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杂谈三则     
欧阳修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其实,山水如何,全在自己心中。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再美的东西,也难以让每个人满意。山水本是自然,关键看自己是否悦纳。就教师而言,如果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如果有一副赏心悦目的心情,即使山不是很峻拔,也能用悦纳的心态去欣赏它;即使水不是很清纯,也能用发展的眼光去赞美它。山有巍峨与雄浑,也有幽静和俊逸;水有飞流与壮阔,也有飘逸和轻柔。无论是富饶还是贫瘠,也无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文人墨客对于大自然山水的欣赏有三重层次:其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其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其三是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这三重层次,既是三重境界,同时又往往是诗人历经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3.
阅读山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当吟颂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名句,我心中不禁对中华民族的山山水水肃然起敬——我崇敬巍峨的东岳泰山,险峻的西岳华山,魁伟的北岳恒山,俏丽的南岳衡山,雄壮的中岳嵩山;我回味黄河之雄浑之水,长江滚滚东逝之水,我更依恋哺育我长大塑造我性格的桂林山水。阅读山水,首先要读懂山水的性情。山水各有性格:山,高深博大志存高远;水,灵动柔变随波逐流。山的哲学意味着正直,水的哲学意味着机智。山的性格是耸立挺拔青云直上,水的习惯是迂回曲折缓缓渗透。山以执著挺拔表现力度,水以畅达柔顺显示智慧。山的风格简洁挺拔,直视苍穹;水的个性丰富飘悠,潇洒从容。山是静止的书,因此读山能懂得什么是持之以恒;水是流动的情,所以读水会悟出什么叫稍纵即逝。仁者爱山,志在山的稳实博大和丰富中积蓄锤炼自己深沉宽厚的仁爱之心;智者乐水,志在水边步水而行望水而思,让碧波清流濯洗自己的理智和机敏。山水互补,山衬托水使其端庄,水滋养山使其丰满。所以,我们要经常置身山水,寄情山水,感悟山水。因为置身自然,阅读山水,心情会清爽无比。  相似文献   

4.
没有研究过佛学,但参禅的三重境界却让我在很多方面茅塞顿开.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看山不是那山,看水不是那水;第三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最初对这句话的理解源自年少时观赏风景的体验:初看山水,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山就是山,水就是水;走入山水,因为一丝清凉抑或感动,所以或雀跃或悲伤,于是会从一个新的视角感受山水、认识山水,山水也随着情感的变化而显得风格迥异,这时的山与水仿佛已经不是原来的那山那水;走出山水,恰如"千回百转之后,一切回归大地"一般,所有的色彩与情感回归到山水之间,再同首,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对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表述进行了辩析,认为它不是强调仁者与知者在欣赏山水时的不同选择,而主要是强调审美主体的主导作用,然后从比德意识,善善恶恶意识,爱国爱民的忧患童识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儒家思想对山水文学的积极影响。最后,又将儒家山水观与佛道二家山水观加以比较,认为儒家强调主体意识,而佛道二家财强调本体意识,因而儒家思想影响下的山水文学,在艺术境界上,往往表现为有我之境,而佛道二家的山水文学则往往表现为无我之境。在价值取向上,儒家以为国谋为追求的最高境界,而佛道二家则是为身谋的。  相似文献   

6.
山水的相互依存,孕育诞生了一个又一个清醇逼人的境界,在生活中,人们常常用山水来形容自然之美与生活中的种种情事。山铸造品格风骨,水启迪智慧灵性。山让人有坚强的意志,博大的气度,开阔的胸襟,水让人有深长的眼光,感人的灵气。山水作为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文人的关照体验,蕴涵了深厚的人文情怀,给我们欣赏文学作品留下深厚的审美意趣。  相似文献   

7.
有山处必有水,有水处必有山。有山水处必隐约着英才俊杰的身影,而英才俊杰的不凡却也正枕着对山水痴恋般的寄寓。狂放山水这个人世原本就不属于你。如椽大笔,何以栖居蜗角虚名之华堂?诗仙傲气,何以委身蝇头虚利之盛殿?你的选择是明智的。浊世太小,太杂,惟有山水的胸怀可以容纳你;人间太俗,太暗,惟有山水的性情可以抚慰你。于是,你“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于是,你看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你把一生的潇洒都融入行迹中,把回归的人性交付给了山水。你信任山水,赞颂山水,泼墨着山水,思维着山水;山水是你惟一的泊口,也…  相似文献   

8.
没有研究过佛学,但参禅的三重境界却让我在很多方面茅塞顿开。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看山不是那山,看水不是那水;第三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最初对这句话的理解源自年少时观赏风景的体验:初看山水,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山就是山,水就是水;走入山水,因为一丝清凉抑或感动,  相似文献   

9.
<正>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此之谓游山玩水三境界。欣赏自然风光如此,欣赏人间万象亦然,大致都要经历这三种境界。这三个阶段我们姑且代用美学理论上的三个名词来替代,即直觉阶段、移情阶段、距离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欣赏的第一阶段,也是初级阶段,我们可以视之为"直觉阶段",所谓"直觉即是表现",这里的"表现"即指客观事物的直接显现。欣赏者初识客体对象,在审美心理上尚与客体有相对的  相似文献   

10.
《与朱元思书》一文,细腻而生动地描写了浙江省富春江自富阳到桐庐一段沿岸百里的秀丽风光,“给人以美的感受”,但认真琢磨,这块“白璧”仍有“微瑕”,在于结构不照应。 正如课本“自读提示”所分析的:“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之美,概括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清’和‘急’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通过景物描绘,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富春江两岸群山之美。”既然“第一段……概括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那么第二段就应先紧承“奇山”二  相似文献   

11.
中文旅游景点介绍的英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旅游景点介绍的翻译不尽如人意,本文试图在分析中文旅游景点介绍的语言、内容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中文旅游景点介绍英译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及其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2.
关公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后更加丰富且具体,现代价值也更突出。洛阳关公文化旅游品牌的塑造和关林景区的深度开发及可持续发展既要合理引导关公的民间信仰,又要发挥好关公文化现代涵义的价值。鉴于关林景区所存问题和优势条件,关林景区应以关公文化全面展现为核心,谋划新的战略定位,拓宽旅游空间,实施文化营销新策略,打造"关公文化之旅"品牌,开发"关公"品牌系列文化旅游产品,从而使洛阳关公文化旅游品牌享有声誉、富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义界是中国古代词义训释的主要方式之一,《说文》采用义界方式的条目占50%以上。《说文》义界的特点是简洁、准确,许多条目成为后世字书、注本中的模板。通过对义界的两大部分——主训词和义值差的分析,可以透视出作者许慎的词义系统观、汉字形义统一观及其对词义特征的精确把握,这些都是传统语言学非常重要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谈话节目在我国电视界异军突起。湖南电视台卫星频道推出的《新青年》是湖南卫视荧屏上一道亮丽的青春风景线。它的成功尝试可归结为两个字:创新。富于前瞻性的思考是节目创新的前提;紧扣时代主旋律是节目创新的灵魂;从题材、内容和形式上下功夫是节目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博尔赫斯咏景叹物诗的解读和分析,概括了博尔赫斯景物诗的艺术特色,即因情造景;化景于情;触景生情。  相似文献   

16.
山水诗与田园诗同样属于写景诗的范畴,都以描写自然风光为主要对象,两者的创作初衷建立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之上,都是对对立于山水田园生活的俗世生活的厌弃与不满。但是相比较而言,二者在情感内涵与情感表现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造就了田园诗与山水诗的不同,本文着重从山水诗和田园诗的这两方面分析二者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山水画家在空间构成创作中具有强烈的主观意识,用独到的空间意念去营造理想的画境。王蒙作品中的面与线的变形,以扭曲的形态,由细节生发到全幅构图,体现出一种超自然的增生力量和空间幻觉。这种空间构建方式对现代山水画创作影响很大,积淀成为现代山水画创作的一个重要观念。尊重传统,把握现代艺术需求,创造新型的山水画空间模式,是当代艺术家不懈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大品种的游仙诗,充满丰富奇幻的想象,常用象征、比兴、用典的手法,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编织神奇瑰伟、引人入胜的境界,尤其在意境的创造上因主要受“道”的影响,呈现出超具象性、跨时空性、守虚静性的特点,成功地创造了游仙诗澄净精纯、空寂虚灵、冲淡玄静的“空灵”意境,美学价值甚高,对同时代或后代的诗歌或其它文学样式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情和景是王夫之美学体系的重要范畴。情景说源远流长,王夫之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情景说理论。文章主要结合具体诗歌作品,浅析王夫之提出的对于情景的艺术处理方式——“情中景”、“景中情”,以及他所推崇的独特至高的艺术境界——“情景妙合无垠”。在分析这三种情景关系的同时,探析了这一情景关系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A good headline can not only attract readers' attention and trigger their desire to read, but also help them grasp the main points. Thus, news headlines act as guides for readers to choose the information they need. Headlines play a peculiar and essential role in news reporting.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headline well, it's better for us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s of English news headlines. In this paper, the strategies of translation of English news headlines are introduc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