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个倡导"的提出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鲜明的时代烙印,"三个倡导"是对大学生"多元价值观念"的有效整合和积极引导、"三个倡导"对大学生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是一种"催化"和"度量",对大学生的价值评价起到"标杆性"的作用。"三个倡导"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时,观念输入是抓手,形式覆盖是手段,教师善治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本文扼要阐述了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提出的“三个林荫道”(即荆棘林荫道、鲜花林荫道和栗树林荫道 )分别具有的特征 ,鞭挞了荆棘林荫道所代表的中世纪的黑暗势力 ,揭露了宗教的虚伪、狡诈及君主的专制、独裁 ;痛斥了鲜花林荫道给人们设下的美丽陷阱 ,矛头直指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沉湎于醇酒美人之中的新旧权贵 ;一般地肯定了狄德罗给当时社会指明的崇尚科学与理想、民主与自由的栗树林荫道 ,即理性之道。作为一名被誉为“无与伦比”的思想巨匠 ,作为一个“为了‘对真理和正义的热忱’而献出整个生命”的历史巨人 ,狄德罗闪光的思想带给我们的永远是不竭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当下的作文课堂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认为作文课堂教学要改善问题提高实效,需要做到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坚持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坚持"写""讲"关系平衡。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必须坚持政治文明、物资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首先必须建立牢固的社会主义物资基础 ,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社会教学,应该在"三个立足"和"三个突破"上下工夫,即:立足教材,突破课程内容创新;立足课堂,突破课堂情境创新;立足生活,突破实践体验创新。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才会做到内涵生动、外延丰富、形式灵动,才会真正做到为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而不断努力,为学生未来人生的健康发展而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辅导员承担着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管理能力,在言行上必须坚持"三个自信",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让党和人民放心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王德平 《时代教育》2010,(8):264-264
中职学校应当不断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本文从中职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出现的现状和问题出发,分析了中职教育的指导思想"三个坚持"的基本思路,就中职学校在构建"三个坚持"的中等职业教育模式过程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利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积极调动多种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充分发挥各类显性教育资源的优势,实现大学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价值认同;同时,大力挖掘专业课等各种隐性教育资源,加强大学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潜移默化是当前和今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在师范生培养阶段,明确而系统的教育情怀的培育是必不可少且必须重视的。教育事业层面的教育情怀培育应注重师范生教育理想的树立,职业层面应侧重于建立职业追求,志业层面应着重于个人主体意识的唤醒。师范院校和专业的教育情怀培育应该从普遍的德育教育中凸显出来,从专业教学、协同培养合作育人、地域文化认同等方面着手,落实到师范生个体的职业理想、个体人格和个体情感的自觉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付应飞 《考试周刊》2013,(35):41-41
根据课程标准中对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标准和评价,文章提出应坚持诵读、积累及学以致用三个教学原则,真正突破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瓶颈。  相似文献   

11.
契诃夫的《三姐妹》讲述了无家可归的人追寻失落家园的故事。三姐妹的追寻意识是在残缺的现实和精神危机的双重压力下产生的。"家园情结"时时支配着她们的情绪和生活;《三姐妹》的结构式是松散的,剧本着重表现人物内心的冲突,表现她们的孤独感、陌生感;《三姐妹》是喜剧还是悲剧?为什么契诃夫坚持"喜剧说"?本文对这些问题发表了独立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张同俭 《保定师专学报》2001,14(3):65-67,74
谈歌的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家园笔记》是由他多年创作的若干短篇笔记小说撮录连缀而成。其最突出的特点是:采用历史与现实穿插交织的 手法,借历史来观照反思针砭现实,启发当代人去寻找丢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3.
炎帝是新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中华先民的杰出代表,原始农业文明的开拓者。他发明了耒耜、医药、陶器、乐器等,被人们尊称为"神农"。人们把新石器早期和中期的一系列重要发明、创造都归到他的名下。"炎帝神农氏"一词并非仅仅指某个人,而是指新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为原始农业文明做出重要贡献的所有杰出先民。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炎帝崇拜属于祖先崇拜,有着十分广泛的社会基础。炎黄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赖以建立的重要基石,炎陵和黄陵已经成为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4.
工业科技文明社会中人们心灵异化的现实,诗人主体的心灵漂泊和精神客居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规约着华兹华斯的诗歌创作的理念和实践,他的《抒情歌谣集》体现出一种精神客居者对人类精神家园、诗意栖居理想的追寻,并大致呈现出三种回归的路径,那便是回归自然、回归童心、回归人性本真。  相似文献   

15.
精神家园是人们诗意栖居之地,贾平凹的文学创作表现出对失落的家园的苦苦寻觅.他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探寻在作品中是从不同角度表现出来的,小说的家园意识体现了贾平凹对人文精神的关怀,对人类生存状况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双向思考,流露出了现代人对生存困境的文化焦虑和精神漂泊。  相似文献   

16.
当前,整个社会人文精神的滑坡导致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匮乏。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应发挥其自身优势,担当起拯救精神危机、重建人文精神价值取向的重任。阅读经典和写作训练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7.
与全日制高校相比,开放大学的"开放性"、广播电视大学的"远程性",使得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精神家园建设,促使学校师生形成共同的理想追求与价值取向,成为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开放大学学生缺乏校园归属感,开放大学"大学精神"缺乏鲜明特色等问题;同时,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湖州电大文化建设的实践,提出了依托开放平台,融合职业文化;提升开放平台,融合与传承电大文化等建设开放大学精神家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所建立的精神家园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如何重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成为当代中国文化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和挑战。当代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精神家园的重建,既不能走复古的道路,也不能走西化从而否定传统的道路,而应当在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外来文化之间保持一种张力。现代只有根植于传统才有深厚的生命力,正如传统只有再生于现代之中才获得生命力一样。当代中国文化重建的方向应当是立足于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视角,汲取传统与外来文化的精髓,创造出既不属于古代又不属于西方,同时又表现出了我们时代根本精神的新的文化形态。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这一复兴的过程同时也就是新的精神家园建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家族小说是现代文学的重要主题。前期作家们通过对家族文化的批判、对家族中人的命运抒写,反映了自己对家族制度中黑暗与罪恶的揭露,同时也塑造了一系列叛逆者的形象。出走是其反抗家族的方式,但出走的结果却往往是走向灭亡。后期作家开始深刻思考家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并开始坚信其能起到振兴国族、发扬民族精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共有精神家园构建问题是在创办开放大学过程中不可违避的现实问题。构建开放大学共有精神家园,能有效地提高主体的生活幸福感、心灵归属感、社会认同感、发展自豪感,从而为开放大学的健康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作为共有精神家园核心内容的价值观,在精神家园构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为引领,将彰显出开放大学共有精神家园的生命力、向心力、凝聚力及创造力等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