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玫雅 《世界文化》2001,(3):28-29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这位总统是位残疾人。他在39岁时因骨髓灰质炎导致行动不便,以后就不得不以轮椅代步。然而病魔并没有压倒罗斯福,相反,罗斯福以病残之躯连续成功地当选美国总统,为美国创造了一代辉煌。最近,一座罗斯福坐在轮椅上的青铜塑像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落成,以纪念这位立下了不朽功绩的病残总统。把罗斯福列为美国40多位总统中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对此人们很少有争议。但在罗斯福去世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人们却为是否应该以一座罗斯福坐在轮椅上的青铜塑像来向世人揭示他是残疾人…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俄罗斯是两个毗邻的文化大国,两国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多采的民间艺术。中国人民对俄罗斯的文化艺术,诸如音乐、民间舞蹈、民歌、芭蕾舞、大马戏等等绝不陌生。特别是近几年来,两国间的文化艺术往来络绎不断,生动活泼,令人欣喜。最近,我就这个问题走访了俄罗斯驻华使馆。文化处一秋波塔(POTAPENKO)和新闻处H秘伊萨耶夫(ISSAEV)在一间宽敞的大客厅里热情地接待了我。他们二位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待我说明来意,,他们就滔滔不绝地开始了介绍。1992年12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问中国,两国签订了包括文化、…  相似文献   

3.
每个民族都有自已迎宾接客的礼节,像中国藏族同胞的献哈达,蒙您同胞的敬奶茶。早已被世界友人所了解和赞赏。”热情友好的愿日科亚人的迎宾方式,具有典型的非洲特色使人备感他们的真诚友爱”作为文化使者,我刚到尼日利亚工作不久、就被安排拜访尼国家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贝尔博士。他是一位享有盛名的文史学者,自谓是中国文化艺术的崇拜者对中国的文化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感情、一他在不少著作中,对中国文化给予了极高响评优一地经常向尼日利亚人民介绍中国文化、_他还是中国一《中外文化交流$杂志的热心该考。_因此。一对于…  相似文献   

4.
初春,在成都锦城艺术宫里举办的“感受薛范——世界民歌音乐会”和“感受薛范——俄罗斯民歌音乐会”,是著名译配家薛范首次与蓉城众多从未谋面的俄罗斯歌迷共同重温记忆中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这个看似羸弱的老人在短短几天中,竟在这个西部城市里掀起了一股强劲的“俄罗斯旋风”……那天中午,67岁的薛范坐在轮椅上,由他侄女儿推着缓缓步出成都双流机场。他身材瘦小,成都阴湿的气候使他不得不用厚重的棉衣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一张口罩遮去了他的大半张脸……显然,常年缺乏运动使得他体质虚弱。在迎接薛范的人群中,有一位“铁杆”歌迷,是60岁的退休高级工程师李复蝉,只见她忙不迭地把手中的花篮送到薛范手里,随后便俄语、汉语并用,絮絮叨叨地和薛范说了一路的话:“我是唱着你的歌长大的,为了见到您,我已经寻找、等待了好多年……”随后几天里的大部分时间,李复蝉都陪伴着薛范。她像孩子一样兴奋,碰到熟人就说:“我是老‘妇’聊发少年狂,也来追星了。不过我追的不是流星,而是恒星。薛范老师是俄罗斯歌曲翻译界一颗永远闪烁的恒星!”2月2日下午,因身患感冒,刚刚在医院里输完液的薛范,出现在四川省教育学院的活动中心。天气阴寒,但室内却让人如沐春风,1...  相似文献   

5.
画家古锦其     
画家古锦其,有一股子拼命硬干的劲头,我与他相识十余年,每次相见,总能感到他坚毅质朴的外表下蕴藏的充沛热情和巨大力量,古锦其不事张扬,言行从容恬淡,低调是他为人的特点,作为一位画家,他依恋艺术,依恋艺术海洋中邀游博击的愉悦,日常行政事务占据了他大量的时间,只能忙里偷闲,见缝插针,以一般人难以坚持的勤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如当年鲁讯将别人喝咖啡的功夫用在工作上一样,天道酬勤,正是这种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执,使得古锦其的绘画日益呈现光彩。[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41岁的山崎泰广是日本AccessInternational公司的社长,17岁那年赴美读高中,不慎从学校宿舍的三楼摔下,造成脊椎受损,下半身麻痹,从此开始了他轮椅上的人生。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他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公司成立至今不过第十一个年头,就成长为年营业额10亿日圆、员工40名的企业,山崎也被日本媒体誉为坐在轮椅上迈向成功的英雄创业家。  相似文献   

7.
一见如故1992年11月14日,一位满头银发的俄罗斯长者登上莫斯科飞往北京的班机,专程前来参加郭沫若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他是俄罗斯著名汉学家费德林博士,时年80岁。当飞机进入中国境内时,他依窗深情地俯览神州大地,眼前浮现出50年前在重庆第一次见到中国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的情景。那是1942年的一天,苏联驻重庆大使馆传达室工作人员告诉年轻的外交官费德林,有位中国先生来访。他走进传达室,只见一位50岁左右戴眼镜的中国人坐在沙发上。那人站起来说:“我想与使馆内懂中文的任何一位同志谈谈。”“好的,我马上去向大使通报。”“…  相似文献   

8.
正乔丹·博恩是英国一位世界知名的美妆博主,她经营的个人美妆网站有数万粉丝,许多时尚大咖和电影明星都是她的资深粉丝。博恩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的人生一定会无限精彩。也许有人会说,这么一个年轻漂亮而且有钱有闲的女孩子,成为美妆博主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她当然可以轻松地说她的人生是无限精彩的。然而事实上,博恩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女孩儿,因为10年前的一场车祸,博恩胸口以下全部瘫痪,终身无法站立,甚至失去了控制双手的能力,而她所有的细致妆容仅仅是靠食指和中指夹住粉刷完成的。  相似文献   

9.
与卡尔·桑德堡之女的一次会面孟宪忠1988年金秋10月,我应邀抵达北卡罗莱纳州的阿什维尔,出席全美首届卡尔·桑德堡学术讨论会。负责接待我的美国朋友帕克斯夫妇,到机场迎接,并在他们像似艺术博物馆的二层楼房里,热情款待了我。女主人贝蒂·帕克斯夫人是日本人...  相似文献   

10.
陈海 《东方文化》2000,(3):124-126
1997年春,借着在法国学习的机会,我去了一趟西班牙。这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国度,她是格列柯、戈雅、毕加索、达利和米罗的故乡。而且,这里还生活着一位我早就从画册上认识了的当代画家塔皮埃斯(Tátpies)。我之所以对塔皮埃斯的艺术有兴趣,完全是因为他的作品中的那种浓重的“中国风”。碰巧,我来到  相似文献   

11.
选择     
一日.与朋友闲暇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其中一位朋友.问我:“你说,一个人在世上,最难的是什么?”我略一思考,脱口而出,“是做人”!他看着我.微微一笑摇了摇头。接着说:“是选择!”  相似文献   

12.
我不是美术家,也从未有美术作品发表,是没有资格谈论美术创作的,但我自幼喜欢信笔涂鸦。我上小学时,毕加索和罗伯特·劳森伯格的画风在中国尚不流行,我所在的山村小学也无其弟子,我稚嫩朴拙的美术创作自然难入老师法眼,甚或不屑一顾,在屡屡打击和挫折下,一个“伟大”的艺术天才被扼杀了。求知艺术的坎坷却激发我对艺术更崇高的热情,于是我放弃早期失败的美术创作,转向美术家的创作的研究,尽管盲修瞎练,却也无师自通且有感悟,不敢正论,只能杂说一二。  相似文献   

13.
黎巴嫩的穆罕默德先生是1994年我随中国青海杂技歌舞团访问中东时结识的朋友。我第一次注意到他,是在贝鲁特大学学院剧场做演出前的准备工作的时候。那天,天气十分炎热,我们坐在观众席上稍事休息。这时,我看见前排有一位黎巴嫩朋友全神贯注地低头写字,他满头大汗往下淌。“呵,他写的是中文广我见他在自己的名片上一笔一划地写上了“穆罕默德·塔哈;”在他旁边放着别人给他写的他的中文名字的范本。他临摹得似乎很吃力,手中的笔好像有千斤重。我走近他,拍了拍他的肩膀,要过纸和笔,给他示范了一s。他点头笑了奖表承感谢,接过纸笔…  相似文献   

14.
一、要退休养老吗? 一九○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那天晚上,我坐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办公室里。他对我说: “我收到一封老朋友的来信。她在信中说,她已经快七十岁了,她的一生就要结束,该退休养老了。怎么,要退休养老啦!”他突然感叹地说,并用手有力地拍了一下桌子,甚至把我吓了一跳,“我自己已经八十二岁了,可是总还  相似文献   

15.
所罗门是犹太历史上一位盛世君主。他在位期间(公元前973年-前930年),用7年时间在耶路撒冷为犹太教神主耶和华建造了辉煌的圣殿,史称犹太历史上第一圣殿。《圣经》对所罗门圣殿的描述,反映了当时希伯来人高超的建筑技艺,其中蕴涵着希伯来民族的情感和艺术审美,以及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应德国考古学家吴海博先生和王睦女士之邀,我和内蒙古考古研究所塔拉副教授,于1996年3月访问了德国。回国之后,友人相问:“你在德国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深有感触地回答:“是德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热情向往。”仅从我们往返于北京和法兰克福的巨型飞机上看,每次都有500多位乘客,其中多半是金发碧眼、高鼻深目的德国人,他们多是旅游者、留学生,以及商企界人士。仅此,即可略知中德交往之密切。在德国,我们与许多文物考古、博物馆界人士进行了交流,发现有不少德国学者能讲汉语,并且给自己起了一个有意思的中文名字。每当谈起中国…  相似文献   

17.
1955年岁末的一天,亨利·S·杜鲁门在他独立城(密苏里州)的家中,发现妻子贝丝坐在壁炉边,把五十多年来她写给杜鲁门的情书一封封地投向火中。“贝丝,想想我们的过去吧。”杜鲁门恳求地说。“我没有忘记”,贝丝一面不动声色地说,一面继续烧着那些信。但是,贝...  相似文献   

18.
西雅图之旅     
早就听说美国西雅图是一座令人着迷的旅游胜地,期待着有朝一日能一饱眼福。恰巧去年暑假前有位朋友邀清我去他们在西雅图的家中作客,我便和同学张蔚于1993年5月21日从印第安那波利斯出发,踏上开往华盛顿州的西行列车。第一站到达芝加哥,我们在这里换乘直达西雅图的列车。车厢是双层的,我们在上层,坐在可以移动的转椅上,通过透明的顶篷和大窗玻璃能观看车外的立体景色。那整齐的农场田野,精致小巧的房舍,平静的小湖和长满树木青草的山坡,令人眼界开阔,心旷神治。两年来被英文图书压得喘不过气的我们,油生出一种如释重负般的愉快…  相似文献   

19.
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我漫步于摄政公园时,看到一个矮胖子,双手一边领着一个孩子蹦蹦跳跳地过去,我想:“那可能是‘火红的微粒子’吧?”我赶紧走近去看个究竟。突然,我听见一个犹似粉笔划过石板一样刺耳的尖嗓门儿说道:“行啦,你们这些小家伙,今天可够我这个老头子受的啦。”说着,他撵走孩子们,一屁股坐在一把长椅上。我犹豫了一下。坐在我面前的这个人,素来以令人难以捉摸而闻名。他或许会热情地接待我,也说不定会突然怒不可遏。但即便受到呵斥,我也决定冒这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书法     
1780年,伊朗的大不里士城爆发了一次大地震,房塌人亡,全城一片混乱。救援者在一个点着蜡烛的地下室里,发现一个人盘腿坐在地板上,集中精神于他的伊斯兰书法中。救援者警告说,整个城市几乎被毁,上万市民不幸身亡,他得赶快逃离险境。那人却慢条斯理地拿起一张纸,上面完整地抄录着一封特别难认的信,自傲地说:“我经过无数次尝试,终于写成了这封完美无缺的信。你们看,它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