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妈祖信仰是东南亚华侨华人的主要宗教信仰之一。东南亚华侨华人的妈祖信仰,具有道教性质,但也表现出某些佛教色彩。东南亚华侨华人的妈祖信仰活动,在很多方面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华侨华人传统宗教及其现代转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根据东南亚有关国家政府和华侨华人社会对华侨华人传统宗教的界定和理解,着重从传统宗教信仰的实质、对象、形式等方面对华侨华人传统宗教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现代转化的主要表现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华侨华人传统宗教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力图从一个侧面说明华侨华人传统宗教与现代化之间的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4.
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日益提高。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的互动也日趋频繁,他们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和文明对话的桥梁,成为提升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华侨华人在经贸、文化教育和政治等方面,促进了中国在东南亚软实力的提高。中国应开展软实力与华侨华人学相结合的研究,加强侨务和外交的合作,追求中国与华侨华人及其所在国多赢的局面,为中国崛起服务。  相似文献   

5.
华侨华人传统宗教伦理的内涵和化定位具有特定性。在华侨华人传统宗教伦理价值系统中占主流地位的是以儒教伦理为主导的中华传统宗教伦理价值观。华侨华人传统宗教伦理的基本理念和价值构成是:孝亲、慈悲、善恶、宽容、诚信、勤俭等。  相似文献   

6.
清水祖师信仰在东南亚地区盛传不衰。通过对这种情况的研究,可以了解到:(1)清水祖师信仰与安溪华侨开始出国同时向海外传播;(2)清水祖师信仰在海外华侨华人社会有凝聚作用;(3)清水祖师信仰的传播范围已经越出了福建省籍界限,在华侨华人社会传播。目前继续在海外传播清水祖师信仰具有如下现代价值:(1)密切华侨华人与祖籍国的联系;(2)促进华侨华人融合于当地社会。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时代的华侨华人文化认同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同问题是学术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很多社会问题乃至社会冲突都与认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华侨华人处在明显的差异语境中,因此他们必定能更真切地感受到认同问题的存在。提出研究华侨华人文化认同问题的设想:首先必须自觉地将它放在全球化的视野当中;其次要探讨华侨华人的"多重文化认同",包括生物族群的身份认同、社区和国家政治身份的认同、语言的和生活方式的认同以及价值和文化取向的认同;在此基础上展开华侨华人文化认同的发生、文化认同的构成要素等相关基本问题的研究,并辅之以具体分析和实证性考察。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新移民不断进入海外华侨华人社会,使得华侨华人文化呈现中国的新文化精神,由大众文化向精英文化变迁,具有开放性、兼容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9.
从闽南移民的民俗宗教信仰、华侨华人社团的艺组织和客居东南亚的闽南台湾艺人南渡演出这三个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东南亚华人音乐与中国闽南音乐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不同社会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传播,宗教也以各种形式和途径向外扩展。这种扩展既包括了正常的宗教交流,也包括了宗教的渗透。对宗教渗透进行科学研究离不开科学的研究方法。从宗教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具体学科视野对宗教渗透现象进行复合分析,消除人为赋予该词的模糊性、神秘性、敏感性,是将其作为一个学术问题而实事求是地开展研究的重要前提,对于实际工作部门制定合理有效的反渗透对策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动态的不可逆性,是自然的历史过程。文化现代化系统的开放性、无数的非线性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成为推动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的动力。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处理好文化现代化系统开放性与封闭性的关系,正确认识文化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多样性,坚持文化现代化进程中主流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以推动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严复与中国文化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其实质是传统政治、文化遇到严重危机,解决的办法是使之现代化。严复是第一位由此双重危机的层面认识这个问题的。他借用西方科学、民主、自由思想,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政治相为表里为中国贫弱之源;以进化论为据,主张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以治本,初步提出了更新中国文化的思路,启动了其后百余年间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思潮。  相似文献   

13.
中国语文教材文化从1904年颁布新学制开始,已进行了长达百年的现代化努力。文章试从本源上理清教材文化的特质,寻找教材文化的现代定位,认为必须破除盲目迷信西方文化中心的观点,也必须破除固守中华文化中心而不思变革的观点。只有更清醒、更理智地将语文教材文化定位在民族与文化上,我们的语文教材文化建设才会真正从语言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上构建中华民族的文化。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选择,历来有国粹主义、全盘西化论、中西调和论这三种不同类型的文化理论。但这三种文化理论都有其局限。因此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上,应该选择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内生或内启方式。这种内动力重启的依据在于传统文化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普世性(普适性)。这种普世性使其很容易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契合,发挥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文化格局的出现,使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显得既必要、又迫切.虽然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几代学人屡经努力,可非此即彼或折中调和的文化取向原则,使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既显得步履为艰,又表现出无所适从的尴尬,要走出这一困境,只有用中国文化海纳百川的博大包容,改变传统的单元思维模式,立足本土文化,提高文化自觉、尊重异质文化的独特性,使中国文化显现多元态势,中国文化方可真正步入现代.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在中国传统化的基础之上和在西方化的影响之下进行的。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现代化与中西化之间的关系,对于顺利推进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前期和中期,对中国文化现代化进行积极探索的集大成者,应当首推毛泽东。他在大力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和经济现代化的同时,系统总结了中国近代以来文化发展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不仅科学地回答了“中国文化向何处去”的历史课题,而且还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提供了诸多富有原创性和启示性的思想,开启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先河。同时,从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文化现代化建设经验的角度审视,毛泽东的这一探索中也存在一些今天看来是一种缺陷或局限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以佛道二教为主的中国传统宗教文化,其对现代休闲的意义与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藉助于宗教休闲文化可提高休闲活动的创造性与建设性,克服非积极的休闲方式带来的负面效果;二是宗教休闲有助于改善休闲者的健康状况,实现身心的和谐统一.发展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需要的现代宗教休闲,应遵循如下原则:以服务社会大众为根本宗旨;与传统宗教的现代转型相结合;保持必要的宗教神圣性和超越性.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可从彻底取消寺庙的门票收费、大力推广普及寺庙休假、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弘扬宗教休闲文化、探索发展宗教休闲文化产业等方面着手,推进现代宗教休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