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人体神经系统具有三重意义的结构 :一是解剖意义上的物质形态结构 ;二是信息加工意义上的心理机能结构 ;三是“内部呈现的”心理信息活动的结构。文章以人的心理信息活动为参照 ,区分了人体神经系统的五个层级的物质形态结构和五个层级的心理机能结构 ,并对这五个心理机能结构间的复杂而综合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图形设计楔合创新思维训练的优越与独厚进行了教育范围内多方面的阐述和归纳,对运用图形的指代作用、意象的情景演示功能、理性完善功能、抽取技巧及潜意识的内驱实现这五种心理机能训练创新思维能力的基本原理和科学依据做了较为详尽的、深入浅出的分析和阐释,并强调了树立三体事物观及丰富认知结构对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段志君 《陕西教育》2002,(12):28-28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任何学习过程都是在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原有的认知结构对于新的学习始终是个最关键的因素;一切新的学习都是在过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的概念、命题等总是通过与学生原来的有关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条件下转化为主体的知识结构.因此,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4.
结构 ,简单说就是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规律性 ,数学教学中涉及的结构主要指知识结构———数学本身的逻辑体系 ;认识结构———人的认识活动中的心理过程 ;认知结构———知识结构与认识结构的综合体 .它们通过学习过程中的同化 ,心理上对积累的知识加以改进和重组而形成 .学生的认知结构一旦形成 ,就成为学习新知识的重要能量和因素 .实践证明 ,只有将知识融进系统中 ,才能看清数学思维发展的脉络和联系 ,才能将知识连成线、织成网 ,才能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 .1 暴露概念产生的思维过程 ,在概念系统中理解概念学生对概念的学习能否成为有…  相似文献   

5.
智力结构与多元智力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关于智力的结构,是心理学界极为关注的一个课题."多元智力"是心理学界长期研究的课题;智力是一个较难穷尽组合的多元结构;从智力的目的、过程、材料(内容)、监控、品质和认知与非认知关系六个方面来揭示智力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被XX"结构语法语义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XX"结构这一语言表达形式在网络上频频出现,因此.对这一网络语"被XX"结构的产生理据进行探讨,通过归纳、分类和分析,并进一步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对该语义认知结构及语法和语义相互映射的认知语义关系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人体神经系统具有三重意义的结构:一是解剖意义上的物质形态结构;二是信息加苛意义上的心理机能结构;三是“内部呈现的”心理信息活动的结构。文章以人的心理信息活动为参照,区分了人体神经系统的五个层级的物质形态结构和五个层级的心理机能结构,并对这五个心理机能结构间的复杂而综合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设计专业课教学的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主义理论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有前景的学习理论之一.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在此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柏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维果斯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建构式学习是以过去的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与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形成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建构式学习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皮亚杰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通过图式(主体已有的心理结构机能)与外部刺激相  相似文献   

10.
随着研究者对人类心理思维解读的不断深入,认知结构的产生与发展经过历史之河的洗礼、剥蚀、濯涤,积淀成支撑文明的柢柱。认知结构的建构与发展,是内隐和外显的认知机能结合。面对依然存在的认知结构的进步之阶是什么?内隐的机理是什么?何为内隐学习的本质?及以往散释的理念存在的模糊性和笼统性。为此,本文从理论上对认知结构内隐学习和脑(神经)科学进行有机的整合,试图对认知结构的构建与内隐学习的联系作出渗透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思想再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认知结构现、知识获得观和课堂教学模式是奥苏伯尔的教育心理思想的核心,从这三个方面做了较详细的剖析,通过分析指出: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是指控层次组织的、能使有关新知识获得意义的个体头脑中已有的概念系统;知识获得过程就是个体不断充实、完善和建构其认知结构的过程,不断把外部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内部认知结构的过程;课堂教学应在逐渐分化原则和整合协调原则的指导下遵循由另一般的、范围广的和包摄水平较高的观念或概念到具体而详细的例证的教学模式;对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规、知识获得观和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数学认知结构的特征与数学学习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学认知结构的特点是:它是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与学生的心理结构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经验在头脑中的组织形式;数学认知结构具有个性特征;具有层次性;具有发展性;具有动态性.数学学习的过程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其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输入阶段,相互作用阶段,操作运用阶段.  相似文献   

13.
认知心理是客观世界和语言结构的中介,是歧义结构形成的根本原因。认知心理通过概念结构、意象图式、社会定势等途径导致歧义结构的形成,并对歧义结构的实现、理解起着决定性作用。认知心理把理论的歧义结构实现为现实的歧义结构。  相似文献   

14.
认知结构指个人在感知,理解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在头脑里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它由个人过去的知识经验所组成并对当前的认识产生影响,也就是说个人总是通过过去来认识现实的.认知结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教育界,发展认知结构,是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对于如何发展认知结构等问题也做了相当多的研究.本文将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从教材内容设计角度来简略地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数学认知结构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心理结构相互作用的产物.构建数学认知结构是为了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策略主要应注重三个方面:熟悉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设计数学问题或问题链、突出适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8—432人才素质结构体系及其要素结构形成机制,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化优化素质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造就现代新型人才的一个带有方向性、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的大问题,也是一个深入研发的重大课题和系统工程。其各种层次和要素,既是相互区别、相互制约,又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通过对其纵向8个层次之间的相互区别及其逻辑关系和横向32个要素的内涵外延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应用价值及其研发趋向作出解读说明,其目的在于揭示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深刻认识其素质结构形成的生理基础、心理基础、环境基础和实践基础。进而促进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整合优化知识结构、认知结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实现素质教育新的突破,提高教育质量、人才素质和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17.
化学专业师范新生是未来的人民化学老师 ,他们肩负着振兴基础化学教育的重任 ,而如何实现角色转化则是他们进入大学后首先面临的问题 .通过调节心理适应性与调整认知结构 ,对促进他们完成转化做了阐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中国男子水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优化及其训练学进行了分析和解释,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男子水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优选出10项形态指标、10项机能指标、10项专项素质指标、6项专项技术指标、9项心理指标;(2)男子水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指标权重表对高水平水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3)男子水球运动员主要表现为体型匀称、呈"倒三角型".有比较全面的身体素质和较高的机能水平,具备良好的专项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9.
在最近的20年里,随着各类社会问题的增多,责任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此背景下,西方心理学界开始关注责任心理问题的研究,并在责任分类、责任归因、责任推断、责任心理活动过程、责任心理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讨.责任的分类学研究主要倾向于采用二分法,即依照"事前-事后"、"积极-消极"或"个人-社会"等维度对之作出分类.不同的分类标准往往标志着不同的研究兴趣或取向,作为心理活动过程与结构研究中的责任,通常被看作是个体对于自身心理和行为的规定性.在西方心理学界,责任心理过程研究主要集中在责任归咎的情境要素以及责任主体对于责任的认知、推断、承担的条件等问题的研究;影响责任形成和责任体验的心理学基础,即责任产生的社会背景、责任适用的基本条件、责任判断的一般过程等.在关于责任心理结构的研究中,奥哈根和维纳的研究影响较大.维纳从责任归因和推断的层面探究事后责任的心理结构;奥哈根则分别从理论和经验层面探讨了责任体验的一般机制,主张责任是一个包含内部动机、目标、行动、自我效能、控制、负责任和评估等要素在内在的复杂的心理结构.在讨论西方心理学界关于责任过程与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责任心理研究正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张琳 《当代教育论坛》2006,(11):125-126
一、对话论的理论依据: Johnson的对话论主要是以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论和巴科梯的会话论为依据。维果斯基(1978)在分析心理机能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原因时指出,个人的认知结构是在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发展是将外部的、存在于主体间的东西转变为或内化为内在的、为个人所特有的东西的过程。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人的活动对心理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与人的活动性质有关,人的活动是通过各种工具和手段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