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时代批判的受众与受众的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观察阐释性的研究方法,探讨受众开展理性批判的意义.受众的批判从学习客观质疑、提倡多元思维、加强认知能力、介入媒介生活等角度探讨受众的批判权力.而批判的受众则从扭曲批判意识、放纵批判言行、滥用批判权力、缺失媒介素养等方面研讨受众开展批判存在的主要问题.受众有批判的权力,但并不拥有发表有悖法律、道德的言论自由.审慎接受信息,理性开展批判是现代成熟受众的基本规范.媒介素养教育有助逐步解决受众开展批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2.
刘霞 《东南传播》2012,(4):78-79
近现代的著名文人学者,如鲁迅、茅盾、巴金、叶圣陶、邹韬奋、郭沫若、沈从文等,都积极投身到编辑出版事业中来,为近现代编辑出版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这些学者型编辑的编辑生涯与编辑成果虽然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在编辑出版中所体现出来的追求和谐完美的理想主义气质却是相同的。近现代出版人在编辑出版事业中追求和谐完美的理念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书刊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书刊的作者——编者——读者的和谐统一;书刊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通过梳理张爱玲与庄信正往来信函发现,庄信正视张爱玲为导师,不但尽可能地为张爱玲的日常生活提供帮助和支持,还为张爱玲的写作生活提供方便和建议;张爱玲则视庄信正为信得过的朋友,毫不保留地对其付出了自己真挚的友情。  相似文献   

4.
《资产阶级财政理论批判》,一些馆将之分入F091.3近代资产阶级经济思想类里。资产阶级财政理论,有英国古典学派财政理论、德国社会政策学派财政理论、凯恩斯主义则政理论等流派。《资产阶级财政理论批判》一书对英国古典学派财政理论等流派进行批判。该书虽然论及资产阶级各学派的财政理论,但这些财政理论仅是资产阶级各学派经济思想的一个方面,它不等同总论资产阶级各学派经济思想。总论性的著作,即是在内容上具有总括性、综合性的著作。反映内容的特殊性方面的著作,属于专论性著作。按照这一原则,《资产阶级财政理论批  相似文献   

5.
王淏清 《东南传播》2010,(1):104-106
近几年来,讲述平凡人家日常生活故事的家庭伦理电视剧越来越受到观众的青睐,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此类电视剧在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叙事特点:一是在主题设置上较为集中,表现在对于传统伦理观念的呼唤以及传统伦理与现代道德的冲撞对接等方面;二是在人物的塑造上以平凡普通的大众人物为主;三是在情节上注重从普通百姓家长里短的琐碎生活中进行构建。《金婚》、《王贵与安娜》、《咱爸咱妈六十年》就突出体现了我国家庭伦理剧的这些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6.
袁薇佳 《新闻知识》2004,(10):29-30
日本学黑田鹏信说,“求真的知识欲的对象有科学,求善的道德欲的对象有道德,求美的审美欲的对象有艺术。追求真善美这一人类的其同的原始本质,既关注科学,又关注人,科学与人是不可分割的。”科学与人的融合是时代性和人类性的追求,将他们各自的精华提升便成为“科学精神”与“人精神”。科学精神体现着“以物为尺度,追求真实、推崇理性、重在获取真知,实现最大功效等等价值和观念体系,而人精神则体现以人为中心追求美好、推崇觉智、重在达就良善、实现最大功  相似文献   

7.
孙藜 《现代传播》2012,34(3):48-53
本文从"讲故事"的角度审视了新闻在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角色——"想像的共同体"的建构与维系。论文通过对《华尔街日报》如何讲故事的分析指出,讲"好故事"意味着记者从报道对象中发掘戏剧冲突和人性因素,并以具体的、贴近受众生活的方式呈现。此种实践要求从业者摆脱对受众的匿名的、大众化想像,将新闻与活生生的日常生活,特别是人们的道德实践建立关联。本文从现代社会转型的角度审视了"讲故事"的历史转换,指出新闻专业化作为新的社会纽带促进政治民主的同时,也可能会妨碍从业者对受众日常生活的接近。本文进而认为,通过讲故事展现新闻的道德力量,是新闻业回应现代社会整合难题的重要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8.
宗秋 《传媒》2018,(9):67-68
民生新闻是新闻报道中的重要类型,民生新闻与民众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新闻报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体现,其出发点都是为民生而呐喊.民生新闻记者要想实现自身的职业追求,体现"以人为中心"的报道理念,为民众谋实事,为民众的权利而呼喊,就需要在报道过程中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以责任意识推动新闻报道;还要有正义感,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理念,做好民生新闻报道;当然,民生新闻记者还要有勇于逆向前行的勇气.  相似文献   

9.
江珊 《大观周刊》2011,(48):15-15
道德的社会行为是社会进度的一种体现,在一个不同的时代与不同的阶级它有着不同的社会道德观念,没有任何的一种道德它是永恒而不变的。然而在和谐的社会中,公民道德行为的培养则需要我们在传统道德中来吸取经验与不足,传统的道德思想经过现代社会的洗礼,才能真正成为和谐社会所适合的道德,才可以快速的、健康的、持续的发展国民精神及经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琼剧是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和美术的一门综合艺术。琼剧服饰历史悠久,积淀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它所体现的是人们对于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的完美统一。琼剧服饰的程式性,主要体现在琼剧服饰的款式、色彩、材质与花纹图案上。  相似文献   

11.
杨泾泾 《大观周刊》2012,(43):66-67
社会的物质发展水平与精神文明的提升相匹配,而道德时时都体现在社会的每一个方面,只有从道德的现状中抓住本质,才能从根本上认识物质与精神的有效统一。通过小悦悦事件引起的对道德的反思和讨论,从内因和外因的角度来分析阐释突发性事件对道德的影响,并指出国家、公民、媒体等社会主体应当履行自己的责任以促进整个社会道德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消费社会语境下的明星广告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消费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兴趣的中心.明星作为消费社会一面令人瞩目的旗帜,不断走进广告,将其符号意义赋予给商品,建构着广告神话,激发了大众追求物质消费和享乐主义价值观的冲动,并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自由意志和对意识形态的甄别能力.  相似文献   

13.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是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下大众文化商品化及标准化的批判。从文化工业理论的经济、技术理性、意识形态及文化学这四个维度来看,网络表演选秀类节目带有浓厚的大众文化商品化性质,在制作过程中体现了商品拜物教、技术主义特征和程式化等制作特点,并出现了艺术本真被破坏、艺术作品灵韵消逝、削弱观众主观能动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琚世颖 《大观周刊》2011,(14):91-91
张爱玲早期的人生经验和文学创作,都明显地呈现出精神分析学说的基调。其主要人物的一切思想和行动,处处都为情欲所主宰,似乎他们的生存是专为着情欲的。这种自觉的文学创作源于张爱玲独特的家庭环境、人文素养、人生感悟和创作氛围,同时也与弗洛伊德的文学创作”利比多说”不谋而合。本文探讨张爱玲的人生体验与精神分析学说之间的关系,论述她在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下,以独特的方式对沪港社会中的都市男女的诸种精神现象如潜意识,变态心理和各种情节进行逼真的刻画和挖掘,显示了她卓越的精神分析才能,从而开辟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精神分析之路。  相似文献   

15.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媒体的立场、责任、影响力,乃至舆论导向等等,都能通过评论很好地体现出来。随着新闻竞争的日趋激烈。现代媒体对新闻时效的追求,不仅使通常意义上的独家新闻趋于萎缩.也使报纸在这一竞争中越来越不占优势。评论,则成为近年来新闻竞争的一个焦点,为报纸抢占舆论制高点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相似文献   

16.
古代社会咒骂货币是换走了自己的经济秩序和道德秩序的辅币。……现代社会,则颂扬金的圣杯是自己最根本的生活原则的光辉体现。——马克思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描述了在简单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人们对金钱的不同态度。如今,在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变中,我们同样经历着新旧价值观念的碰撞和冲突。作为直接反映社会经济生活的经济报道,在反映商品经济对旧的思想观念的冲击中,自身的价值观念也在受  相似文献   

17.
新闻的人文关怀,主要指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是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各种需求的肯定。新闻报道作为及时准确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中,要想进入真正的人文视野,需要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地渗入人文关怀:不仅应从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角度、从物质的层面上体现对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关怀,还要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从道德与知识的层面上体现对人的关怀,更应从文化的角度、从思想和情感的层面体现出深刻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电视文化时代的来临,电视节目成为人们生活中一大娱乐重点,为了更好地取得经济与社会两大效益,电视节目对新闻编辑的内容审核更为严苛。本文针对电视新闻需求的三大特性,基于受众需求,对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策略进行探讨。1.受众对电视新闻的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进步,从追求物质丰富,到对社会发展的了解,这就很好地体现了受众对电视新闻的追求,这种需求大致体现三大特性上。1.1新闻的信息性  相似文献   

19.
周岚琼 《大观周刊》2011,(21):45-46
在中国社会激进的现代性浪潮的格局下,鲁迅和沈从文以不同方式参与到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内涵的完善中去。鲁迅站在现代文明知识体系的立场上来批判传统,要求该“改造国民性”和精神解放;沈从文则一种“反现代文明的现代性”的姿态,希望以自然人性来实现民族精神重造。尽管关注视角不同,但殊途同归地为丰富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内涵做出了巨天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是中国书籍装帧设计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时期。艺术设计家们秉承"批判继承"的原则,对书籍装帧设计进行了一系列革新,使之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面貌。而意境作为东方美学中传统、特有的艺术创作追求,则在该时期的书籍装帧设计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意境深远的佳作。本文从意境和该时期书籍装帧的发展概况谈起,就其中的意境表现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