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年7月,我代表无锡市参加在上海举行的"东亚钓鱼邀请赛",期间获知由江苏省体委主管的《体育时报·钓鱼月末》已经创刊,并由该报记者赠送了创刊号样报.此前我虽已在《中国钓鱼》《水上春秋》《体育世界》等杂志和多家晚报发表了有关钓鱼的小说、散文、随笔、钓鱼史料和钓技文章近百篇,但省内无专业钓鱼报刊总让人有点遗憾.从此我与《钓鱼》结缘,自该报8月号刊出钓技类短文《蚯蚓与台钓》开始,至今由撰稿人、专栏作者、特约记者、本刊记者、编辑到编辑顾问经历了20年,见证了《钓鱼》由小到大、从4开4版报纸发展到半月刊杂志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钓鱼爱好者,《中国钓鱼》杂志1984年创刊后,我从1985年总第2期开始订阅,以后每年订阅报刊时,《中国钓鱼》杂志都是我的首选,从1985年至2004年,我已连续订阅《中国钓鱼》杂志20年。  相似文献   

3.
“十一”放长假,工友约我去钓鱼,没想到在准备钓饵蚯蚓时看到了一件“奇事”,工友家饲养的蚯蚓居然听从指挥。  相似文献   

4.
张炎冰 《钓鱼》2013,(20):9-11
1993年7月,我代表无锡市参加在上海举行的“东亚钓鱼邀请赛”,期间获知由江苏省体委主管的《体育时报·钓鱼月末》已经创刊,并由该报记者赠送了创刊号样报。此前我虽已在《中国钓鱼》《水上春秋》《体育世界》等杂志和多家晚报发表了有关钓鱼的小说、散文、随笔、钓鱼史料和钓技文章近百篇,但省内无专业钓鱼报刊总让人有点遗憾。  相似文献   

5.
博采出新     
《中国钓鱼》创刊伊始我就订阅了,我读《中国钓鱼》,一为学习其中的垂钓经验;二是借鉴其经验,指导、改进、提高自己的垂钓实践。 河北钓鱼基地主要鱼种是鲤鱼,因而我在垂钓活动中,参考《中国钓鱼》中的有关文章,博采众家之长,摸索出了一条提高钓鲤上鱼率的钓具组合法。运用这一组  相似文献   

6.
    
可能是巧合,也许是缘份,《中国钓鱼》创刊之时,正是我的离休之年。离休之后,我幸运地年年订阅《中国钓鱼》,每年装订成册,整整齐齐地摆在我的床头和书架上。许多离退休的老同志、老钓友,饭后茶余挤到我床前,翻阅着一本本《中国钓鱼》,念钓鱼经,唠家务事,或忆往夕,念旧情……是《中国钓鱼》紧紧地把我  相似文献   

7.
钓鱼是一项锻炼身体,陶冶性情的群众性活动。回顾我20多年的垂钓经历,体会不少,垂钓既健身心,又助工作。我是《中国钓鱼》杂志的忠实读者,自《中国钓鱼》创刊以来,我是一个忠实的订阅者。每期收到  相似文献   

8.
我退休后学钓鱼已有十多年了,开始用蚯蚓钓鱼时,由于蚯蚓滑动,半天都穿不进去,心中非常着急。有一次一位钓友告诉我,穿蚯蚓滑动不好穿,用干泥土粉末在蚯蚓身上滚两下就好穿了。以后又有位钓友说,你用黄豆面在蚯蚓身上滚两下也可以。我认为这两种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位钓鱼迷,《中国钓鱼》从创刊开始我一期不丢地全部订阅和保存起来,《中国钓鱼》不但我喜欢,我的儿子从上初中时就爱看,但他一次也没有钓过鱼。 上高中后由于时间紧,更谈不上钓鱼。今年是他高中毕业参加高考的关键时刻,从今年三月份以来,学校抓紧  相似文献   

10.
侯建军 《钓鱼》2014,(23):8-9
2002年在图书城见到《钓鱼》杂志,图文并茂,令我爱不释手,从此与它结下不解之缘。从月刊到半月刊,从邮寄投稿到电子发稿,摄影作品源源不断发往编辑部,转眼走过13年。时至今日,《钓鱼》创刊20周年,有幸被评为优秀作者,倍感荣幸。  相似文献   

11.
走上钓鱼之路是极其偶然的。大学毕业时,一次上邮局,无意中看到了《中国钓鱼》1989年第四期,就买了回来。原以为其中的《踏遍青山人未老》是篇极其优美的叙钓散文,因为主席有词《清平乐·会昌》:“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阅罢,始知是专访,尽管如此,这篇文章仍然启开了我的垂钓之兴,脑海中不禁想起鲁迅先生《社戏》中描写的用细铜线穿蚯蚓钓虾的有趣文字。进而又想起了我  相似文献   

12.
田中文 《垂钓》2006,6(9):28-28
蚯蚓被称为“万能鱼饵”,很多的钓友都喜欢使用。我钓鱼也经常用到蚯蚓,有时为找蚯蚓要跑好远的地方,后来就想着自己养。  相似文献   

13.
看了《中国钓鱼》几篇有关鱼吃鱼肉的文章后,我觉得鲫鱼、鲤鱼、草鱼吃鱼肉并不是怪事。我经常碰到一些钓友用虾仁专钓鲫鱼或者专钓鲤鱼和草鱼。这些鱼类本来就是杂食性鱼类,用各种荤饵钓到这些鱼种不足为怪。很大一部分钓友衷情于使用万能饵——蚯蚓钓鲫鱼、鲤鱼或草鱼,但专门用蚯蚓或其他荤饵钓鳙鱼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有时用菜籽饼等粉饵打窝诱鱼,用蚯蚓做饵也偶尔能钓上鳙鱼,大家都知道,并不是鳙鱼去吃蚯蚓钓上来的,而是鳙鱼吸食粉饵误将挂蚯蚓的钩吸入口中,而误打误撞将鳙鱼钓上岸的。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中国钓鱼》杂志的忠实读者,从该杂志1984年创刊一直连续订阅至2004年。虽因工作需要,1988年从贵州调去深圳,1989年又从深圳调来珠海,但是订阅《中国钓鱼》杂志从未间断过。至今,已连续订阅20周年!今后仍要坚持订阅至生命结束。  相似文献   

15.
说《钓鱼》     
张小驷 《钓鱼》2004,(3):64-64
几年前,第一次结识了《钓鱼》(那时叫《钓鱼专刊》),我就被她深深地迷住了并成了她的忠实读者和崇拜者,每年都要整理并装订成册,细心保管。期间,我也曾斗胆献上几篇拙作,幸蒙编辑部老师慧眼垂青,得以变成铅字面世。感激之余回览《钓鱼》十载创刊路,目睹《钓鱼》从《钓鱼专刊》而《钓鱼周刊》而《钓鱼》杂志,一步一个脚印,犹如从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到呀呀学语的幼儿直至今天长成风度翩翩的美少年,作为忠实读者和崇拜者的我自是无限地欣喜和激动。  相似文献   

16.
感谢读者     
《钓鱼》杂志创刊已整整3个月了,作为一名编辑,我感慨万千,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误的沮丧。在这段时间里,编辑部收到大量或赞扬、或批评、或指正的文章,我们实在感动不已!《钓鱼》杂志主要秉承原《钓鱼专刊》专业人办专业刊的传统,一贯以技术文章及信息量大、快为优势。《钓鱼》杂志的编辑基本上都是钓鱼高手,甚至是钓鱼大师。但“钓鱼专家”并非编辑专家。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希望出现正,就不可能出现反。《钓鱼》杂志有时候偶尔会出现一些表达或语言文字上的差错,作为编辑,深感歉意。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过这样一段话:“只要做事,就免不了有失…  相似文献   

17.
余淼 《钓鱼》2014,(23):6-7
自1993年创刊至2013年,《钓鱼》杂志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这20年的历程、有艰辛、有痛苦,但更多的却是快乐、是欣喜。在广大钓鱼爱好者的支持和帮助下,《钓鱼》杂志从一张薄薄的报纸,变为一份厚重的杂志。为了纪念这20年的发展,《钓鱼》杂志在2013年举办了"20周年优秀作者"的评选活动,并定于2014年11月7日在南京举办"《钓鱼》杂志编作交流会",诚邀获奖作者与会,共同回忆相伴走过的二十年,展望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从2004年《中国钓鱼》第十期《庆祝(中国钓鱼)创刊20周年优秀作者评选活动揭晓》的报道中发现了自己的名字时,心情的激动和喜悦是不言而喻的。当时我正要去新疆、甘肃和山西等地进行十余天的考察,在老伴给准备要带的物品上,我是选了又选.挑了再挑,原则是少而管用。可不管少啥,惟有这本《中国钓鱼》第十期,是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9.
陈钢 《钓鱼》2005,(5):37-37
事物是矛盾的统一体。蚯蚓对钓鱼有有利的一面,也有对身体有弊的一面,钓鱼中如何注意自己的卫生,钓友陈钢通过多年的观察和实践,给使用蚯蚓作钓饵的钓友提个醒:  相似文献   

20.
《垂钓》2013,(9):63-63
自打我学会钓鱼之后,我便成了一个“地质学家”,不过只限于从土地里找蚯蚓。现在钓鱼时我常带一个小铲子,看到哪里可能藏有蚯蚓就开挖,而且准确率还蛮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