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华佗五禽戏是中国流传年代最为久远的健身术,具有适合健身的特点,是人们长期积累、总结下来的健身实践经验的结晶.华佗提倡导引养生.并主张通过锻炼的方式强健筋骨.延年益寿.五禽戏具有调和三阴三阳,沟通上下表里的功效,整套动作能够锻炼经络功能,推动气血运行,增强脏腑功能.它能锻炼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大脑的抑制功能和调节功能,提高肺功能和心脏功能.增强肠胃的活动和分泌功能,经常习练五禽戏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2.
沈寿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82,(1)
近几年来,在医疗体育领域,似乎出现了一股学练五禽戏的热潮,尤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最为热烈。由于很多坚持练习五禽戏的人尝到了锻炼的甜头,以切身实践经验证明它对强身、防病、疗疾、延年都有一定的功效,同时也有助于防治癌症等严重疾病,因此,通过口头、报刊、专著等宣传介绍,以及各种形式的教学传授,使这一古老的体育疗法迅速向全国 相似文献
3.
摘要:以华佗五禽戏的养生理念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在查阅了有关地方性知识及与五禽戏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从地方性知识的视角对华佗五禽戏的养生理念展开了研究,以剖析华佗五禽戏养生思想的理论渊源。研究结果显示:亳州地方自然环境下原生态的“五禽”理念及“五禽”与五脏、五行的对应关系孕育了“道法自然”的老庄思想原生态理念;亳州民间人文环境中道家的“天人相应,形神合一”“性命双修,辨证施养”“顺天应时,作息有常”观念蕴含了“天人合一”的老庄思想和谐统一理念;华佗在当时恶劣、低下社会环境中的“适量运动,流水不腐”“中医中药,养身滋补”的医学认知,衍生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中医养生理念。在当今“健康中国”的理念指导下,建议把五禽戏作为生活习惯相伴终生,以健身娱心、益寿延年;从不同的学术视角来认识、挖掘华佗五禽戏,为以导引养生为特色的传统体育明晰发展方向,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早日实现“全民健康”。 相似文献
4.
张恨水是徽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作家。他对徽文化的坚守多于开拓。张恨水所接受的文化和他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自有的人生、人格和品位,造就了他的文学贡献。 相似文献
5.
Sun Gen 《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8,(4)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的体现,学生的"插话"现象也随之增多。这就要求教师能正确处理学生的插话现象,学会倾听、赏识并合理引导,使课堂从"散乱的活跃"走向"有序的开放",使对话及其过程成为语文课堂教学预设之外的精彩。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对体育精神的要素以及整体结构进行学理分析,旨在更加明了体育的价值以明晰体育的本体论.研究认为:精神进入体育是体育发展之必然,体育精神以追求卓越为它的发生学和逻辑学起点,实践精神和道德理性精神构成它的两大支柱,并衍生出和平共生、追求卓越、公平竞争、与时俱进等次生精神,最终向着自由精神所延伸. 相似文献
7.
李京诚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987,(2)
在比赛即将结束、双方均无建树时,必须要创造一个射门机会。每个教练员都经历过这种困境,而卓有成效的教练员通过恰当的攻守转换训练使他的队获得了得分机会。在足球比赛中创造射门机会相当困难,最佳途径之一是在攻守转换时进行有效的反击。具备了适时快速反击的能力可使一个队创造更多的进球机会。怎样获得这种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人化性质""非必要性"与"追求卓越"是蕴涵在体育之中的3个重要特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在巴里·艾伦的"人化物"理论的基础上对这3个特性进行哲学化的描述与定位,以哲学人类学的方法在体育史的维度上梳理在古希腊体育、中世纪体育与现代体育中"人化性质""非必要性"与"追求卓越"这3个特性的或隐或显的历史传递,由此实现在"人化物"理论与舍勒"内驱力"理论襄助下对体育史和体育概念的重新解读,形成对体育内在价值的挖掘,并在重构与反思的基础上提出哲学人类学方法在体育史中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6σ管理作为一种的全新的质量观,自1987年诞生于摩托罗拉公司以来,不仅为该公司实现了产品质量的巨人飞跃,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和社会效益,更成为世界各国企业竞相采用的致胜法宝之一。本文从六个方面对这一质量管理的最新成果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15,(2):64-67
腐败毒化社会政治心理,扭曲政治人格,阻碍社会政治认同,外化一些政治不服从行为。本文从实证性的角度分析腐败现象对社会政治心理的冲击,指出了当前部分地区社会成员政治情感淡漠、政治认识模糊、政治信仰动摇等消极政治心理,以此为反腐败和培育政治心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数据和资料,以增强其针对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1.
李雪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
介绍画法几何中判别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相交时可见性的一种新的判别方法——“投影性判别法”。该方法简单,判别和作图的效率高,是一种较理想的“可见性”判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1)
如果将狂欢和"恶搞"同时置入文化之城加以审视和观照,我们不难发现,二者在颠覆性特征、娱乐性诉求、精神乌托邦等深层哲学意蕴上具有相通之处。"恶搞"文化通过有意的误读、自由的戏仿和过度的诠释,彰显了创作者对经典所进行的狂欢化的诠释方法。 相似文献
13.
席晶晶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5):187-188
校园隐语是在青少年内部使用的具有隐秘性的社会语言的变体,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存在、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符号,它直接反映出的是社会民俗文化的状态以及青少年群体的隐性心理特征和价值取向。作为社会语言的创造与提炼,校园隐语只有在社会、学校、家庭、传媒等的共同关注与引导下,才能将一个正向的、积极的、生动的和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语言传承下去,融入民族共同的语言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4.
邓璧莹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6):42-46
"低碳生活"既是一种生活态度,又是一种生活习惯,关系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人格的健康成长。开展"低碳生活"教育,让"低碳生活"理念进校园、进课堂理应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本文结合学校工作,通过树立学习榜样、渗透课堂教学、开展特色活动和家校联合等多种渠道,向学生渗透"低碳生活"教育,促使学生增强"低碳生活"意识,习得正确的"低碳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5.
社会工作咨询中服务对象身上可能出现"撒谎"现象:所诉说的内容同真实情况出现不同,有时甚至背离。社会工作经典认为这是咨询双方没有建立良好信任关系造成的信任困境。这样的分析缺少对"问题"的深入辨析,笔者通过一个案例引入"隐藏文本",将其作为问题辨析的一个工具,认为在权力不对等的时候可能产生"隐藏文本",国家和个体之间的不对等关系是典型情形,个体的话语也因此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18.
李武装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5,3(2):65-68
“回归”不是重复和还原,而是心灵的一种反思。通过对老子的回归自然、尼采的回归自我以及后现代主义的批判意识等“回归”现象的剖析,从哲学的角度以批判的方式对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科学”和“人文”的联姻、“理性教育”与“工具教育”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涉及哲学、经济学、文学、教育各个领域,触动的是心灵,对人与世界的关注是文章的中心。 相似文献
19.
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表明:水族端节赛马活动是一种仪式性文化,具有非常态性、表演性和象征性;通过周期性的展演,它执行着记忆族群历史生活方式,强化和延续本民族文化以及整合水族村寨秩序等文化功能;竞技性跑马方式的引入,改变了水族端节仪式性赛马的局部符号及其象征意义,但是具有文化识别意义的符号仍然保留在现有的赛马活动中. 相似文献
20.
畅广元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
走出“直观的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和首要观点──实践,全面引入文艺学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文学活动包含了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辩证法;多角度认识文学活动是必要和可能的;人道主义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范式。坚持实践的观点,有利于科学认识文学的本质;有利于形成许多同样站得住脚的文艺学理论体系,并构成相互间的互补关系;有利于充分发挥文学活动“建设人、提升人”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