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安母亲》从始至终只有杰西和母亲两位女性在场,可关于父亲的一切都与杰西的自杀息息相关,这也是为什么杰西的成长带有更有更多的"男性气质"而非"女性气质"。现实生活中不和谐的母女关系和生活的无意义让杰西陷入生存的困境,认为"自杀"是实现自我的人生选择,这其实也是她走向父亲的一种方式,是作者对女性寻找自我的拷问。  相似文献   

2.
《玻璃动物园》是田纳西·威廉斯的成名之作,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第一部具有戏剧史意义的戏剧作品,对美国戏剧乃至世界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剧基于剧作家个人的成长和家庭生活创作而成,被认为带有自传的性质。《玻璃动物园》中共有五个角色:母亲阿曼达、女儿劳拉、儿子汤姆、绅士来访者吉姆以及未出场的父亲温菲尔德。这些人物中包含两种逃避现实者:  相似文献   

3.
张轶 《考试周刊》2014,(14):17-19
《晚安,妈妈》是美国戏剧中不多见的哲理性剧作,讲述女主角对生命抉择的悲凉场景。女儿不顾母亲的劝阻,决然地用父亲的手枪结束了自己年仅四十岁的生命。以往的文学评论都是从女性主义、后女性主义、男权、女权等角度出发,分析剧本中的母女关系、自杀的主题、女权的缺失、男权的象征地位等。本文从另一个新颖的角度切入,即"叔本华"的生命哲学角度出发,超越其悲观主义基调严重的"生存意志论",即人生就是痛苦,人必有一死。人生旅程固然有痛苦,活着固然有痛苦,然而快乐和意义远远大于痛苦。所以,人们要超越"叔本华",不要像女儿杰西死亡,爱着却选择了死亡,也不要像妈妈塞尔玛,活着却没有爱。应该活着且爱着,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乐于挑战和奋斗的乐观主义人生态度,真正活出生命的激情、生活的精彩。  相似文献   

4.
《玻璃动物园》是田纳西·威廉斯的成名之作,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第一部具有戏剧史意义的戏剧作品,对美国戏剧乃至世界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剧基于剧作家个人的成长和家庭生活创作而成,被认为带有自传的性质。《玻璃动物园》中共有五个角色:母亲阿曼达、  相似文献   

5.
《晚安,母亲》是美国当代戏剧中不可多得的哲理剧,表现了具有代表性的自杀仪式,生非生,死非死,玛莎.诺曼以戏剧作为言说方式,来探求生命的意义。本文将结合玛莎.诺曼的生活经历、思想形成过程来分析《晚安,母亲》,意在发掘玛莎.诺曼真实的戏剧创作思想,倾听80年代美国女性戏剧创作思潮中一个理性的声音。  相似文献   

6.
杨林柯 《教师博览》2023,(32):51-53
<正>一位朋友曾向我求助:她的女儿有些抑郁,不想上学,甚至有悲观厌世的自杀倾向,希望我能和她的女儿聊聊天。因为她女儿不接受心理医生的帮助,这位母亲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找到了我。通过三次聊天,我了解到问题主要还是出在母亲身上,因为母亲在和女儿的日常交流中时不时会冒出“你去死吧”这样暴力的语言。在母亲看来,这也许是自己一时的情绪发泄,而女儿的感受却是:母亲不爱她了,  相似文献   

7.
失败的财富     
美国著名教育家斯娜夫人在教育女儿维尼夫雷特时,给女儿讲了一个小故事: 一位母亲准备带他5岁的女儿做一个为期两天的野外旅游。临行之前,母亲告诉女儿应该带些什么东西。为了培养女儿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母亲让她自己收拾行李。到了野外之后,女儿发现不仅衣服带得太少,而且忘记  相似文献   

8.
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描写了四位中国母亲和她们的美国女儿从误解、冲突到理解的故事.最终母亲在女儿的反叛中看到了中国文化在美国社会文化环境中的边缘性并勇敢面对自己的中国文化身份;而女儿也在母亲的干预中看到了美国文化的缺陷和不足,进而接受了自己的中国文化血统.小说通过四对母女的关系充分表现了中关两种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而且这一发展过程解构了东方/西方、自我/他者、母亲/女儿的二元对立,揭示了中美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展现的是一幅中美文化交流的画卷。在该小说中,四位生活在美国的中国母亲与她们出生在美国并在美国长大的女儿们经历了文化冲突,文化谅解和文化融合的过程。然而文化谅解和文化融合并非易事,为让女儿们真正地理解自己和中国文化,四位母亲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她们不失时机地与女儿们交谈,讲述她们敢于脱离封建家庭,走向新生活的勇气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女儿无微不至的中国式的母爱。母亲们看似平常的一举一动深深地触动了女儿们的心灵。曾对母亲怀有极大偏见的四位女儿开始真正理解她们的母亲及其代表的中国文化,最终使文化冲突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斯娜夫人教育女儿维尼夫雷特时曾讲了一个小故事:一位母亲准备带她5岁的女儿做一个为期两天的野外旅游。临行之前,母亲告诉女儿应该带些什么东西,为了培养女儿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母亲让她自己收拾行李。到了野外之后,女儿发现不仅自己的衣服带得太少,而且忘记了带手电筒。那天晚上天气似乎特别冷,女儿对母亲说:“妈妈,我觉得冷,衣服没有带够……我能用一用你的手电筒吗?”母亲问女儿:“为什么衣服带少了呢?”“我以为这里的天气和城里一样,没想到这儿冷多了,下次再来,我就知道了。”母亲说:“是的,你应…  相似文献   

11.
正她飞快地向家里跑去。她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向巴克夫人汇报一切了。去年圣诞节刚过,巴克夫人就从家里搬了出去。她家门口的台阶上堆了一层厚厚的积雪。她的喂鸟器也空了。挂在她家门上的圣诞花冠上的花都发黄、枯萎了。"巴克夫人没法自己照顾自己了。"我向10岁的女儿杰西解释道,"她搬到养老院去住了。在那里,有人可以帮助她。""她家的房子看起来真孤单啊!"杰西说。我每周都带杰西去养老院探望巴克夫人。杰西很想念她,但去了之后却不知道跟她谈些什么。  相似文献   

12.
《喜福会》展示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母亲与代表现代美国文化的美国女儿之间的各种冲突,但更再现了美国女儿与中国母亲的同一性。本文通过分析《喜福会》中中国母亲性格上的两个特点:忍而不让、自信达观,以及对自我的不断追寻说明中国母亲对美国女儿的影响以及美国女儿从中国母亲那里获得的精神,从而揭示中国母亲与美国女儿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13.
一、超前与适时的考察——从美国的“拒绝教育”传统说起 30多年前,在美国内华达州发生了一桩奇特的诉讼案:一位母亲仅仅因为自己3岁的女儿伊迪丝认识了字母“O”而把女儿所在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案件以幼儿园败诉而结束,这位母亲获得1000万美元的赔偿。伊迪丝的母亲认为,  相似文献   

14.
1999年5月8日,对于北京市第25中学的女孩子和她们的母亲来说,是一个极其难忘的日子,因为第二届“女孩子日”活动在这一天举办。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做时代优秀女性”。活动由《中国青年报》青春热线心理咨询电话创办人陆晓娅女士主持,她的主持很特别:不讲大道理,而是带着大家做了三个游戏:1.要求母亲和女儿互相说出自己心目中优秀女性的含义;2.要求母亲和女儿互相注视对方的眼睛,然后母亲说出女儿的3个优点,女儿也说出自己的3个优点;3.母亲和女儿各自写出母亲认为自己对女儿了解程度的百分比、女儿认为母亲对自己…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2月2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播出<远去的生命>,一位来自岛城的母亲张女士含泪向人们讲述了原在复旦大学攻读硕士的女儿杨愈青2003年自杀的经历.  相似文献   

16.
一张数百名中国平民的尸体漂满江面的照片触动了华裔作家张纯如。1997年,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出版,迅速摘得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桂冠。该书改变了许多人看待二战亚洲战场的视角。但写作该书带给张纯如巨大的心理压力,2004年,她开枪自杀。张纯如的母亲张盈盈耗费6年写成的回忆录《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呈现了女儿36年的鲜活人生。此书为纯如的母亲张盈盈女士所著,因此读之前有顾虑,  相似文献   

17.
一、超前与适时的考察--从美国的"拒绝教育"传统说起 30多年前,在美国内华达州发生了一桩奇特的诉讼案:一位母亲仅仅因为自己3岁的女儿伊迪丝认识了字母"O"而把女儿所在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  相似文献   

18.
有三个母亲,第一个母亲的女儿去国外留学,刚拿到绿卡;第二个母亲的女儿在机关工作,刚刚走上重要领导岗位;第三个母亲的女儿下岗了,正艰难创业。三个母亲常聚在一起聊天,每当谈论起自己的女儿时,前两个母亲的脸上总是洋溢着自豪,每一句话都在炫耀着自己的女儿是多么有出息,自己的脸上是多么光彩。而此时,第三个母亲就会面带微笑,低头做着手里的针线,静静分享着她们的喜悦。第三个母亲的女儿常回家,听见她们的闲谈后,内心一阵酸楚。等那两个母亲走后,女儿轻轻伏在母亲背后,说:“妈,对不起,女儿不争气,不能让您像她们一样幸福。”母亲放下手里…  相似文献   

19.
<正>三十多年前,在美国内华达州发生了一桩奇特的诉讼案:一位母亲仅仅因为自己3岁的女儿伊迪丝认识了字母"O"而把女儿所在的幼儿园告上了法  相似文献   

20.
高行健(1940— )江苏泰州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曾先后在中国国际书店、《中国建设》杂志社、中国作家协会等单位任翻译、编辑。1981年调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任专业编剧。 高行健是从小说走向戏剧的。他在1982年发表并上演他的第一个剧本《绝对信号》之前,已有《寒夜的星辰》、《有只鸽子叫红唇儿》、《朋友》、《雨雪及其它》等中短篇小说问世。之后,他虽以主要精力进行戏剧创作和实验,但仍坚持小说创作,先后发表短篇小说《路山》(1982)、《二十五年后》(1982)、《海上》(1982)、《花环》(1983)、《圆恩寺》(1983)、《母亲》(1983)、《河那边》(1983)、《鞋匠和他的女儿》(1983)、《花豆》(1984)、《侮辱》(1985)、《公园里》(1985)、《车祸》(1985)、《无题》(1985)、《给我老爷买鱼竿》(1986)等。当然,高行健的主要成就还在戏剧创作,特别是实验戏剧的创作。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