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实的艺术领域里(包括文学艺术领域)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真正的艺术作品并不为当时的人们所理解和接受,甚至,在当时的人们的眼里,这些真正的艺术品是“异端”,对之怀有敌意,施以拒绝.当罗丹沥尽心血历时七载完成他那尊举世闻名的巴尔扎克塑像时,由于在创作手法上对传统模式的大胆突破,招来举国嘲骂.直  相似文献   

2.
史诗般的长篇巨著《悲惨世界》从1845年动笔,到1861年完成,它是凝结着雨果16年心血的辉煌大作。作品通过对主人公冉阿让、芳汀、珂赛特悲惨命运的描写,揭露和控诉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血腥与残暴。  相似文献   

3.
标点也传情     
崔平姗 《阅读》2006,(3):20-21
星期天的午后,聪聪和小书虫正在津津有昧地读着《只有标点的书信》。故事说的是,法国浪漫主义大作家雨果把《悲惨世界》的书稿投给一个出版高,可是一直没有消息:于是雨果写信给出版商询问作品的命运,全信仅有一个标点“?”。出版商接信后心领神会,随即回信,也只有一个标点“!”。不久,轰动坛的《悲惨世界》问世了。  相似文献   

4.
<正>清代华宁陶白釉三教合一塑像这是一件内涵丰富、构思巧妙的陶塑作品,观音、玄武大帝、文昌帝君被组合在一起,当地民间认为这组神像代表佛、道、儒三教合一,构思奇巧,人物场景搭配得当,表达了云南当时宗教信仰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比较法国作家雨果和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都是基督(东正)教徒,都以社会底层人物为主角,关注"小人物",倡导自由、尊严、博爱、使命。但他们的文学风格却是完全迥异的,一个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者,一个却是典型的现实主义者;一个以宽广的视野记录着社会全景,一个却以深邃的笔锋刻画着人心全像;一个宣扬世俗的人道主义,一个却崇尚宗教式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6.
孙犁是一位有独特风格的作家,他善于“从生活的散文中抽出生活的诗,用这生活的忠实描绘来震撼灵魂”.孙犁的小说始终梦魂牵绕着冀中平原的白洋淀,他以充满诗情画意的笔触展现了那片根据地人民艰苦卓绝,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情景和此中凸现出的人情美、灵魂美,所以人们常常把他的小说称为“诗化小说”.孙犁小说中的诗情画意,至少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一是作品中充溢着一股诗一样的激情;二是浓烈的激情与人物描写融合在一起,使作品深蕴着劳动人民的人情美和人性美;三是作品洋溢着诗歌那种富于想象、夸张的浪漫气息.一、情感投入方式的自觉孙犁是个极富感情性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始终涌流着一股激情,时或象奔腾不息的川流,酣畅淋漓地倾泻;有时又像潺潺的溪水平静地流着,柔和而滋润.这使得他的作品仿佛有一股袭人的力量,紧紧地牵引着读者,让人迂回于作品深层的情感漩涡中.孙犁自己也非常强调作品中的情感,他说:“情  相似文献   

7.
《死囚末日记》是雨果早期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采用日记体,用第一人称细致入微地刻画出一个死囚从被判处死刑到等待行刑期间内心承受的煎熬和折磨。雨果希望用自己的文字引发人们对死刑问题的思考,控诉当时法国社会的罪恶。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发展冲击着人们的生活,这使得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不断的发生改变,这一时期出现了大批的作家,他们开始关注现实中的人和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便是刘震云的写实小说《一地鸡毛》,它展现了现实生活中知识分子的生存状况,并揭示了知识分子在这种经济发展状况下的价值取向失控,这本小说着重展示了知识分子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9.
张洁 《阅读》2005,(10)
一如曾经的每个假期,女孩在完成了当天的作业后就倒入沙发,置身于快乐的阅读中。此时,女孩正读着《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它出自卓娅和舒拉两姐弟的母亲——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之手。她的这一对儿女,在反对德国侵略者的战争中先后牺牲。女孩完全被作品吸引住了。作者笔下的异国村庄和田野是多么令人心旷神怡。而卓娅和舒拉的成长故事更加深深地吸引了女孩。女孩是多么喜欢卓娅啊!以至于情不自禁地将书中的精彩片段摘录在笔记本里。比如作者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的叙述:“他知道孩子们用最大的尺度衡量一切:勇敢,他们喜欢不顾一切的;友…  相似文献   

10.
吴应海 《阅读》2014,(39):18-20
<正>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人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它就像一面镜子,能最直观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和品行。心理描写就是运用恰当的方法,来对人物内心的这种思想活动进行描写,把人物内心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以此来凸现人物性格,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1.
茅盾、巴金同是中国现代文坛上的著名作家.这两位文学巨匠在创作的许多方面尽管呈现出很大的差异:一位是那样冷(冷静),一位是那样热(热情);一位是那样充满理智,一位是那样包含激情等等,有趣的是,他们在审美旨趣上的鲜明对立和反向追求,都结下了令人瞩目的艺术硕果.茅盾和巴金是各自凭借着自己在理智和情感方面的优势强化了艺术的某种性能和特征.与此同时,在创作之初、在创作内容上,他们却有着相似之处.那就是在1927年,这两位文学家几乎同时开始了他们各自的文学创作生涯,他们自觉地吸吮着“五四”时代的精神乳汁,并且力图使自己作品的人物形象散发出浓烈的时代气息.当《小说月报》先后连载了他们的小说作品时,茅盾、巴金这两位小说家的名字便升腾于中国文坛.之后,他们各自以《虹》和《家》这两部反映“五四”时代妇女命运的长篇小说奠定了自己在中国文坛的突出地位.于是,两个时代女性——梅(茅盾  相似文献   

12.
江南士风对周瘦鹃早期的翻译作品影响深远,具体体现在翻译作品的主题选择上以"情"为尊,翻译风格方面尚"雅"求精。在翻译方法上通过增译、归化等手段来增加文本的信息量,渲染情绪,塑造意境,实现其"尊情尚雅"的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13.
“多余人”这一艺术形象在俄国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曾频频露面,影响巨大。然而,他们终究“渐渐褪色并渐渐消逝,”“在死寂中,象坟墓上的塑像。”六十年代后,“多余人”一直沉寂,直至二十世纪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又几度沉浮。为什么他们会在短短的两个世纪中几起几伏呢?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如果以此观点来  相似文献   

14.
周剑 《职大学报》2013,(3):53-55,29
雨果的著名小说《巴黎圣母院》塑造了副主教克洛德这一形象,书中写出了"人性"与"神性"的冲突,体现了宗教与爱情永恒冲突的主题,被赋予了爱情悲剧美的内涵。这些艺术形象具有深刻的社会价值,凸显了作品的反封建、反宗教的人道主义主题,无情地揭露了中世纪宗教的黑暗,宗教脱离了人更会走向反面与极端,成为制约人的枷锁。  相似文献   

15.
试论苏轼咏叹人生作品的美学风格王兰苏轼是北宋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诗文创作中存在着大量的参悟人生的篇章。在这类作品中,作者淋漓尽致地展示了生命意识的复杂体验,深刻地反映了走向消沉的士大夫阶层对生命意义的失望和无可奈何,同时也反映了他们祈望从这种失望和...  相似文献   

16.
朱璟 《美育学刊》2021,(4):61-68
关于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研究者们已多有关注与探讨,但对于与此密切相关的中国艺术对生命的尊养之功,却少有系统的论述。其实,中国文化传统中一直有以艺术来养护生命的思想观念与生活理念,即“游艺尊生”的价值观。先秦儒道二家在道的本体层面思考艺术与宇宙自然、人类生命的同根共生,其论说构成了“游艺尊生”的思想渊源。两汉魏晋以后,随着文士们对自我生命体验的关注,他们越来越重视现实生活中身心状态的自得自足,类似表述构成了“游艺尊生”的主要话语。及至明代,随着参与养生的文人群体的扩大与养生需求的增加,高濂完成了把艺术物事融入养生专书的创举,标志着“游艺尊生”思想及内容建构的明确成型。  相似文献   

17.
《阅读》2005,(5)
走进缤纷灿烂的五月,感觉是那样的如痴如醉:鸟儿争鸣,花儿争艳,洋溢着火热,飘荡着欢悦。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十六世纪古老的希腊雅典城。在公爵忒修斯的婚礼正忙碌而快乐地准备着的同时,两对青年人的爱情纠纷也闹腾得难舍难分,他们相继来到了一座茂密的森林。在那里,年轻的恋人,善良的仙王,娇娆的仙子,调皮的小精灵,为我们上演了一出令人捧腹,如梦如幻的喜剧。你知道这是哪部名著吗?你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你知道他还有哪些闻名于世的作品吗?知道的话赶紧来信吧!  相似文献   

18.
接受美学理论打破了传统的把作者、作品当作中心的理论范式,确立了读者在文学接受中的中心地位。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这一技术支持下,结合接受美学原理,大学语文教学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9.
在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文学遗产中,优秀的民间文学是一颗闪着异彩的璀灿明珠。千百年来,它滋润着五彩缤纷的中华文苑,为培育我们民族的优秀品质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它所具有的审美教育功能,是其他作品难以比拟的。即使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新人的今天也是如此。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已充分地注意到了这一点。比如1991年新版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民间文学作品的比例比原版的还大,这主要是民间文学本身具有的特殊美育作用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北欧各国各民族民主独立运动的蓬勃发展,民族民主意识的逐渐觉醒,这使得文学家们和艺术家们产生了摆脱外国文化统治的想法,他们强烈地要求建立适合本国民族的文化。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大量地运用了本民族的民间音乐素材,其中大部分的作品都深刻地反映着本民族的历史和人民生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这对以后的欧洲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