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论体操教学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在体操教学中学生常见的厌恶体操、自卑、恐惧等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和表现,提出积极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消除学生心理碍,预防精神损伤,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体育课堂教学心理卫生,是维护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自觉防止与消除妨碍学生成长的消极因素、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学习环境的重要保证。加强体育课堂教学心理卫生研究,对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贺龙江 《课外阅读》2011,(8):216-216
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中学时代应重点解决自队生课题。所以,以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为宗旨的心理卫生教育便具有十分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体育游戏是从游戏中发展和派生出来的。是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有鲜明的教育学意义的现代游戏方法。它不仅能够培养速度、灵敏、协调、耐力等素质,而且能有效促进器官系统的健康发展。体育游戏融体力开发和智力开发于一身,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深受人们喜爱,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体育游戏这种“特殊的练习方法”对于完成教学训练任务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其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青少年具有好动、爱表现的心理特征,而体育教学又是在不断的活动中进行的,这就为教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创造了十分便利的条件。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之中,其途径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6.
一、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新动向。 1、课程目标越来越强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从“增强体质”到“增进健康”,体育课程目标实现了由单一的生物体育观到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的转变。这也意味着体育课程将在“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指导下,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落实的环境之下,中小学教育正处于不断发展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影响力也在随之提升,这也间接提高了体育的教学水平。体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个人体质、综合能力,在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合理应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显著的作用。对此,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本文详细分析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对教学效果影响极大.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情绪调控的原则是趋利避害,常用的方法有感染调控;设问激疑,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消除紧张情绪;克服自卑情绪;淡化对立情绪等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学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训练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述在实施教学大纲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以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切实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结合体育教材所蕴涵的德育因素,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把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体育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教育过分强调教育的社会性,而忽略的了教育中的人性,其体现的的是教育者的意志,实现的是教育者的理想和希望,教育不再是生动的而机械的塑,在这种教育的塑造下,儿童失支了天性,更缺乏创造力,其实教育就是尽可能地为受教育者提供合适的环境,让他们充分获取成长所心需的阳光和雨露,快乐,幸福,自由自在地长成。  相似文献   

12.
李鹏 《辽宁高职学报》2004,6(2):157-158
从培养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青少年的责任感和教育目标出发,探讨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的优势、目标和内容.应该把体育教学作为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把心理素质教育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做到心育与体育并重、健身与健心共举.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利红 《培训与研究》2007,24(1):92-93,133
渗透式学科教学模式应是心理健康教育最基本的形式。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面向全体学生,有效解决师资问题,克服说教模式的弊端,因而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操作主要通过教学主体的示范渗透、教学过程的环节渗透及教学环境的氛围渗透来进行。  相似文献   

14.
论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概念、标准、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心理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各种机能能够适应生存的需要,并在适应中不断发展的协调状态。心理卫生就是利用人类已经发现的身体和心理规律,运用预防、锻炼、治疗等手段,维护健康、保护生命为人类的正常工作、学习、生活提供基本条件的工作过程。心理素质就是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机能在社会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行为品质。心理教育是利用教育的各种途径和方法,提高和塑造学生的各类认知、情感、意志品质的活动过程。心理健康标准应当是卫生学角度的标准,心理素质标准应当是教育学角度的标准,心理学可以分别制定心理健康标准和心理素质标准。在心理健康标准和心理素质标准测验的编制和具体测量中,要以心理健康标准和心理素质标准为依据,分别编制心理健康测验和心理素质测验。在心理健康卫生和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中,要分别建立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研究了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而且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以其独特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巨大的作用,然而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教学形式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因此,探讨高校体育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各类研究和调查数据表明,现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峻。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在日常体育教学工作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作为教育工作者来说尤其重要,而且对广大接受教育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尽早进行,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在高校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深化了体育教育的文化内涵。也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寻找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健康教育已被确定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而大学时期正是学生生理和心理趋于成熟的重要时期 ,因此 ,高校体育应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今天,对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职业、人文、身心等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已成为高职教育的首要问题。本文针对体育教学的特点,运用文献法、分析法,对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实施身心素质教育提出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