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增强高校教师自身师德建设的几点思考赵书兰,李仕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就说明教师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对教师的自身素质,尤其是职业道德(以下简称“师德”)素...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第六款要求教师“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学业务水平”,也就是要求教师要具有良好的社会主义教师道德。根据当前教师队伍的实际,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师德教育。一、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形成良好师德氛围教师的工作任务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首先要求教师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精湛的教育教学业务和崇高的道德品质,即社会主义师德,才能“为人师表”。对教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广大教师对师德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2003年,在珠海市庆祝教师节大会上,市教育党工委、市教育局把新学年定为“师德建设年”。可见,加强珠海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将是珠海新学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心工作。因此,本就如何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4.
师德作为一种特殊职业的道德,一直与“高尚”挂钩。“人类灵魂工程师”、“无私奉献”、“蜡烛精神”、“为人师表”成为社会衡量教师的标尺,但这些师德理念却被时代变迁的大潮和社会转型的急流冲得步伐踉跄,少数教师的师德在教育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中大打折扣,败坏了教师形象,贻害了子孙后代,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因此,分析师德问题类型、探究师德问题成因,有效解决师德问题就成了学生成才、教师成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慎乎其独修师德卞哲近来有关师德问题的反映与议论颇多。有人认为,师德建设同反腐倡廉同样重要,从“百年树人”的角度说,我想两者相提并论,确不为过。师德者何?就教师个体而言,就是教师的人格。现代教育学认为,教育者个人的道德品质在被教育者全面发展和成长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我省在落实“三新一德”、“以德为先”的计划过程中,依据本地小学教师队伍现状,为确实提高“师德教育”的实效,提升小学教师“师德”的整体水平,我们就师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或取舍进行了一些尝试。在此,我就实践中的一些思考作如下梳理,希望能得到同行们的指教。一、师德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课改在各地稳步地推进,在推进深化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思索: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专业化品质、变革教师专业化行为的“源”或“核心动力”何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应该涵盖:不断升华的专业精神和日益提升…  相似文献   

7.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聂振伟教授说:“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师德问题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在教师心理健康这个层面上把问题解决了,师德问题就只剩下来自个别教师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了。”因此,新时期师德建设应树立新理念: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应从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入手。  相似文献   

8.
光阴似箭,转眼间在教师这条工作战线上我已快度过五个春秋。回首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酸甜苦辣各显其问,也让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提高,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现代师德的含义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好一名教师呢?裴认为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一些高校对师德建设重视不够,师德建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一些教师敬业精神欠缺,功利思想严重,育人意识淡化,导致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现象比较严重。这不能仅仅归因于教师本身的问题,高校师德滑坡的内在归因是:古代师德的“圣人标准”解体了,而现代的“常人标准”没有建立起来,其外在归因则是“教育体制”存在弊端。  相似文献   

10.
师德“失范”现象折射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多重困境:专业情感困境——多重压力下的专业角色“迷茫”;专业理念困境——“应试教育”下的教育理念的单向度生长;专业知识困境——学科依附下的知识体系建构科学性、系统性欠缺;专业能力困境——“应试教育能力”一枝独大与“育人”能力艰难发展;师德发展困境——低效的师德“他律”与放松的师德“自律”并存.消除师德“失范”现象的根本在于超越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创新培养、培训体系建设,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以专业知识、能力的完善;实施师德“气候”建设,推动教师教育情感养成和师德发展;构建“过程监控”体系,形成师德发展“保健机制”;通过机制建设提升师德“他律”效果,推动师德“自律”进程.  相似文献   

11.
在2001年“中国首届师德建设论坛”大会上,确定了“以人为本,敬业奉献”的主题。这是对新时期师德内涵的重要提升,也是教育理念的重要突破。“以人为本”是新时代教育的人文精神。它以鼓励人自主发展为旨趣,以教育、爱为核心和基础,以正确认识人、尊重人、信任人、开发人的心智和提升人的道德为指南。作为基层德育工作者,我将围绕“人·生活·生命·生成”来谈对“以人为本”的师德内涵的理解。人过去,我们一谈到“师德”建设,就与制定规章制度,倡导职业用语,设立违规高压线等挂起钩来,“师德”成了规范教师、约束教师的“紧箍咒…  相似文献   

12.
郭清丽 《教育与职业》2006,(21):114-115
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加之当前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技术至上”的倾向,因此实现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策略包括:师德建设要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师德教育与教师专业实践相结合;建立符合教师专业发展要求的师德规范。  相似文献   

13.
小议师德     
师德不仅包含道德,也包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立场和态度,法纪观念和行为等。崇高的师德具体概括为“敬业乐教、以勤精业、教书育人、热爱学生、勇于创新、严于律已,乐于合作和求实奉献”几个方面。敬业乐教。在深刻理解现代教育的性质、地位和功能的基础上,自觉选择教师职业,忠于职守,诲人不倦,一丝不苟。以为教育事业立功、立德、立言而自尊、自慰、自豪。敬业乐教是师德的核心内容。以勤精业。面对时代的发展,科学知识的激增,教师要保持“闻道在先”、“术有专功”就必须走在时代和学生发展的前头,坚持刻苦学习和修炼…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四有”新人的重任,要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就必须培养出跨世纪的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的青年教师。历史的使命和职业的特点,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随着21世纪的来临,师德建设的主体和外部条件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就对新时期的师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内涵、新的要求。师德建设不仅关系到培养跨世纪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而且是高等学校面向新世纪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  相似文献   

15.
加强民办高校师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的新要求。高校教师师德问题是教育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个教师的师德水平低,看不见,摸不着,更说不清楚,如何使师德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值得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四川省眉山市在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把师德、学历、技能水平的提高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把德高、学高、技高(简称“三高”)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实施。经过几年的实践,“三高”工程对于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一、抓住根本,强化师德教育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是我们追求的首要目标。1.深入学习,提高认识。我们在师德教育中,有计划地以校或以县为单位,利用教师的政治学习…  相似文献   

17.
关于师德建设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师自我认识水平的提高,以道德说教和榜样示范为主要形式的传统师德建设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了。在“以人为本”的今天,尊重教师权益、关心教师发展、提升教师生命质量应是师德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我校创办于1999年,办学初,学校领导班子就深刻意识到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学校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这9年来,我们十分重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开展“抓师德、铸师魂”活动,十分有效地推动了学校工作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彭涛 《海南教育》2008,(11):10-10
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我校创办于1999年,办学初,学校领导班子就深刻意识到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学校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这9年来,我们十分重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开展“抓师德、铸师魂”活动,十分有效地推动了学校工作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浅谈经济转轨时期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经济转轨时期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冯润福,李仕法,赵书兰一大学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所具有的道德观念、社会意识、行为规范和思想素质的综合准则。市场经济即为教师的“师德”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而其消极因素正在腐蚀着教师的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