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以其大手笔在中国现代化的道路、目标、动力、过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 ,从而实现了四大历史性转变 ,中国现代化建设迎来了又一个高潮期———这就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这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最快并能基本保持持续发展的历史时期 ,也是关于中国现代化的理论趋向完整性、科学化的历史时期。而邓小平成为中国现代历史上将中国现代化问题理论化、系统化并付诸实践而且收到显著成效的第一位领袖人物  相似文献   

2.
从现代化理论视角透析了邓小平的发展理论 ,认为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主线 ,并系统阐述了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邓小平发展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蕴涵着丰富的人本思想,强调了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也注意到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它为科学发展观奠定了理论基础.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和科学发展观及其相互关系,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又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现代化发展理论包括:发展道路论,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发展战略论,选择富强,民主,文明的战略目标,设计三步的战略步骤,制定优先发展农业、能源,交通,教育和科技的战略重点,安排先富后富共富的战略程序,发展机制论,即动力机制,稳定机制,协调机制,创新机构,发展机遇论,及时捕捉和利用有利于发展的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5.
6.
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的邓小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担当起民族复兴的重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目标、动力、过程及内外关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探索、创新,实现了我党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经历了晚清洋务运动、新中国初期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改革开放初期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和十八大以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四次历史性选择.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没能赶上世界现代化的前两次浪潮,没有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因此只能选择走综合现代化的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本从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科学内涵,邓小平现代化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和实践特色,邓小平现代化理论在主体、目标、动力、内外关系上的创造性思维等三个方面探讨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论证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是对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的科学解答,是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四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现代化建设道路、战略目标、战略部署、建设途径的阐述,分析了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四个方面,同时也论述了准确把握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中叶以来,现代化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发展目标,其中,经济发展更是发展理论家关注的焦点,作为中国主导意识流的邓小平发展理论,以富有创见性的眼光将中国融入了这一世界性发展潮流之中,提出了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立足中国实际,成功解决了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摆脱发展性危机的重大理论问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经济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高度重视农业,并对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科技支撑、物质条件、产业体系、制度保证、外部条件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这些探索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思想.  相似文献   

12.
张兰英 《南平师专学报》2004,23(3):29-30,16
邓小平理论突破传统社会主义观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解,把社会主义与世界现代化进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标准和社会主义本质论。邓小平理论把现代化作为全人类的财富。认为资本主义只是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方式,并认为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合理的实现道路。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民族发展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在主持西南工作时就对民族发展问题提出了独到的政治见解,改革开放后,他既强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意义,又提供了应对现实情况的政策思路和指导性原则。  相似文献   

14.
发展问题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国情、战略眼光、方法策略、目标取向等方面,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当代中国为什么发展、如何发展、为谁发展的基本问题,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的成立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锐意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工作重点转移为中国社会主义的深度探索提供了绝好契机。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的科学归位堪称立论科学、蕴涵丰富、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共同富裕、中国特色、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等方面,使得中国社会主义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衰微中实现了历史飞跃。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创造精神,根据时代要求,创新孙中山和毛泽东的现代化思想.并在对他们的超越中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要求。他把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统一起来,全面更新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以发展为主题,“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揭示了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世界性现代化趋势,为创造性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提供了前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科学发展观就是这种创造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继承了毛泽东关于政治和谐的基本思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基本目标,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根本保证、政治基础、方法途径、重要保障等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重要成果.这些成果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基本理论架构,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政治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站在世界现代化历史的高度,提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对外开放理论和系统的侨务理论,将启动侨乡优势和发展"海外关系"视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独特机遇"。在邓小平侨务思想的指导下,广东侨乡社会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机遇,侨乡模式成为广东现代化模式的重要特征。邓小平侨务思想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对广东侨乡社会现代化的实践指导上,更重要的是为继续推进广东侨乡社会现代化和当前广东侨务工作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领袖、政党、阶级、群众关系的原理,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分析了党内民主遭到践踏的表现和原因,提出了健全党内民主的对策和方法,从而形成了具有邓小平特点的完整、系统的党内民主思想。它不仅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