在宾兴组织的设立和管理中起着主导作用。宾兴组织的涌现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传统社会晚期社会结构和社会控制方式出现的某些变化。  相似文献   

3.
明代公益性助考基金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附属于儒学田产内专门用于帮助本地考生参加各级科举考试的经费,一是相对独立的专项公益性助考基金。明代已经出现了以"宾兴"命名的专项公益性助考基金,成为清代宾兴的发展源头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宾兴一词最早发端于《周礼》,作为与古代科举渊源之深,交融之广的一个特殊术语,在宋代人的眼中甚至被视作为科举制的最早源头.宾兴的意义也在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悄然地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进入科举时代后宾兴最初作为一种科举典礼而言,与乡饮酒礼结合在一起;到了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宾兴的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作为一种慈善性的助学助考形式,在全国各地普遍发展起来.荆州也正是基于这一形势的影响,其宾兴制度开始得以兴起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宾兴”一词最早发端于《周礼》,作为与古代科举渊源之深,交融之广的一个特殊术语,在宋代人的眼中甚至被视作为科举制的最早源头。“宾兴”的意义也在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悄然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进入科举时代后“宾兴”最初作为一种科举典礼而言,与乡饮酒礼结合在一起;到了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宾兴”的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作为一种慈善性的助学助考形式,在全国各地普遍发展起来。荆州也正是基于这一形势的影响,其宾兴组织开始得以兴起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宾兴研究是科举学的新兴研究门类,从科举经费来说,宾兴既是政府财政性科举经费的统称,也是民间捐资助学、助考经费的统称。近年来对宾兴组织研究的相关论文多以清代江西省的宾兴组织、宾兴经费的来源及经费管理等问题为个案,间或涉及清代江苏省的有关宾兴事宜,但很少涉及江苏省所领八府之一的常州府的相关内容,也很少涉及整个科举应试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费用开支细目。文章从清代江南省(江苏省)常州府不同时期的地方志入手,结合科举各级考试的程式,考察地方政府及民间助学、助考的公益行为与“毗陵独多才”关系。政府与民间重视教育经费,尤其是科举经费的投入,才催生常州府的科名之盛。  相似文献   

7.
在清代,除了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科举经费之外,还下放一定的权力让地方政府管理部分科举经费。具体而言,一方面地方政府采取效率制度和宾兴礼仪两种型式管理奏销的科举经费;另一方面又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尽可能地将官员、士绅和商人等社会各阶层手中的闲散资金转变为外销科举经费,最大限度地弥补了奏销科举经费在维护科举制运作过程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东南地区的宾兴组织发端于嘉庆时期的郁林州,其后临近各府县纷纷效仿,成为广西宾兴最为发达和集中的地区.晚清之际的宾兴作为一种捐资助学的组织,呈现出经费来源多元化与组织形式多样化的特点,且形成了一定的产业.组织或管理宾兴的各个阶层尽管有各自的利益,但正是这些不同的目的促成了晚清桂东南地区宾兴的快速发展与高度发达.同时,广西的宾兴也对地方社会的科举和风气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从客观上维系着士绅的利益和维护着国家的边疆安全.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卷资、赴考旅费等为士子们的重要开支。清代政府的直接资助限于会试士子,对乡试士子不予资助,资助会试士子金额也有限。清嘉庆、道光时期,各地普遍兴起了"宾兴会"这一科举会社,通称为宾兴组织;江西的宾兴组织颇为发达。士绅控制的科举会社组织于清中期的兴起,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晚期社会经济结构和控制方式出现的某些值得注意之面相。  相似文献   

10.
北京新建会馆包括东馆、西馆和新馆,是明清时期新建籍官绅捐款在北京建造的,用于本县举人赴京会试和官员进京办事的住所。它制定了规章,有兼职的管理人员。它兼有宾兴会的功能,对北上会试的举人提供食宿、路费、卷价等方面的资助,为新建县地方教育的发展和人才辈出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古代地方助学助考机构--宾兴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宾兴”一词古已有之,明清时期发展为地方上的助学助考机构,在诸多方面为应试诸人尤其是其中的贫寒之士提供资助.它对于扩大古代“养士”的效益,化解社会一部分文人之间的贫富矛盾起着积极作用.是民间与科举制度相"配套"的机制.但并未成为科举制度的一部分.这种民间集资助学的形式,并没有随着科举制度的消失而消失,有些地方的宾兴会贷金曾一度成为民国时期地方助学基金的一部分,仍然发挥着作用,对我们当今的教育仍有借鉴意义.宾兴是研究地方教育机制和科举考试时不可忽视的内容.本文提供了江西宾兴会的有关信息,并以清代江西的宾兴组织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宾兴组织的类型、名称,宾兴组织产生的原因及会费来源,宾兴组织的助学规定、宾兴组织的经营管理及宾兴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初,虽然国家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但由于在人力及物力的不足,在地方公益事业中,社会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宁波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领域中,地方人士因为国家推行地方自治而获得了国家的授权,在工程决策、经费筹集、工程建设等环节中都居于绝对主导的地位。这说明地方自治的推行固然使国家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但社会精英在地方的影响力并未因此而削弱。  相似文献   

13.
以张之洞为代表人物的晚清地方官绅集团在早期粤汉铁路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张之洞在湖广地区任职时间长达20余年,具有深厚的政治人脉基础,这使得他与湖广的地方官绅集团成员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二,地方官绅集团在铁路建设对外交涉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政治能量与影响力。第三,粤汉铁路在从提议到借款交涉的早期阶段,地方官绅仅在张之洞的操纵下扮演了舆论发声者的角色,对铁路建设的策略选择并无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嘉应学院学报》2018,(3):80-84
民间助学对于实现教育公平的作用日益凸显。我国古代存在大量的民间助学组织,尤以清代宾兴最盛,影响最大。历史的发展具有惯性,通过分析当今民间助学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清代宾兴"官倡民助"的运作模式、"发典生息""基金运作"的经费筹措与管理和"地域助学""思源银"的资助条件及方式对当代民间助学模式创新的借鉴之处,进而提出民间助学可持续发展的精准模式。  相似文献   

15.
清代河北地方学校以官办的儒学为主,辅之以书院、社学、义学。儒学以学田为经费主要来源,规章制度较为完备;书院、社学、义学各地兴办情况则千差万别,学田多寡不同,管理上也良莠不一。这些地方学校的存废兴衰都有赖于当地官绅义民的重视和资助,捐资捐田成为这些学校维持日常开支和校舍修缮的主要甚至是关键性经费来源。  相似文献   

16.
苏北地方本科院校是苏北地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在江苏科教兴省战略和实现区域均衡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这些院校在办学规模扩大、学科专业建设、办学特色培育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是若是从加强内涵建设角度加以考量,也存在着办学资源利用不充分、办学经费比较紧缺、新增专业建设不成熟、学校错位发展思考不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是保护、研究和展示文化及自然遗产的机构.县级博物馆由于馆舍条件差、藏品少、经费紧等原因使单位经营运作普遍陷入困境.如何才能把县级博物馆作为一个让社会认同的社会公益事业切实做好,是值得所有文博工作者深入思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会内宣传与经费筹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国以降,中国红十字会的会内宣传常抓不懈。其宣传形式包括娱活动、创立刊物、出版书籍、举行会议、组织参观、赠发征信录与会员名录等;其宣传内容包括阐述会的宗旨、重要性、劝人向善、普及疾病与医药卫生防护常识、各种灾害的救护措施、各种救护人员的感人事迹等。中国红十字会的宣传活动大大推动了红十字会的“拓分会”、“征会员”和“恤兵救灾”等各项工作的进行。民国初年中国红十字会的两次发展高潮,都与其宣传密不可分。中国红十字会的经费筹措有七个方面:一是一些团体的常年捐;二是会费;三是中央及地方政府拨款;四是官绅捐款;五是华侨捐款;六是外国红十字会捐款;七是宝塔捐。中国红十字会的经费筹措是和宣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经费筹措需要宣传,宣传的目的之一是为了筹措经费。二的结合,不但推动着中国红十字会的不断向前发展,而且还为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一种新的风尚。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一种社会公益事业,是典型的国家必须保证供给的公共产品。公办教育难以保障国民教育权利的充分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及中、小学生升学压力等多因素催生了基础教育的培训市场,由于其"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和"面向社会办学"以及进入壁垒低、利润空间大的特点,加剧了培训的竞争。以价值链分析的独特视角解析基础教育培训项目的经营风险,以期对民办学校基础教育培训项目的经营与发展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龙群 《历史教学》2007,(14):34-38
晚清至民国期间传教士的经济生活同中有异,长阳担子山堂口依靠征收"养年"、"柴腊"钱以及经营地产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经济运行机制,为学校和慈善事业以及教会的其他工作奠定了经济基础.而在学校管理和慈善工作中,外国传教士既依靠中国教徒进行运作,又广泛结交军政要入和地方官绅,为教会的发展寻求经济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