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1.人的空靈不昧(不为任何一种因着客观化而不得不取的型式所封限)的价值祈向,或可在这样的向度上作现实而终极的贞认:人应当趣於德性的高尚,人也应当趣於身心的幸福。  相似文献   

2.
在日本东京,有一个寸金难买寸土的繁华地区叫新宿。这里,鳞次栉比的现代化玻璃幕墙大厦一座紧挨着一座,各式商店、饭店、娱乐场所一家紧连着一家,五花八门既醒目又耀眼的巨幅广告牌,把这个世界上最发达的大都市点缀得光怪陆离、热闹非凡。街上的行人们,大都衣冠楚楚,行色匆匆,好像都有着急的事情似的。虽然物质生活空前丰富,这里的文化绿洲也并不干涸,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反倒促使人去寻求一方精神的净土。而来自中国的舞蹈艺术,也成了日本精神淘金者的理想家园。在新宿一处还算僻静的街道上,日式的房子连成一片。不太大的停车场旁…  相似文献   

3.
1999年11月,在巴西阿马帕州的亚马孙森林里,一支由考古学家组成的队伍正在艰难地行进着,他们已经走了好几个小时。密密层层的绿色植物构成了一道道高耸入云的天然屏障,散发出一阵阵混合着兰花芳香与泥土气息的味道,时而令人心醉,时而又让人恶心。不时有一根藤条或树枝打在人脸上,也有人因看不见藏在落叶下面的土坑而扭伤了脚踝。这,名考古学家一个紧跟着一个走在向导约奥的后面。约奥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年轻猎手,每当拿不准该往哪儿走时,他就会停下来找一找自己上次经过这条路时用大砍刀在树干上留下的标记。这是当地猎手认路的窍门…  相似文献   

4.
神鹰振翼——纵览中华满族的鹰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在松花江上游吉林乌拉一带的满族聚居地,仍流传着一句古谚:“鹰狗无价”;在某些满族姓氏的宗谱上,还可看到绘有振翅欲飞的鹰图案;而在其先人墓碑上也有刻着鹰形象的图案。从那些善于讲古的满族老人口中,鹰是拯救其先祖女真人的神灵;在保留着野神祭的满族宗族中,鹰神是众动物神灵的首神,在他们的神帽上也有鹰的金属模型,这些都是满族历史上崇鹰习俗的遗风。满族的崇鹰习俗可追溯至史前。1972年,黑龙江考古专家在一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中发掘出一件兽骨雕成的鹰头,这一骨雕鹰头长7厘米,是用坚硬的石器在兽骨上精心雕磨而成的。其整体态势呈弯月形,鹰的眼、口部雕琢清晰,手法简洁古拙,构成一种寻觅和猎取食物的神态。经测定,这件骨雕鹰首至少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从艺术角度观察,现代人仍会被原始初民那种善于观察、捕捉动物形象的绝好技艺而折服。满族在其漫长的历史中,曾受到道教、佛教、喇嘛教等多种宗教影响,但占据统治地位的仍是萨满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某些满族姓氏还保留着比较完整的原生形态的萨满教,其主要特征是“野神祭礼”。“野神”即包括水鸟、乌鸦、虎、熊、蟒、野猪、刺猬等在内的灵禽神兽的动物神,其中以鹰神为首神。松花江上游的满族尼玛察哈拉的...  相似文献   

5.
我们每天消费着大众文化带给我们的快餐,希冀在舒缓压力的同时,也能给心灵找到一片温馨的家园。适得其反的是,我们的灵魂却一直沉落,人与人之间原本应有的温情在不知不觉中消逝。于生存的孤独、脆弱及困惑之中,看了《黑暗中的舞者》这部音乐剧,不由得我把友情、爱情和亲情这一古典而又现代的话题重提,把能激起生命原动力的歌舞再叙。  相似文献   

6.
我的老乡     
我望着对面胖胖的黎,忽然感到陌生。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变化给早已熟悉的一切又作了或深或浅的调整,一种梦幻感油然而生。黎是我的老乡,出了名的随和,女生们和他在一起,丝毫不用“性别意识”来设防,我们一起买票、吃饭、做车、聊天。三年来,没有什么心动之类的意外发生。黎是我的老乡,又是出了名的坏脾气,有时说着说着就急了,摔门而去,没少和他计较,却也没人真的在意。  相似文献   

7.
智力资源:21世纪人类竞争的焦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力是一种资源,它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水、矿、油等自然资源最重要的不同点在于,它是一种无形的认识活动,是动态发展着的(即可以递增的、用之不竭的)。正是因为它的这些特点,长期以来人们并不把它看作是一类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只是到了本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智力资源的价值才被人们认识。此外,在上一世纪,一项科技发明需要花费70到100年的开发应用时间,发明人在有生之年往往看不到自己成果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人的智慧创造被当场给予科学评价的极少,这种因素也影响了人们的创造欲。而进入本世纪,特别是最近三、四十年…  相似文献   

8.
葛承雍 《寻根》2000,(1):37-41
龙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标志和精神象征,它以特殊的神灵含义和图腾形象渗透进各个文化领域,甚至成为古代政治崇拜的核心与权威。但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有龙。古代西方人心目中的龙常被描绘成一条蛇或是一只长着蝙蝠翅膀、身披鳞片  相似文献   

9.
沐浴的变迁     
现代人把沐浴看做文明的标志之一,也是洁肤、美容、保健的一种手段。从广义上讲,沐浴是将人体置于空气以外的某种要素,如水、土、蒸气、阳光中的过程,有的以治疗某些疾病为目的,还有的是出于宗教、习俗和某种特殊的需要。沐浴,作为人类正常的生活内容之一,大约始于公元前2500年。那时在印度谷的莫衡乔达罗,贵族曾设有私人沐浴间,当时沐浴是印度人的一项宗教活动。古巴比伦人在马里宫中设有专用浴池供国王洗浴。《圣经》上记载着埃及已有特制的浴室。考古学者从挖掘出土的古希腊陶制花瓶上,见到有关淋浴、推拿、按摩等图饰纹样。史…  相似文献   

10.
岳力 《世界文化》2007,(9):31-32
在我并不丰富的读书阅历中,我时常感到,面对一本书就如同面对一个人。人吃一样米而养百样人。同样的,由那些博大的语言集合而成的书们的世界也是五彩缤纷的。有的豪迈奔放,有的婉约拘谨;有的崇高壮阔,有的卑琐平庸;有的如远山横着密林那般深邃幽邈;有的如田野里茁壮着的棉花和大豆一样亲近朴实。而我在词语的密林里成年累月地穿行,犹踯躅于熙熙攘攘的市廛,  相似文献   

11.
香水小议     
东方人与西方人选用香水的习惯不尽相同,这与他们在生理上存在的差异有关:东方人体味较淡较轻,而西方人则较浓。所以西方人制出的香水一般味道浓郁,使人感受强烈,以掩盖人体本身的味道。另外,东西方人的心理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素来崇尚自然平和的东方人无意利用香水来强化个人形象,他们更愿接受一种与世无争、如沐春风的感觉,因此偏爱清幽淡雅香味的香水;而个性鲜明、喜爱表现的西方人却认为,利用香水是向他人展现自我的最直接的方式,所以西方人不仅普遍使用香水,而且使用的香水芳香各异。当然东西方人在香水的使用上正在设法…  相似文献   

12.
《寻根》2016,(3)
正乌蒙山北起云南、贵州两省边界,余脉直伸川南。这里居住着汉、彝、苗、布依、白、仡佬等民族,乌蒙山区也可以称得上鲜活的民族文化生态走廊。历史上,这里曾经是彝族六祖分支的发源地,水西王国的故事曲折动人;这里也曾经是人悬棺的故乡,千年的风霜雕刻着悬崖峭壁上的那些棺木,而他  相似文献   

13.
萧放 《寻根》2002,(4):18-22
“向王天子吹牛角,吹出一条清江河。”清江人历代传唱着这样一首创世古歌。清江位于长江南岸,地处鄂西山地,古称夷水。在中国上古历史上,清江是出川入楚的重要交通线,同时也是西北羌戎化向南流布的化中介带。  相似文献   

14.
礼貌是对“文明”、“文化”的尊重,表现了一个人的内在素质。有知识而欠缺应有的礼貌,说明这个人的文化修养不足。听说某次在某书院的文化讲坛上,一位讲者表示自己对世界礼节的蔑视,居然坐到讲桌上,翘起大腿,下面的听众有的退避三舍,有的立即将此场景摄入像机,作为笑话资料。不讲礼貌是对自己、也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应该加以批评。  相似文献   

15.
漱玉词高自一家──一代文宗李清照江民繁,王瑞芳李清照(公元1084—约1151年),自号易安居上,济南(今属山东)人。她是两宋词坛上别于诸家而独树一帜,可与第一流作家抗衡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一位女才子,即使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不愧为...  相似文献   

16.
《道德经》诞生2500多年来,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中,产生了巨大的多方面的作用,但同时,也曾蒙受巨大的误解。可以说,时至今日,这种误解仍然在某些人中延续着。不知从甚么时候开始,也不知为什么会这样,一些人并没有深人地研究老子的学说,便仓猝地宣称儒家的学说是人世的、积极的,而道家的学说则是出世的、消极的,似乎老子的学说只不过是虚无缥渺的玄虚之谈。是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不少失意者从老子的学说中,获得超越功利,淡然处世的心理宁静;也确曾有过不切实际地妄谈黄老之学,以致误国误事。但是,这显然并非老子学说的本意,…  相似文献   

17.
领带的起源     
穿西装都得系一条领带,这是规矩。但人们对领带起源的说法各异。 一种说法是:古代的西方人,特别是常年居住在深山密林中的日耳曼人,他们习惯披着兽皮取暖御寒。为了不让兽皮从身上掉下来,就用一根草绳扎在脖子上,这是最原始的“领带”。 另一种说法是:17世纪时,南斯拉夫克罗地亚的一支骑兵部队走过巴黎闹市街头,骑兵们个个身着制服,脖颈上还系着一根细布条。法国的部队军官见了,赞叹不已,争相效仿。同时,巴黎一些爱赶时髦的贵族子弟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在衣领上系一根布条,这便是领带的原型。 还有一种说法是:领带是英国妇…  相似文献   

18.
黄帝与中华民族精神湘军几千年来,凡是华人,尤其是海外赤子都为自己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而高兴、自豪,黄帝一直受到炎黄子孙的敬重和怀念,这不仅仅由于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也不是炎黄子孙一种单纯的、简单的尊先敬祖情感,而是因为在黄帝身体上体现着一种强烈...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精神的层面看,这一变化可以概括为两个相关的方面,一方面是意识形态的弱化,正在失去对人的精神的操纵之功能;另一方面是本来意义上的精神生活的觉醒,正在成为更多人的内心渴求。这一变化当然也反映到了知识界的动向之中。对这些动向的分析表明,在此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人在精神层面上从意识形态向真正的精神生活的转折既是必然的,同时又是十分艰难的。  相似文献   

20.
名人名言     
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罗曼·罗兰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