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七子之歌——台湾》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组诗《七子之歌》其中的一首诗。  相似文献   

2.
七子之歌》是时代的产物、不屈的呼号。它诞生于“五卅”反帝斗争风暴 ,以拟人化和第一人称口吻 ,触目惊心地提醒着广大读者国士沦丧、毋忘国耻的严峻现实。诗中跳动着一颗与祖国命运休戚相关、先死与共的崇高诗心。该诗植根于悠久而璀灿的中华文化 ,“七子”系取自《诗经·凯风》。它的创作为我们提供一个继承和借鉴传统文化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3.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闻一多先生《七子之歌》里的诗句。《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于192 5年写成的。他以深厚、炽热、焦灼的感情,以拟人化的手法把帝国主义侵占的中国七块领土澳门、香港岛、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比作与祖国母亲失散的七个儿子。在诗中,闻一多先生以七个儿子的口吻,连续七次深情地呼唤:“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一、《七子之歌》的创作闻一多先生1899年出生于湖北,1912年成为北京清华学堂第二届学生,192 2年赴美国留学。在美国的几年里,闻一多既目睹了资本主义的文明,…  相似文献   

4.
"迷惘的一代"的重要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T.S.艾略特是欧美现代派最有影响的著名诗人。他的代表作《荒原》开启了英语诗歌发展的新方向,被誉为"西方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而中国"新月派"前期的重要作家闻一多是深受艾略特影响的著名现代爱国诗人,他的代表作《死水》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名篇。在对两位诗人的生年及作品进行了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荒原》与《死水》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及艺术观进行了分析对比,并对其不足之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现场回放] 课堂里正在上《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师从《七子之歌》的作者引入新课,在板书课题后启动了第一学习环节。 师:看着这一课题,你们想提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芳 《今日教育》2009,(7):25-25
记得小时候音乐课学唱《游击队之歌》,叮咚的琴声充满着活跃的节奏感。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生命力曲调,仿佛把我的遐思带回那个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弹片横飞的年代。在中学历史课上,对这首歌有了更深的理解。贺绿汀的创作热情被连队火热的战斗生活激发了,经过长时间酝酿,《游击队歌》终于在煤油灯下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7.
美国蓄奴的历史使非洲裔美国黑人对“身份”有着特殊的敏感。寻找、确认和重建“身份”成为20世纪美国黑人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其中,理查德·赖特的《土生子》(1940)、拉尔夫·埃里森的《看不见的人》(1952)和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1977)是美国非裔文学中的优秀作品,作品对非洲裔美国黑人在“身份”被抹杀、消解和异化之后,如何重新认识、寻找和构建的经历进行了细致描述,勾画出一幅幅陷入痛苦、彷徨、混乱以及无知的状态的黑人众生相,希望能够带领现代社会中的黑人找到一条重建“自我”的有效路径,并最终抵达永恒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8.
自从改革开放后,西方的女性主义文论在中国得到大量译介,我们在学习借鉴别人的理论的时候,也应该对这些文论作一些必要的反思,本文试图通过三个女性作家的三部小说,窥探中国女性主义在文本中的表现,并借此对某些理论主张作出一些必要的修正。  相似文献   

9.
卢菊蕾 《考试周刊》2014,(47):180-180
<正>新的音乐课程改革,首先需要更新观念,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基础,对青少年音乐兴趣的培养,以要求教学内容适应他们身心发展为需要。因此把优秀的流行音乐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表演热情,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适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一、流行歌曲进入课堂的主要意义1.流行歌曲进入课堂,符合新大纲的精神。新大纲规定:"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古人说过:凡音之起,由人心  相似文献   

10.
黑人处境问题是当今许多美国黑人作家所关注的焦点。 1 99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在其代表作《所罗门之歌》中着重探讨了美国黑人作为种族的未来出路问题。关于这部作品的主题 ,评论界有诸多说法。本文则从文本入手 ,以历史的观点来解读小说的主题 ,指出莫里森在探索 2 0世纪 70年代民权运动之后美国黑人种族出路问题时试图重铸黑人的民族魂 ,她倡导走继承黑人民族文化遗产的道路。本文重点分析了作家主张走民族主义道路的真正意图以及她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思考。本文还对作家民族主义思想价值取向进行了学理性的剖析 ,指出回归与超越的真正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1.
关于屈原的身份、思想及地位 ,历来颇有争论。有的人贬低屈原 ,说他是“文学弄臣” ;有的人虽认为屈原是“爱国诗人” ,但给他戴上“忠君爱国”的帽子。对这两种观点 ,闻一多都持异议。闻一多从屈原的身份、思想以及他的《离骚》等作品的形式和内容 ,充分论证了屈原是“真正的人民诗人” ;同时 ,他用新观念和新方法对《楚辞》作了别开生面的研究 ,提高了一个时代的《楚辞》研究的新水平 ,其贡献特别重大  相似文献   

12.
目前的闻一多研究已经进入到全面开放阶段,无论研究的内容还是研究的目的,都从过去的相对单一转变为多元.虽然某些方面如闻一多最终政治思想的转变乃至闻一多格律诗理论倡导及其创作实践的价值遭到质疑,但这从另方面看正说明时代的进步却并不影响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学术史以及思想史上的地位.相反,无论对其肯定还是对其否定者,又都尊崇他的高洁人格并围绕其人格阐发各自的"文化"倾向.这虽然成为研究者寄托自己理想的一种兴象,但这正表明闻一多所具有的影响和魅力.闻一多在诗作、诗论以及学术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成就,这就必然使闻一多研究走向世界并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前的闻一多研究已经进入到全面开放阶段.无论研究的内容还是研究的目的,都从过去的相对单一转变为多元.虽然某些方面如闻一多最终政治思想的转变乃至闻一多格律诗理论倡导及其创作实践的价值遭到质疑.但这从另方面看正说明时代的进步却并不影响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学术史以及思想史上的地位.相反,无论对其肯定还是对其否定者,又都尊崇他的高洁人格并围绕其人格阐发各自的"文化"倾向.这虽然成为研究者寄托自己理想的一种兴象,但这正表明闻一多所具有的影响和魅力.闻一多在诗作、诗论以及学术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成就,这就必然使闻一多研究走向世界并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闻一多的诗歌表现了爱国主义的深刻内容,体现了五四诗歌的主题。然而,在表现这一主题时,两位诗人在审美价值取向和感情抒发方式上又有极大差异。前主张破旧立新,后呼唤传统的复归,前憧憬未来的新社会,后赞美中华五千年明史。本从诗人的生活经历、受教育程度、所处环境、个性气质等方面入手,剖析造成这种审美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闻一多的第一部诗歌集《红烛》,全部内容意蕴凝结而成“红烛”精神,具有鲜明的个性风格和时代特色,以自由体式抒写闻一多浪漫主义的情怀,艺术上最大的特征:想象奇特,感情丰富,章节和谐,辞采华美,意象鲜明,正体现了闻一多早期的诗歌艺术观,即具备“幻象,感情,音节,绘藻”这四种诗歌原素,特别是诗歌意象的营造和抒情方式的选择,表现了闻一多当时的化情感特征和个性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6.
闻一多先生是“现当代赋学研究史上不专治赋学而对赋有独到认识”的批评家。他在研究《楚辞.天问》的同时论及汉赋,并且提出了关于辞赋的重要观点:研究辞赋作品要明了并探讨其“时代背景”和“共同精神”;《天问》和汉赋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们是“以大为美”,故而汉赋作品要以读《天问》的观点和从“以大为美”的角度去欣赏评价。  相似文献   

17.
用现代性理论来探讨闻一多诗学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要的。闻一多诗学生成于中国现代性蓬勃发展的时代,体现出与传统诗学既相承继又相断裂的现代性特征。对闻一多诗学现代性的归纳和总结,有利于我们对当下诗学发展建构的深入把握:其一,在吸收西方诗学理论的同时,我们必须坚守民族立场,保持诗学理论的民族品格;其二,当下诗学必须走"文化诗学"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闻一多早期的研究主要采用西方的学术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创造性的将社会学、民俗学、化人类学等学科的方法综合起来对《诗经》进行分析,揭示了《诗经》及《诗经》时代的社会精神,这是他古典学研究中具有开拓性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政府采购制度在各地执行过程中,存在政企不分现象,如果任这一问题进一步发展,必然会使政府采购走上以赢利为目的的歧途。因此,只有加快政府采购立法步伐,将现在政府采购管理机构中的具体操作、有偿服务的职能尽快完全剥离出来,才能使政府采购制度尽快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正确轨道。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末期,一种新的散文文体悄然出现,被称为"新散文"。新散文颠覆了散文"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还原了其虚构性的文学本质,创造了多元化的心灵书写。新散文的理论倡导和创作实践,为当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