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社会转型是社会的整体变动,这种变动既有社会革命导致的社会形态的更替,也有同一社会形态内阶段性的质的飞跃.社会转型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但人们用"转型"来标示这种现象,则是一种主观的意识活动,暗含着对"型"的分类与价值指涉.因此,由于分类的标准和价值立场的不同,对"何谓社会转型"等一系列问题的回答,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要从社会结构和人的生存方式这两个维度来界定社会转型,由此观照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及其复杂的社会文化生态,学校文化生态建构与转型期社会文化生态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教育生态的价值取向和研究视角,学校变革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学校生态过程,是学校生态流量和学校生态格局同时变化的过程.学校变革动力源自学校病理和学校愿景.学校病理是影响学校生态健康持续发展的关系失调.学校愿景是反映学校生态主体内心渴望,描绘学校改革目标的具体图景.学校变革过程可分为个体、团队和组织三个层面,每个层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变革机理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与化建构二之间存在着整体性,相悖性及互动性,化的是化衍生交融的过程,其核心是价值取向,价值取向的认同是化建构的基础,而人们对化的理解方式则是化建构的前提,因此,转型时期对化的理解应采取这样一种方式,即变异质化的不可通约性为可通约性,变化的冲突对立论为化的融合整体论。  相似文献   

4.
在以社会转型为背景解析我国贫富差距的成因时,非经济的社会性因素分析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政治转型、化转型、教育转型扩大、缩小贫、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转型是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的基本因素。因此,防止贫富差距富差距,必须充分利用社会转型的机遇。  相似文献   

5.
在教育终身化、体育生活化、健康概念扩大化等观念影响下,学校体育目标结构发生嬗变,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也必将随之产生巨大的革命性的变化.学校体育的改革将围绕终身体育,满足社会需要、面向学生未来而展开.  相似文献   

6.
论学校文化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单元,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生态。从文化群这一角度来解析,学校文化生态要素主要包括领导者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职工文化。这些要素相互勾连,相互影响,形成了层级文化关系、代际文化关系、协作文化关系和同伴文化关系等学校文化生态结构。学校文化生态平衡不是局部的、绝对的、静态的和封闭的平衡,而是整体的、相对的、发展的、开放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转型,在这个转型中,文化的作用日益显现.文化转型是社会转型的重要动力与内在机制,它关系到社会转型的主体--人的新形象的确立,我们必须正视文化转型在社会转型中的地位与作用,促进中国社会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8.
对学校现代化问题进行文化哲学的探讨,是对人、文化与学校现代化三者关系的深层追问,也为目前的学校现代化实践开拓一个崭新的思维空间。在文化哲学看来,学校现代化的核心和最深刻的内涵是人自身的现代化。而人自身的现代化最终体现为学校教师和学生在生存方式上的根本变革,即学校文化的转型。这就必须立足于人的存在和发展,对现存学校文化的非现代性因素进行反思、批判与重建,实现从与传统农业文明相适应的由经验、常识、情感为内在要素的学校文化模式向与现代工业文明相适应的以理性精神和人本精神为核心的现代学校文化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学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单元,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生态。从文化群这一角度来解析,学校文化生态要素主要包括领导者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职工文化。这些要素相互勾连,相互影响,形成了层级文化关系、代际文化关系、协作文化关系和同伴文化关系等学校文化生态结构。学校文化生态平衡不是局部的、绝对的、静态的和封闭的平衡,而是整体的、相对的、发展的、开放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李改 《教育与职业》2013,(17):34-35
生态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必然引发学校文化的重构。在生态文化的影响下,学校文化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彰显人与自然和谐的人文文化、科学课程与环境教育互动共生的课程文化、低碳节能和崇尚自然的行为文化等。学校生态文化建设要发挥校长生态文化理念的自觉能动性,加强学校生态文化资源建设,构建以自然为中心的生态德育文化,促进教师生态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多头怪以一种奇特的形式出现于民族地区口头叙事作品之中,其特征显得狰狞凶厉,故事内容突出表现在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社会的不屈抗争历程,本文从险恶的生存环境、社会生活的折射、畸形生命的联想入手,分析了民族地区多头怪形象发生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都市圈在各国经济中日益发挥着龙头、枢纽和增长极的作用。根据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建立都市圈应是中国城市化最有效率和效益的模式。中原地区由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通讯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等,具备建立中原大都市圈的适宜条件。针对中原都市圈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目前应当采取多种对策,优化中原都市圈的空间结构和城镇体系结构,通过政府规划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协调城市间的职能分工,加强综合环境建设,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尝试建立专门的都市圈一体化行政组织来强化区域协调管理。  相似文献   

13.
儿童社会性交往的生态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社会中,任何一个个体,从本质上说,从一生下来就既是一个生物的人,又是一个社会的人,他从来都不是单一、孤立地存在的,而是被包围在各种社会物体、媒介和关系中,与多方面发生联系,在与周围的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在信息化、多元化、开放化的现代社会,人际交往更成为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儿童的能力、情感、认知、社会行为、道德规范、交往经验、人际关系与人格品质等个性、社会性品质都是在社会性交往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儿童的社会性交往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和研究。人类发展…  相似文献   

14.
班级生态系统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生命成长起着重要作用。而英语课堂作为一个课堂生态系统,其健康运行依靠班级生态系统的生命力。本研究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分析了班级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通过展现生态型班级的系统整体性、动态平衡性、开放多样性、协变共生性特征,描述了积极的班级生态环境所具备的因素。最后,通过归纳出英语课堂生态系统的现有问题,本研究重点探讨了如何基于生态型班级的积极因素和功能,建构和谐的、发展的、联系的、多样的、共生的、彰显生命活力的生态英语课堂。  相似文献   

15.
生态问题本质是人与人的不正义的后果,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实质是构建人与人的社会正义来实现人与自然的环境正义;环境正义感是一种价值情感,它的增进直接推动人类自觉保护环境和发展生态文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高校传播价值正能量的基本形式,其内在实践逻辑决定了其必须将培育环境正义感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将有力推动高校环境正义感培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出现了群体性事件高发的态势,这是和当前的社会历史背景密不可分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安定因素甚多;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推动着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社会转型时期,是极不稳定的矛盾凸显期,社会的发展不足与公平不足,造就了各种不正常的社会心态,这些都导致了群体性事件的激增。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课程生态需求分析模式,从学术英语与通用英语的异同分析入手,结合学术英语在高校教育生态系统中的需求,讨论学术英语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的定位。提出以下观点:"学术英语"课程的开设是符合教育生态需求的有效选择;学术英语与通用英语属于内包关系,因而学术英语亦可取代目前的通用英语成为大学英语的核心课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是从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层面上来阐述当代中国生态危机的文化根源 ,并由此出发提出必须深入挖掘马克思经典著作中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 ,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中吸收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合理内核 ,从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生态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9.
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提出的背景、意义蕴涵和价值观基础,认为在目前情况下,要解决人类的问题和危机,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借助于技术的生态化转向。这既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手段,也是人类新的文明抉择和文明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