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历史新时期的伟大实践中,人们期待着新闻战线能多产生一些在人民中享有盛誉、为社会公认的名记者(包括名评论家、名专栏作家、名编辑等)。名记者的新闻作品有独到的见解,有自己的风格,有较高的写作水平,更能吸引千百万读者,鼓舞人民奋发地献身四化,帮助人民勇敢地去战胜邪恶。人民和党需要名记者乃是时代的要求。无论是从读者的愿望,还是从新闻工作发展的要求看,我们现在的名记者还是太少。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除了复杂的社会原因之外,主要涉及到记者本身的工作,涉及到报纸的领导、编辑对记者的帮助和支持。  相似文献   

2.
一张报纸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在读者中树起信誉,就要有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采编队伍,尤其是要培养自己的一批名记者。这个看起来虽属所有报纸的共性问题,但对目前许多少数民族文字的报纸来说,又是关系到能否具有鲜明个性的问题,因而显得尤为重要,亟需加以解决。本文结合我报这些年的实践,就民族文字报纸记者的业务培训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当今报业的竞争与发展,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作为市级党报如何面对挑战,坚持新闻创新,提高党报的核心竞争力、影响力,人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克服市级党报地域小、人才少、待遇低等局限,全力打造市级党报人才的成长环境,让事业留人,让感情留人,让待遇留人,造就一批名记者、名编辑,以适应新时期市级党报大发展、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培养名记者     
有一天,一位朋友来访,谈到某报发了一篇生动感人的通讯。为此我特意翻阅了一下,果然名不虚传。可是欣赏、学习之余,对篇末一行后边挤着的那个“本报记者”产生了点想法。这样好的文章,为什么不把记者的名字标出来呢?又为什么不把它放在前面题下的位置呢?难道是害怕记者出名吗? 记者的文章署上自己的姓名,既表示对文章的内容负责,又有利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调动写作的积极性。记者因此出了名亦未尝不是好事。何惧之有? 说来各个行当都有自己的名家,文艺界有名演员、名导演、名作家;教育界有特级教师、  相似文献   

5.
在网络媒体日渐强劲的形势下,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如何强化自己的竞争力,已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事实上,面对网络媒体的进逼,报纸也  相似文献   

6.
8月20日,首都新闻学会新闻刊物学术研究组召开适应新闻改革新形势、进一步办好新闻刊物的现场经验交流会。中国新闻学会副会长钱辛波、秘书长何光先,全国记协国内部副主任高兴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崇山,以及《新闻战线》、《新闻学刊》、《新闻与成才》、《新闻三昧》、《新闻与写作》、《光明日报通讯》等首都二十多家新闻刊物编辑部(组)的同志参加了会议。会上,主要由《军事记者》杂志主编金为华同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要培养一批坚持正确方向,深入反映生活,受到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丁关根同志提出造就跨世纪人才的问题,具体有三个层次,即卓越人才、杰出人才和优秀人才。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向我们提出了一项光荣而繁重的任务,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我们要作出规划,扎实工作,在新闻实践中创造必要的条件,让一批中青年记者、编辑更快地成长起来,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尖子”、名人。  相似文献   

8.
9.
时下,一向“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报纸,也开始利用起形象广告,纷纷向读者传播自己,着意营造形象力,并在近几年成为一种趋势。这是媒体营销意识增强的体现.也是报业激烈竞争的结果。各大报纸着意营造形象力,目的是通过特定的媒介向目标受众传播自身的理念、品牌、特色等等,以提升自己影响,扩大知名度。  相似文献   

10.
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谈到队伍建设时,提出要培养一批坚持正确方向、深入反映生活、受到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这是对新闻和文化战线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新的喜讯。 培养名记者,目的在于通过名记者的宣传报道,可以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因为名记者知名度大,读者对他的信任感强,同样一篇报道,出于名记者之手,文字功力深,取材角度巧,又有可读性,所以名记者写的新闻对读者会有更大的吸引力,社会效益不一样。从这个意义来讲,培养名记者除了使其本人成名外,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党的新闻事业,有利于提高新闻单位本身的知名度。 但在培养名记者的道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一是记者分工太细,报道面太狭窄。现在各新闻单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放眼当今的报业市场竞争,其激烈程度有目共睹。一方面是新报迭出。仅以南京为例,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就有《新华日报》、《南京日报》、《扬子晚报》、《南京晨报》、《服务导报》、《现代快报》等十余种报纸,可谓群雄割据,百家争鸣。另一方面则是新招迭  相似文献   

15.
16.
早在一九四三年,在延安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就在题为《政治与技术》的社论中提出了“党报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培养造就一批“名记者”。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的新闻事业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解放日报》提出的这一问题在今天仍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在今年的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培养四个“一批”的要求,其中就有要培养“一批坚持正确方向、深入反映生活,受到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这是一项跨世纪的巨大工程,是摆在各级新闻单位领导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如何培养造就一批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  相似文献   

18.
如何培养造就一批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根据新时期党和人民对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和目前新闻队伍建设的现状,要坚持“四抓”,为培养造就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 一要坚持抓观念更新,消除余悸,为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成长排除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大潮中,报纸与其他行业一样,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生存发展的考验.如何使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认为,报纸必须在普遍提高质量的前提下,有自己的一招鲜、拿手戏,也就是说要有自己的绝活.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  相似文献   

20.
思维,就是人们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写作是思维的艺术,是思维在作者头脑中的一种反映。思维是写作的前提,没有良好的联想思维活动,绝对写不出好的作品,新闻写作也不例外。新闻是社会现实的最直接的反映,而社会现实是一个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非常复杂,因此记者要写出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的正确认识,就需要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维。这种品质使记者遇事能够求异求新求深,不肤浅,不盲从,更不会随大流。《羊城晚报》一位记者,一次在晚间近12点钟时,发现街上到处都是人,而这些人多数都背着书包,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