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记者镜前采访的“潜在形象”湖北三峡电视台张建红镜前采访,也称屏幕前采访,是指电视记者在摄像机镜头前进行现场采访(包括现场播报)。“电视屏幕把记者的镜前采访一览无余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感到真实、可信。同时也把记者的采访能力、新闻业务水平一览无余地呈...  相似文献   

2.
季翔 《新闻三昧》2001,(8):21-21
一名合格的电视记者,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作深度采访时,要善于沟通、交流、挖掘出采访对象内心深处的、不肯轻易流露的、最真实的东西。要达到这样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就要求记者善于营造一个良好的采访氛围,从而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形象。这形象既是记者的自我形象,也是记者采访对象眼中的形象。这形象怎么样,关系到采访对象能不能接受你,从而决定能不能产生交流和沟通。  相似文献   

3.
关于“预采访”的概念理解一般来说,文字记者的采访可以笼统地看做是为写作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是为完成某一文字作品所做的必要准备。电视记者的采访则复杂一些。电视记者的一部分采访被称为“镜前采访”。这部分采访被摄录设备“记录”下来,通常就直接用作节目的素材,成为节目的重要构成。如现场报道、人物专访等,其所展示的就是一个完整的电视采访过程。可以说,镜前采访是电视采访最具特色的部分,它使记者的采访由单纯的采集手段,部分地转变为报道传播的一种表现形式。另一类采访则与文字记者的采访相类似,它一般无需电子摄录设备…  相似文献   

4.
“怎样树立好出镜记者的采访形象”。本文仅从三方面谈电视出镜记者树立良好采访形象的方法和途径。把握观众的审美度,塑造良好的形象 电视记者镜头前的采访,将记者的采访过程和形象暴露无遗的袒露在观众前面。此刻他的角度具有社会性,代表的是电视台和观众,不仅关系到采访任务的完成.还会直接关系到观众的心理。  相似文献   

5.
李蓓 《新闻实践》2009,(3):62-64
记者出镜,是指电视记者在采访现场的镜头中出现自我形象的工作方式.恰当的记者出镜,可以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现场感强"的独家优势.要想镜前表现出色,记者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如不能成功驾驭所有角色,将会出现角色失败、角色意识不清及角色冲突等问题,社会学统称为角色失调.  相似文献   

6.
采访是新闻记者为进行新闻报道所作的了解客观情况的活动(见艾丰《新闻采访方法论》第10页)。无论是报纸新闻的写作,还是广播、电视新闻的制作,都离不开采访。相对于报纸新闻和广播新闻的采访,电视新闻的采访有其鲜明的个性,其突出标志就是“镜前采访”。本文所探讨的“电视新闻的采访问题”准确地说应该是“电视新闻的镜前采访问题”。“电视新闻的镜前采访”(下文提到的“电视新闻采访”、“现场采访”或“电视采访”指的都是“电视新闻的镜前采访”)以其符合电视媒体特点,现场感强,更加形象、生动、逼真等优势,受到了电视记…  相似文献   

7.
刘瑞雪 《青年记者》2008,(11):28-29
提问,是新闻采访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对电视记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电视采访最突出的标志就是镜前采访,电视报道将记者和采访对象的交谈和盘托出.  相似文献   

8.
电视记者屏幕形象的确立,是人们通过越来越多的电视传播实践认识到的。我认为,从采访学的角度讲,可以把电视采访分为屏幕上采访和屏幕后采访,镜头前采访和镜头外采访。现场报道采用大量的屏幕上采访,不仅是一个采访方法问题,而且是一个信息传播问题。本文试从电视传播特性出发,探讨现场报道与电视记者屏幕形象的内在规律。一般认为,电视新闻第一代模式是口播新闻,第二代模式是图像加解说词,第三代模式就是现场采访报道。在第二代报道模式中,已开始出现电视记者屏幕  相似文献   

9.
当电视记者手持话筒和采访对象一起出现在电视画面中时,记者的形象便成为评判电视节目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在“形象”这个词的理解上显得过于平面化、表层化,没有立体地、深层次地来把握它。既然是采访,记者免不了  相似文献   

10.
潘旭光 《新闻窗》2014,(2):75-75
一、电视记者新闻采访概述 1.电视记者新闻采访的内涵新闻采访工作是电视记者的日常工作,新闻工作者要掌握一定的提问技巧,在采访过程中获取更多的新闻事实,进而提取其中的有效信息,为新闻的后续工作打下基础,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1.
新闻摄影是形象的新闻报道,摄影报道和文字新闻、口语广播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它是通过可视形象传递新闻影响读者的。那么,如何突出形象、增加新闻照片的形象语言呢? 诗人是要在用字上下功夫;歌唱家每天要练嗓子,要在唱腔上下功夫;书法家要在挥毫上下功夫。摄影记者在采访中则要在形象上下功夫,要善于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形象观察,研究形象的表现力。运用形象思维,就是要“用形象来思想”,“凭借形象  相似文献   

12.
叶旋 《新闻传播》2009,(7):30-30
提问是新闻采访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于电视记者来说尤为重要。采访过程的本身就是新闻的组成部分,因此要提高电视新闻质量,就必须重视提问,把提问作为一种艺术技能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让电视记者从摄像中解脱出来,从镜头后走到‘镜头前,是电视新闻的一种进步和必然。令人遗憾的是,如今能在镜头前采访自如、施展风采的电视记者并不多。我们荧屏上的绝大部分电视新闻,依旧是画面加解说的模式,很少看到记者在镜头前活跃的身影,也听不到记者生动的采访声音。有的新闻固然有采访镜头,由于记者提不出精彩的问题,被采访者便无视他们的存在,兀自对着镜头说话。所谓的电视记者,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会议新闻常常会出现在报纸、电台、电视台的重要位置,但如果左一个“拉开帷幕”,右一个“降下帷幕”,一串串的人名,千篇一律的套话,千篇一律的画面,则必然让人乏味。因此,会议报道必须创新。 所谓会议报道创新,即从浩繁的会议内容中发掘有新闻价值的新鲜东西加以报道。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复杂的,相互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正如工作并不等于新闻一样,开会也决不能与新闻划等号,但在一些重要会议的报告、发言、决议、典型材料以及会上所发生的事情中,很可能藏有“含金”的新闻事实,而这则要求记者具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善于发现。对于电视记者来说,这功夫主要体现在“挑”、“等”、“抢”上。 挑:面对复杂、纷繁的客观事物,电视记者应该具有敏锐的政治眼光,精心选择最能反映本质的适于形象表现的  相似文献   

15.
镜头前采访是电视采访的重要形式之一,它直观自然、现场感强,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同时它对新闻现场和采访人员等方面的要求较高,因此难度也比较大。电视记者要做好这篇"文章",必须懂得镜头前的采访技巧,掌握其中要义。  相似文献   

16.
用心灵倾听百姓心声、用双脚展开田野调查、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为观众奉献接着基层“地气”、带着记者情感体温的新闻报道。这是电视记者“走基层”蹲点采访的使命和情怀。“走基层”蹲点采访作为新闻工作者践行“四力”的主要方法和途径,不仅代表着一个媒体的社会责任,更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坚持人民路线的生动诠释。本文对电视记者“走基层”蹲点采访报道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对于电视记者而言,现场思维反应能力是采访成功的关键。提问,是电视记者最基本的能力,作为一个采访节目的中心人物,需要熟练运用各种提问方法和技巧。对于一篇报道是否成功,与电视记者密不可分。本文对电视记者新闻采访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明确电视记者在采访中的作用,探究电视记者在提问中如何运用的方法和技巧,希望能给广大电视新闻记者作为参考,使其提升更好的采访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的电视新闻采访活动中,许多电视记者都有这样的体会:采访老的典型单位或典型个人,难以发现有价值的新闻,往往是老报道的翻版,或是~些平庸之作。为什么?这里有一个熟视无睹的问题。怎样解决?笔者通过认真学习第20届中国新闻奖电视消息获奖作品,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如何揣摩用“孩童般的眼睛”和“聪明长者的眼光”,  相似文献   

19.
电视现场报道是发挥电视特点和优势的一种报道形式。电视记者在现场进行即兴的口头报道,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和纪实性,使观众能观其真人、听其真声、知其真事,从而增强了观众对其报道的可信性和参与感。作电视现场报道,电视记者必然出现在闪闪发光的荧光屏上,把“自我”呈现在观众面前;同时,电视记者又要在采访中自如地调度各种视听表现因素,力求将出色的报道奉献给观众。  相似文献   

20.
运用电视画面,把具体的、可视的、典型的形象展现在受众面前,是电视记者传播信息的特点。事实上,正是由于电视记者通过这种逼真的、生动的形象再现生活所产生的纪实性和真实感,使电视新闻成为诸大众媒介传播效果中最具影响力的佼佼者。 电视新闻的传播优势对电视记者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视记者在发挥电视新闻传播思想,再现生活的强大威力的过程中,必须善于驾驭自己在不同场合,或同一场合不同侧面中所充任的各种角色。因为只有如此,电视新闻这个传播效果威力无比的大众传播形式,才能对社会产生更多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