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位于亚、非、欧交汇地带的伊朗,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伊朗文化自成一体,源远流长,在世界文化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分别位于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中国和伊朗,历史上被这一纽带所连接,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自中、伊1971年建交以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态势良好,尤其文化领域的交流日益活跃。2002年10月,中国文化部长孙家正率政府文化代表团访问伊朗,“中国文化周”在伊朗成功举办;一年后的2003年11月,伊朗在中国举行“伊朗文化周”,为此,伊朗文化部部长率其政府文化代表团访华并参加了在京举办的“伊朗文化周”开幕式。本刊记…  相似文献   

2.
《伊朗印象》是文化部老部长王蒙同志2006年12月应伊朗官方邀请访问伊朗后写的一部游记,由山东友谊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该书为套装大开本,装帧精美,含15个篇章,300余幅彩色和黑白插图与照片,真可谓内容丰富,绚丽多彩,赏心悦目。它记录了作者访问德黑兰、设拉子、伊斯法罕等伊朗名城的见闻感受,讲述了与伊朗前总统哈塔米的会见,以及同伊朗文化教育界的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3.
因“分首”手术失败,伊朗连体姐妹拉丹与拉蕾于2003年7月8日下午2点半和4点相继死在新加坡莱佛士医院的手术台上。梦断花谢,从此结束了她俩拉不开、扯不断;不想连,还要连的生活。做了整整29年的美梦,无时无刻不憧憬着过“独立”、“自由”的分体生活,在天堂与地狱并存的高风险路上,姐妹俩勇敢地踏了上去,毅然决然地不顾一切。结果:活着——连体共到新加坡;死亡——分体同回伊朗。当噩耗传至其家乡,整个伊朗沉浸在万分沉痛悲哀中。12日出殡那天,两万多人自发地来到她们的出生地——罗拉斯伯,山村被挤得水泄不通,大家流泪诵读古兰经,为他们的…  相似文献   

4.
6月4日至7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文化部长第九次会晤在北京举行。应中国文化部邀请,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观察员国印度、伊朗、蒙古、巴基斯坦,对话伙伴国白俄罗斯、斯里兰卡.  相似文献   

5.
裴伟 《寻根》2005,(4):126-129
波斯即今天的伊朗,中伊交往可追溯到公元前200年,即中国秦王朝和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伊朗人称中国为“Qin”,而中国人一直称伊朗为波斯。到中国汉朝和波斯安息王朝时期,除民间交往之外,政府间的交往也较频繁。由于13世纪蒙古人对整个伊朗和中国的占领,  相似文献   

6.
在不久前闭幕的第9届北京国际图书展上,伊朗驻华使馆文化处展出的《从城邦世界到世界的城市》(伊朗总统哈塔米撰写)和“波斯经典文库”等中文版图书,掀开了伊朗文化神秘、深邃的一角,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 菲尔杜西和《列王纪》 《列王纪》是“波斯经典文库”的重要组成,共分6卷。它在中国的出版,写就了一段中伊文化交流的佳话。北京大学教授张鸿年等人在伊朗有关方面的协助下,历时6年、将其直接从波斯语翻译成汉语;不久前江泽民主席在出访伊朗时,与伊朗总统哈塔米分别在文库上签字,签字图书保留在各自的国家图书馆中作永久友谊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伊朗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明古国,伊朗明亦称波斯明,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虽历经沧桑,几度兴衰,但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所创造的灿烂化,对人类明史的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伊朗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历史上造就了众多的伟大诗人,其最杰出的代表,就是被誉为伊朗明“四大柱石”的菲尔多西、萨迪、莫拉维和哈菲兹。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于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德黑兰会议),讨论对德作战中的一致行动,拟订消灭德国法西斯军队的计划。按计划,会议将依次分别在会议参加国驻伊朗大使馆举行。第一次...  相似文献   

9.
庚晋  子荫 《世界文化》2003,(1):23-25
近年来伊朗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频频获奖,引起了世人的瞩目。通读伊朗电影,人们不能不惊叹于它的纯净、柔美,如清泉流淌,如琴音悠扬。  相似文献   

10.
伊朗对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一些有限的关于伊朗的信息,均为新闻媒体上透露的诸如扣押美国人质,追杀英国作家拉什迪,两伊战争等。我认为,要想真正了解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必须亲自走近他们,观察他们,体验他们的生活,与他们交流,与他们对话,真切地感知他们的喜怒哀乐。今年3月初,我借去伊朗基什岛参加“小说与不同文化对话”国际研讨会之机,首次踏上了伊朗这块对我来说十分陌生的土地。走下飞机,首先让我感到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所有未按穆斯林服饰着装的妇女,统统进入更衣室——伊朗海关在这里为她们准备了长袍和头巾。…  相似文献   

11.
从古到今,伊朗人民所崇敬的一个元素不仅仅是火——在古代伊朗的宗教琐罗亚斯德教中火被称为"上帝之子",还有一个更崇敬的元素——那无疑就是水.数千年前,许多雅利安部落定居的伊朗是一块富饶、辽阔、多种族杂居的土地,就像今天一样,但是却非常干旱.  相似文献   

12.
位于亚,非,欧交汇地带的伊朗,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伊朗文化自成一体,源远流长,在世界文化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分别位于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中国和伊朗,历史上被这一纽带所连接,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自中,伊1971年建交以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态势良好,尤其文化领域的交流日益活跃。  相似文献   

13.
阿明 《世界文化》2007,(12):9-11
1919年10月22日,多丽丝·莱辛出生于伊朗西部城市克曼沙一个英国殖民官员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莱辛父亲负伤致残,退役后来到波斯帝国银行任职。父亲是个幻想家,总想一夜暴富,改变命运。母亲则是一家医院护士,吃苦耐劳,脚踏实地,是个贤妻良母。  相似文献   

14.
伊朗土地的主调,不是虚张声势的苍凉感,不是故弄玄虚的神秘感,也不是炊烟缭绕的世俗感。有点儿苍凉,有点儿神秘,也有点儿世俗,一切都被撮合成一种有待摆布的诗意。 ——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伊朗》一书的封面语  相似文献   

15.
伪装出逃     
雪冬 《世界文化》2010,(7):37-39
1979年,在震惊世界的伊朗扣押美国外交人员的事件中,有6名美国外交官仓惶地从伊朗革命卫队的眼皮子底下潜逃出德黑兰。CIA(美国中央情报局)负责伪装技术的特工托尼?曼德茨受命策划、参与了整个行动。如今,整整30年过去了,他向记者透露了当年的情形。  相似文献   

16.
<正>女性首次登上最高领奖台2014年8月13日,国际数学联盟(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Union,IMU)在韩国的首尔市举行国际数学家大会,宣布四年一度的菲尔兹奖(Fields Medal)4位得主。其中现年37岁的伊朗女数学家玛丽亚姆·米尔扎哈尼(Maryam Mirzakhani)尤为引人注目。菲尔兹奖以加拿大数学家约翰·查尔斯·菲尔兹(John Charles Fields)的  相似文献   

17.
远山的呼唤     
去年4月下旬的某一天,上海新华控制工程有限公司发布了一条让人难以置信的讣告: "我公司优秀员工、中国共产党党员、工程师杜晓海先生,因公派,于2002年4月19日晚当地时间17时25分(北京时间20时55分),在赴伊朗阿拉克电厂途中,突遭车祸,脑部、肩胛骨、盆骨等多处受重伤,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于2002年4月25日凌晨1时30分在德黑兰RAMTIN医院不幸逝世,终年26岁……"  相似文献   

18.
伊朗史称波斯,位于亚洲西南,与北京时差4个半小时,1996年统计有人口6873万人,其中穆斯林占百分之九十九以上.2002年4月下旬,我们因故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住了近一个月时间,对这个国家的教育、交通、宗教习俗、社会生活等情况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穆罕默德·塔吉·巴哈尔是伊朗近代著名诗人、杰出学者和社会活动家。1886年巴哈尔生于伊朗东北部的马什哈德,1951年卒于德黑兰。巴哈尔出生在一个书香人家,他的父亲萨布里是位宫廷诗人,熟谙波斯历史和文学。在父亲的熏陶下,巴哈尔幼年就阅读了大量波斯古典文学作品;八九岁时开始写诗;十一二岁即崭露头角,能用传统的波斯诗体“加宰里”(抒情诗)写出优美的诗篇。  相似文献   

20.
拜伦的无人知晓的作品拜伦的一部无人知晓的作品不久前在他的出版者约翰·梅里亚住宅的地下室里被发现。手稿注明的日期是1816年3月14日。在手稿中,这位伟大的浪漫派诗人揭露战争和人的残暴行为,叙述的是十四世纪中亚细亚统治者帖木儿的历史。帖木儿也作为对伊朗、外高加索、印度、小亚细亚进行掠夺性远征的征服者而著称于世。在作品中,拜伦对以残暴闻名的这位中世纪统帅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