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尼罗河流域     
文明始于尼罗河流域人们因饥饿而觅食的记载也是人类的历史。何处食物丰盛,何处就有人去安家立业。尼罗河流域准是早已名闻遐迩吧,人们从非洲内地,从阿拉伯沙漠,从亚洲西部成群地来到埃及,分有那里富饶的农田。这些拥入者共同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自称“雷米”即“人们”,这犹如我们常称希伯来人为“上  相似文献   

2.
川流不息的尼罗河自南而北,穿过非洲广阔的撒哈拉沙漠,注入地中海。千百年来,它不仅孕育出古老灿烂的法老文明,也养育出一代又一代热情奔放的埃及人。舞蹈便是埃及民众热情活泼、开朗幽默性格的完美体现。早在四五千年前,古埃及人就将他们的舞蹈雕刻在庙宇和坟墓的墙壁上,保留至今。壁画《乐女》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幅。在古埃及人崇拜的众多神灵中,形象为牛头、女人身、两只牛角托起一轮太阳的哈特乎尔神,就是专司爱、音乐和舞蹈的神灵。提到埃及舞蹈,人们熟悉而且谈论最多的莫过于东方舞。这种以扭动腰、臀部为基本动作,时而柔美…  相似文献   

3.
埃及的纸草     
在埃及尼罗河畔的三角洲地带,茂密地生长着一种叫纸草的水草。如今。这种草只零零散散地残存在埃及遥远的国境边缘——尼罗河上游地区,还有西西里和叙利亚等地。这种草长年生长在河水不到一米深的浅滩里。半圆三角柱形状的茎呈绿色,有人的拇指一般粗,全长为二米左右。对埃及人来说,纸草自古以来就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之一。他们曾用纸草作成食品,用它的汁做饮料,用它的茎做衣服、鞋、柴、绳、帆布、船等。旧约圣经《出埃及记》第二章里曾记载着  相似文献   

4.
埃及一瞥     
《中外文化交流》2001,(4):35-35
吉萨的金字塔慈祥的老人,沉默地看着幼稚的孩子──人类在眼前恣意嘻戏无语卡纳克神庙历史为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的夹缝和通道相同的相似的让我们尽情逍遥尼罗河畔少女有的时候,面纱却让城市更美丽哈特舍普苏特祭殿我们向远古走近走进又走出已不那么容易因为远古的呼唤已经把我们抛弃尼罗河由南而北贯穿埃及全境,沿河形成一条不宽的绿色植物带:树木、草地和农田,此外则皆为荒漠。 埃及一瞥  相似文献   

5.
王冠史话     
人们将头饰作为王权象征的历史可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古埃及。那时,在古老的尼罗河流域并存着上埃及和下埃及两个王国。为了显示权力、尊严及对保护神的敬仰,上埃及国王戴着白色高顶头饰。埃及统一后,国王号称“上下埃及之王”,同时将两种王饰合为一体,也许这就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王冠了。但是,真正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的却是头盔形和环箍形王冠。它们的雏形源于波斯帝国和亚美尼亚的君主所戴的王冠,这种王冠刚劲挺拔,下面环绕着一个代表等级的白蓝两色交织的宽大环箍。随着时间的流逝,环箍逐渐被视为王权的象征而单独佩戴了。到…  相似文献   

6.
一提到埃及,人们就会想到她的古老,就会想到澎湃的尼罗河和巍峨的金市塔以及关于金十塔的种种神奇传说。前不久,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记者前往环境秀美的北京日坛东街埃及驻华使馆有丰采访了穆·努·贾拉勒大使阁下,请大使就中埃文化合作关系谈谈他的看法。记者虽是初次和大使会见。却有一见如故之感,因为大使才思敏捷、温文尔雅,言谈中始终洋溢着对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大使首先感谢《中外文化交流》杂志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所作出的努力。大使说:“埃及和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都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古埃及人…  相似文献   

7.
阿彬 《世界文化》2006,(3):I0001-I0004
当飞机快到非洲的苏丹首都时,从上空向喀土穆望下去,视野之内极少绿色。这里的大地、楼房的颜色都像还没有出炉的砖颜色,土色中夹杂着红色与黑色。整座城市除沿尼罗河两岸是绿色以外,几乎满是黄沙,因这是撒哈拉沙漠边缘的缘故。一踏上非洲这片土地,一股热风就迎面扑来,仿佛进入  相似文献   

8.
王姣 《世界文化》2011,(1):13-14
埃及是人类文明的初曦地之一,尼罗河年复一年送来丰饶的黑土地,金字塔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埃及这个偌大的竞技场幕起幕落,无数英雄豪杰登台退台。而最有名的表演者,当推希瞄化时代托勒密埃及(公元前305—30年)的末代法老克列奥帕特拉七世。  相似文献   

9.
我是尼罗河     
美丽的尼罗河历史悠久,她那滔滔不尽的河水哺育了沿岸的众生。她是历史的见证人,古代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之间的桥梁,她不愧是埃及的精髓,人类的骄傲。  相似文献   

10.
尼罗河是一位仁慈的益友,但有时也是个严厉的工头。它教沿河两岸居民卓越的“协作”术。他们筑渠修坝都是依靠彼此之间的力量完成的。因此,他们学会了与邻  相似文献   

11.
从埃及回来已经有几个月了,在埃及拍摄的几百张照片一直在我的笔记本电脑里呆了几个月.不是因为没有好的照片,是因为埃及的题材太神圣了,神圣以致沉重.如同卢克索神庙里的不朽的石头.让我这几个月来每天都能感觉到它们的份量.以致我不敢轻易触动我笔记本电脑里“我的照片”中拍摄的“埃及”子目录。  相似文献   

12.
一千多年前,埃及有位音乐家,名叫莫可里。一个盛夏的早晨,他在尼罗河边悠闲地散步。偶然间,他的脚踢到一个什么东西,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他拾起来一看,原来是一个乌龟壳。莫可里拿起乌龟壳兴冲冲地回到家里,再三端详,反复思索、试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猫一直是艺术家和作家所喜爱的主题。埃及的猫女神巴斯蒂特像大概是所有那些艺术作品中最著名的。在尼罗河流域的许多地方曾发现过一些带有猫头的古代雕像和画像。日本的艺术家们擅长画猫,画得栩栩如生。在古代,人们认为猫是有魔力的。他们相信,如果把猫的画像挂在房间里或神殿中,就会把老鼠吓跑。在日本,最令人喜爱的猫就是招猫。它被认为是幸福吉祥  相似文献   

14.
刘武 《世界文化》2009,(9):42-44
离开埃及的苏伊士运河,穿过西奈半岛向努韦巴前行时,我就踏上了圣地之旅。通往努韦巴的山谷据说有123道弯,几乎没有一处直道,道路两旁峰峦相接,壁立干仞,不知当年摩西带领在埃及过着奴隶生活的希伯来人走出埃及时,是否就通过这条弯曲、狭长、险峻的通道。接近努韦巴走出山谷后,眼前豁然开阔,我很快就来到了连通红海的亚喀巴湾,看到了那艘即将带我进入约旦的“王子”号游轮。  相似文献   

15.
一千多年前,埃及有位音乐家,名叫莫可里。一个盛夏的早晨,他在尼罗河边悠闲地散步。偶然间,他的脚踢到一个什么东西,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他拾起来一看,原来是一个乌龟壳。莫可里拿起乌龟壳兴冲冲地回到家里,再三端详,反复思索、试验,终于根据乌龟壳内的空气受振动而发声  相似文献   

16.
其实我从未想过要去埃及,对那里也并没有什么"情结",除了金字塔和法老,我对埃及的印象就只有"古老而神秘"这两个抽象的形容词,而且对于在骄阳似火的8月奔赴非洲我也很是犹豫。然而机会就摆在眼前,为什么不呢?  相似文献   

17.
古埃及人笃信万物有灵,他们认为人死后灵魂能够复活,直至永生。这种观念深刻地反映在埃及一则古老动人的传说之中。相传古代埃及有一位英雄叫奥西里斯,他是天神与地神的儿子,也是埃及人的国王,在他的统治下,埃及人民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奥西里斯有个弟弟叫塞特,他嫉恨哥哥的威望与地位,想害死哥哥以夺取王位。塞特想出了这样一个诡计:他请奥西里斯和许多人来赴宴,席间,他搬出一只华丽无比的箱子,说谁能够躺进这个箱子,就把它送给谁。很多客人都试过了,但都不合适。轮到奥西里斯时,他刚躺进去,塞特就盖上箱盖,加以重锁,把…  相似文献   

18.
<正>菲莱女神神庙从开罗转机,飞赴南部城市阿斯旺。由南到北,顺着尼罗河,沿着历史足迹,补一补欠缺已久的历史知识。要了解埃及这个具有7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得先从神庙开始。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古老的神话传说,它是民族文化的根源。我们的参观先从古老的菲莱女神神庙开始。神庙的原址修大坝时已被淹没,搬迁工作据说耗时8年,  相似文献   

19.
非洲古迹     
(一)底比斯——古埃及的荣耀从公元前2100年到公元前950年,古埃及的首都底比斯可能是世界上最豪华的城市。它位于尼罗河东岸,河边的码头停靠着各种商船和游艇。五颜六色的建筑群,布满浮雕的巨大圆柱,庙宇之间刻着各种雕像的塔门,粉红色花岗石砌成并用黄金饰顶的方形尖碑,这一切都在尼罗河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声名遐迩的阿蒙农神庙,庄严矗立在尼罗河边的一个圣湖旁,这座巨大的神庙是古埃及的骄傲,仅其中一个最有名的殿堂——希波斯底尔殿堂就花了整整100年的时间历经三位法老才建成。一条两旁排列着狮身人面像的大道,穿过重重金饰的铜门  相似文献   

20.
张宇 《世界文化》2014,(12):19-22
<正>在尼罗河西岸悬崖峭壁环抱之下的河谷盆地深处,坐落着许多辉煌壮丽的古代神庙。其中最为华丽雄伟的要数名为"杰塞尔-杰塞鲁"的神庙(意为"万圣之圣"),它是为了供奉阿蒙神而建造的,但同时它也是埃及一位最为与众不同的法老驻跸之所。这座神庙建造在由众多石柱所支撑的平台上,并有长长的坡道与其下方相连,神庙的下方曾经是一处处美丽的园林。在神庙的内壁上用雕刻和绘画的方式讲述了这位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