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狭义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为出发点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史,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的党的视角。以广义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系统的结构性因素与交往共同体的交往机制为出发点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史,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的社会视角。两种视角在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中各具长处,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2.
《可以吃的女人》是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小说探讨了妇女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问题,生动展现了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社会知识女性的迷茫、困惑与挣扎的生存状态。文章通过细读文本,解析小说的三个章节从第一人称叙事到第三人称叙事再转回到第一人称叙事的视角转换策略,印证了这一转换过程恰恰契合了小说中女主人公玛丽安从迷失自我到思索现实再到选择人生,追寻生命价值的心灵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3.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从画作到小说再到电影,女孩的身体经过多重转换,具有多重意义。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来看。画作具有的永恒凝固性对应的是身体的仪式化——“被看”;同名小说具有的强烈时间性和人物视点设置的内在性决定了身体的“看”;同名电影,身体则处于“被看”的地位,电影画面的流动性又使这种“被看”与绘画中的凝视有着本质区别。以“身体”作为出发点,恰当解决在转化中所面临的艺术形式冲突问题,在不同艺术样式之问,是存在着转化的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故乡》是鲁迅典型的"自我叙述"的小说之一,其主要模式是内聚焦叙述,母亲与"我"贯穿其中,闰土与杨二嫂出现,进行插入聚焦,一是通过"我"的回忆,二是通过"我"所见所闻的视角转化;通过视角转换的作用,塑造了人物的性格、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加生动鲜明。  相似文献   

5.
《人到中年》和《冈底斯的诱惑》这两个文本是处于新时期两个重要时间点的重要作品。从其创作方法、小说观念的异同中,我们可以看到新时期文学从意识形态普遍化到反抗意识形态,从寻找历史主体到个人化写作,从“写什么”到“怎么写”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6.
王汐悦 《海外英语》2022,(23):30-32
在阅读文学翻译作品时,由于文学作品中的角色频繁转换,外来文化的大量输入,译入语读者会存在信息滞后甚至是文化盲区现象。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前做好文学文本解读,并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文本角色、源语文化、译语文化的影响,结合对话的文学意义观,适当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多维视角转换,即文化转换、文本角色转换与角色视角转换,使译本更具可读性。  相似文献   

7.
《飘》以美国南方的一个庄园和亚特兰大为故事场景,描绘了内战前后的南方社会,刻画了许多经典的南方人物形象。本文从叙事学的叙述角度出发,以《飘》的视角形态为切入点,来探索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电视剧《小爸爸》台词为口语语料,对汉语告知语篇中的视角转换现象作了详细的考察与分析。通过对说话人在实施告知行为过程所形成的语篇进行分类描述,指出汉语告知语篇有说话人视角、听话人视角、信息视角的不同,进而对更复杂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语篇中隐含着视角转换--说话人视角中套有听话人视角、角色视角中套有叙述者视角。  相似文献   

9.
独幕剧《低音提琴》是由帕特里克·聚斯金德(Patrick Süskind)的处女作,它讲述了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乐团大提琴演奏员的内心纠葛。主人公“我”有一个作官员的父亲以及一个吹笛手母亲。父亲希望“我”之后能走上仕途,但出于对父亲的抵触“我”没有走上仕途反而选择进入了乐团;同时“我”为了报复母亲选择了所有乐器里体型最为笨重且无法独奏的低音提琴。正是此种荒诞古怪的抵触情绪交错揉杂导致“我”最终选择了低音提琴。从叙述视角层面来看,文中叙述视角的频繁转换体现出了“我”对现状不满但又无力改变的焦灼。本文将从叙述视角转换角度入手对这部作品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0.
金圣叹是中国小说评点史上一位标志性人物,在他的小说评点中存在着许多叙事学方面的观点。尤其是在叙事视角方面,金圣叹的理论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理论高度,他深刻地辨识了全知视角与限制视角的区别,同时还肯定了人物视角巧妙运用的特殊功用。结合西方叙事学理论,从叙述者全知视角与人物限知视角的区别、人物视角的功能对金圣叹小说评点中的叙事视角理论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叙事学的发展过程中,小说的叙事结构和多重视角的变化,对于表达小说的深层含义有着重要的作用。杨红樱的儿童小说通过呈现一种平行性叙事结构,降低了儿童阅读的难度,克服了儿童因为注意力不集中不能长久坚持的弊端。采用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可以全面透彻地了解人物及情节,便于儿童读懂;第一人称限知视角符合儿童爱幻想的特点,拓展了想象的牵间..  相似文献   

12.
传统教育习惯于从“成人视角”来考虑问题,因而在教育理论、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中都不免刻下成人权威的印记。现象学教育学采用全新的“儿童视角”来看待教育问题,倡导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出了以儿童发展为取向的智慧教育学思想,关注儿童真实的“生活世界”和体验,为我们理解教育与生活、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以及教育主体之间的交往与对话等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这种新的视角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翻译是一种语言再现另一种语言。由于汉英语言在结构与表达习惯上存在差异性,翻译时通常会采用视的语言习惯,可以增强译文的可读性。本论文简要介绍了视角与视角转换的定义,分析了视角转换在葛浩文英译文中的体现及理论依托,并总结出视角转换的研究在外语学习和翻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4.
薛晓燕 《考试周刊》2010,(56):33-33
中国文学的艺术特征是以意象表现为基础的。掌握意象的概念,学习通过把握意象的外部特征而领悟其深层内涵.应用适当的联想和想象再现意象群所营造的意境,是阅读中国古典文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从"外儒内法"到"依法治国"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途径。从"人治"走向"法治",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更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是为了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既吸纳了西方先进思想,又融合了中华文明的精华,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途径。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时代的要求,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更是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近一个多世纪以来,叙事视角成为小说形式探讨和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选取本世纪小说创作中较多运用的一种叙事角度——内视角来进行探索与分析.通过赏析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作品《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来鉴赏品味其独特的叙事魅力。  相似文献   

17.
《采桑子》是叶广芩创作的关于满族贵胄后裔生活的长篇小说,无论是谋篇布局还是遣词造句都有其独特性,全篇采用独特叙述视角,将一个家族的兴衰史娓娓道来。通过分析作者独特的创作背景,加之解构、比较全文的叙述角度,探究文本第一人称视角与第三人称视角相互交织的独特叙述方式,我们从而可以了解到,其起到的完整小说故事情节与整体结构、丰满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态度和家族情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前的小说教学始终停留于小说三要素及小说的主题意义这些浅层的解读,呈现出的都是文本揭示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作者的存在,看不到作者的用心.文章从小说教学中的“作者意识”出发,指出在小说教学中应抓住表现作者意识的文段进行分析,带领学生找到作者隐性的存在,从而破解小说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密码,挖掘经典小说之所以经典的唯一性.  相似文献   

19.
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是对他叙事艺术的全面总结。在该小说中,叙事视角的自由转换、元小说叙事等多种典型特点都有所彰显。文章以《生死疲劳》为线索,主要分析莫言小说中的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并探究各个手法在莫言的"文学王国"中的初显、成熟运用和不同文本中所展现的具体变化。  相似文献   

20.
电影《影》改编自小说文本《荆州杀》,是2018年的一大电影巨制。张艺谋作为电影的编剧和导演,他主要从三个方面改编小说文本《荆州杀》:一是地域特色的保留和电影化立场的坚守;二是电影经过表现精英向大众的阶级突破和国家到个人的重心切换而重塑起来的崭新历史观;三是电影通过对男性之欲、女性所求和权力者的渴望三方面的描写表达出的在森严稳定的历史秩序下本我释放的回归。分析电影《影》和小说文本《荆州杀》之间的区别,探讨中国电影拍摄以及对原著的中国式改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