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50年代以来,人们一直关心着一个问题:核试验会停止吗? 历史上,大气层中进行的核试验曾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一度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自从60年代以后,核试验逐渐转入地下。停止核试验已从重要的环境问题转变成国际安全问题。核试验是无核武器国家发展核武器(横向核扩散)和核武器国家更新核武器(纵向核扩散)的基本途径。而停止核试验则是从横向和纵向制止核扩散的基本途径。核试验是否会停止将是未来几年中同核裁军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事情。本文将从国际形势发展的趋势;停止核试验条件是否成熟;停止核试验的动因等几个方面讨论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最近,一些核武器专家指出,将核武器的发展分成三代。第一代是四、五十年代研制成功的原子弹、氢弹,典型的武器有美国的雷神、宇宙神、大力神导弹弹头,苏联的SS—4,SS—5导弹弹头,以及初期的巡航导弹等。这一代核武器的特点是,威力大,重量大,但准确性和可靠性不高。这些武器大部分已在1963年以前退役。第二代核武器是指六、七十年代研制成功的,如美国的北极星、民兵、海神、三叉戟等导弹核弹头,苏联的SS—11,SS—19,SS—20等导弹核弹头,以及现代先进的巡航导弹,如 B—61等。这代核武器的特点是威力大,小型化程度高,可靠性、安全性强,是目前美苏的主要核力量。  相似文献   

3.
金科 《今日科苑》2009,(9):26-27
2009年1月20日,中国政府发表《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说:"中国主张所有核武器国家明确承诺全面、彻底销毁核武器,并承诺停止研发新型核武器,降低核武器在国家安全政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金科 《金秋科苑》2009,(9):26-27
2009年1月20日,中国政府发表《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说:"中国主张所有核武器国家明确承诺全面、彻底销毁核武器,并承诺停止研发新型核武器,降低核武器在国家安全政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的战场,核武器仍然具有巨大的威胁,除了作为战略威慑力量的战略核武器外,各种可用于实战的新型战术核武器也将陆续研制和装备部队。总的说来,21世纪核武器的发展具有以下三个趋势:小型微型化为避免现有核武器(包括战术核武器)当量过大而造成的巨大的附带毁伤,尤其是对目标周围建筑物的巨大破坏,大面积火灾和长时间的放射性污染,将出现当量很小的,比如10吨、100吨和1000吨当量的微小型核武器。10吨当量的钻地核武器。这种核武器的弹头可钻入地下10-15米处爆炸,能够使500巴的压力达到地下25米的深度,即使35米深处也仍有250巴压力。如  相似文献   

6.
我于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早年从事中子物理研究,在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工作期间完成多项当时属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60年代中期以后长期从事国家核试验的射线测量工作,领导和参加了核武器实验中极其重要的11种近区物理测试项目;对探测系统的响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各国人们心目中,核武器巨大的杀伤力一直让人望而生畏,甚至让人感到厌恶,它的形象一向不佳。为此,美国军事首脑在替各种核弹命名时煞费苦心。他们将美国核武器的名称分为四类。即:神祗英雄化、人性化、工具化和动物化。奥本海默领导下的科学家小组把第一个原子装置称作"小玩意儿",给人们一种熟悉、随便又不无用途的感觉。在广岛上空爆炸的铀弹叫"小男孩";投入长崎的钚弹叫"胖子"。如果只闻其名,人们会产生一种亲切感。但正是它们酿成一场人类空前未有的大灾难。80年代,  相似文献   

8.
人物简介:程开甲是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理论物理、核武器研制与试验、抗辐射加固等领域的科研工作,是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和我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1960年,程开甲加入中国核武器研究队伍.  相似文献   

9.
核武器是人类发明的保卫自己的武器,还是毁灭自己的武器?恐怕谁也无法说清。但正是对核武器的恐惧,才导致了一些人疯狂地去发展核武器。核扩散的阴云笼罩着世界。  相似文献   

10.
人类面临终极武器1945年原子弹爆炸后,世人认识到原子武器发生裂变或聚变反应时释放出来的能量杀伤、破坏力大。此后,大规模毁灭性核武器被称为终极武器。核武器由当政者掌控,世人如何面对终极武器呢?正如有正义的挪威律师弗雷德里克·赫弗梅尔说:"在核武器时代,如果人类要存活下来就必须发展深度互信。军事力量游戏在国家之间播下了互不信任和相互担心的种子。"  相似文献   

11.
要说某个城市在现代战争中被核武器摧毁了,你不会感到惊讶,因为日本广岛已有先例。但要是说某个城市数千年前被核武器工毁了,你会不会觉得匪夷所思?  相似文献   

12.
钱三强与中国原子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不断受到帝国主义的核威协和核讹诈,迫使中国领导人下决心研制核武器。50年前的今天——195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上,决定建设原子能工业,从此中国开始了强国防,振国威的核弹研制事业。为纪念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本刊特组编如下两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人物名片     
正唐孝威(1931-),实验核物理与高能物理学家。197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共产党十二大、十三大代表。先后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所)、二机部第九研究院、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浙江大学工作。20世纪50年代,参加了我国铀矿野外勘探。60—70年代,在青海核武器研制基地领导实验组参加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工程。带领团队在实验上确证了我国原子弹中子点火技术的成功。是我国核爆近区物理实验测试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相似文献   

14.
美国《纽约时报》近日报道说,美国目前在欧洲的空军基地部署约480件核武器,这一数字超出军事分析家以前预测的两倍之多。同时,美国在欧洲的短程核武器部署在比利时、英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和土耳其的8处军事基地,由美国控制,并按照美国与上述国家签署的秘密军事协议管理。在冷战时期,美国在27个不同的地点部署了核武器,这些地方包括18个主权国家。另  相似文献   

15.
<正>人物简介胡思得,核武器工程专家,1958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一直从事并先后参加或主持领导了多项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工作,在突破原子弹阶段、氢弹的研究设计和发展以及核试验的近区物理测试中做了大量组织领导工作,创造性地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众所周知,以色列长期实行核模糊策略,从未公开承认也未公开否认其拥有核武器,但一些资料和研究显示,其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就成为了一个事实上的拥有核武器国家。由于核问题的敏感性,外界仍然难以掌握其核心情报信息,那么从50年代开始至今,以色列为何敢于无视外部尤其是美国方面的压力而执意推进核计划,这是一个重要但缺乏系统研究的问题,其中机理和决策过程值得深入研究。[研究方法]该文旨在通过查询相关公开的信息资料,还原当时背景下美国以色列双方互动过程,尝试利用演化博弈方法对美国与以色列当时围绕以色列核计划所进行的博弈建立模型。通过建立演化博弈模型,讨论博弈的各种结局所需要的参数条件,说明以色列拥核的决策过程和方法路径。[研究结论]通过模型推演美以之间围绕以色列推进核计划所进行的互动博弈过程,从而可以对以色列核模糊稳定策略给出合理性解释。  相似文献   

17.
<正>"9·11"事件后,美国军方发展新型核武器的呼声日高。美国媒体称,反恐战争的需要是美国发展新型核武器最重要的"由头"。美国认为,目前一些所谓无赖国家或基地等恐怖组织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可能性越来越高,而新型核武器体积小、当量低,杀伤威力大、放射性污染小,可以更灵活、更精确地对恐怖分子实施打击。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和"核门槛国家"越来  相似文献   

18.
编者的话     
核武器——原子彈和氫彈——的試驗,給人类帶来严重后果。在这一期上,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李德平同志,写了“反对核武器試驗”一文,从科学的角度,通俗地說明核武器試驗有些什么害处,为什么应該坚决禁止。怎样駕馭氫彈的聚变反应,来为人类造福,是科学家們非常关心的問題,这期封二上的“热核鍋爐”,就是在这方面的一个有意义的探索,它是我国著名  相似文献   

19.
核武器是一个大国政治和军事地位的重要象征。战后,日本政府明里奉行“无核三原则”,实际行动却往往背道而驰。美国一位军界专家曾直截了当地说:”只要日本愿意,它几个月之内就能拿出核武器。” 1994年6月17日,当时的日本首相羽田孜在国会回答记者说:“日本确实有能力拥有核武器。”这并非是夸口失言。1995年3月,日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第一代核武器是用铀或钚制造的原子弹。现在,制造原子弹的科学和技术已广为人知,无需进行核试验就可以研制成功,因此这种武器的扩散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威胁。第二代核武器是热核武器,即氢弹。研制氢弹需要进行广泛的核试验,经过50年的发展,这种武器的技术已经成熟,再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已不大可能。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目前能够被核大国所接受,从技术上说,这是一个主要的原因。第三代核武器是效应经过"剪裁"或增强的核弹。研制这类核武器同样需要进行核试验,因此受到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限制。目前,一些核大国正在加紧研究第四代核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