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紧急避险是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但在紧急避险中损害的利益等于保全的利益也不一定是紧急避险过当;损害的利益小于保全的利益未必就不过当。紧急避险过当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要根据犯罪构成要件来衡量和认定。绝大多数紧急避险过当不构成犯罪,紧急避险过当一般属于民事侵权行为或意外事件,应按民法有关规定处理。  相似文献   

2.
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合同成立不一定生效。合同如果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要件 ,就是无效的 ,就不具有法律拘束力。无效合同因具有违法性 ,所以当事人不得依据合同实际履行 ,否则将承担违法的法律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不仅对无效合同的认定提供了具体标准 ,也对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作了相关规定 ,在处理案件时应予适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纠纷日益增多。这类案件在审理中与其他经济纠纷案件相比,一般来说事实比较清楚,法律关系也比较简单,容易引起争议的大部分都发生在对担保人责任的认定上。在1995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实施以前,最高人民法院曾于1994年4月15日下发了《关于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有关保证的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相似文献   

4.
紧急避险制度根源于古老的刑法格言“紧急时无法律”,刑法之所以规定紧急避险制度.主要是基于在某种紧急状态下,两种合法权益不能同时并存,法律要同时保护这两种利益已是不可能,要求公民忍受危难也不具备现实性。而参与社会共同生活的各成员都有一定的以牺牲自己一定利益来拯救陷于危难中的其他社会成员的义务。因此,特定情形下不得不采取的侵害他人利益(包括及其特定情形下牺牲他人生命)的紧急避险措施,法律不应对该种侵害行为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5.
紧急避险是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正当行为之一,但对于避险的限度条件并没有作出规定,造成了司法操作上的空白。从紧急避险的本质来看存在衡量合法权益的标准不明,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的问题。在法条中应该明确规定,在两个相比较的合法权益等值的情况下也成立紧急避险,应同样适用紧急避险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第63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为依据依法作出裁判”。这条规定基本确立了在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认定案件事实的基本要求就是法律真实。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发展,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有关文学作品角色的知识产权案件,这些案件难以用《著作权法》作出判决,其中典型案件如金庸诉江南案.2020年《著作权法》通过第三次修正,规定了开放作品类型和合理使用条款的边界,从原来的法律认定改为司法认定.法院得以借此修改,在文学作品角色侵权案件中做出更加适合社会发展和市场规律的判决.  相似文献   

8.
显失公平作为可撤销法律行为的原因,如何认定,包括《民通意见》72条在内的诸多法条规定并不详备。司法实务中一些特殊因素的考量,对具体案件的公正认定,有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出台,统一了我国法院审理涉外代理案件法律适用的标准。由于我国司法实践匮乏,加之实体法对代理及涉外代理概念界定模糊不清甚至前后矛盾,导致我国法院在审理涉外代理案件适用法律方面出现困顿甚至司法惰怠。为保证涉外代理法律制度有效准确实施,我国有必要借鉴海牙国际私法会议《代理法律适用公约》中有关条款的规定,以出台单行法或以司法解释的方式,明确界定涉外代理法律制度的适用范围,以突破因立法缺陷导致的司法困顿。  相似文献   

10.
"黑白合同"现象在建设工程领域普遍存在,其产生根源既有市场原因,亦有体制因素。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并未明确指出"黑白合同"的效力应如何取舍,司法实践亦未有明确的标准,造成建设工程领域法律适用的不确定性"。黑白合同"往往规避相关法律法规,应针对"黑白合同"规避的规范性质,区分效力性规定与取缔性规定,具体分析"黑合同"与"白合同"的效力。应结合合同无效相关理论与《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21条的规定来具体认定。针对"黑白合同"的效力问题,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建议最高人民法院以案例指导的方式,针对实践中各种形式的"黑白合同"纠纷,具体认定合同效力,形成统一的法律适用标准。  相似文献   

11.
股东资格的认定是公司法诉讼中经常涉及的问题。在许多诉讼中,股东资格的正确认定是解决这类纠纷的前提。本文重点研究股东资格认定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及基本规定。  相似文献   

12.
在对中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进行纵向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从诉的合并角度对中国附带民事诉讼模式进行了反思。作者对中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存在价值提出了质疑,认为该项诉讼制度必须适时改造,而最适合中国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改造的路子是在坚持"选择审理模式"的前提下,建立"移送民庭审理制度",对应当纳入"移送民庭审理"的案件范围,建议采取列举式和概括式相结合的立法技术,在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中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3.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非货币性交换业务,按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将换入资产入账价值分为按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计价两种方法,其中按账面价值计价的规定与现行税法有较大差异。对以账面价值为计价基础的非货币性交换业务与现行税法规定进行比较分析,有利于探讨其相关税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于刑法溯及力和既判力的关系,理论界存在不同认识,各国立法也有不同规定。不同的认识和立法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对二者关系采取有限的相关原则,能够在兼顾可实行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刑法人权保障的价值追求。我国的相关立法规定也应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当前对见义勇为行为人权益的保护主要是通过适用民法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的。但是,事实证明民法规范对见义勇为行为人权益的保护存在严重的缺陷。而出现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没有准确认识和把握见义勇为的法律性质。见义勇为在本质上是公法性质的,只有通过行政法对其进行保护,才能达到对见义勇为行为人权益的充分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法治建设事业需要坚实的法律信仰基础。从法律认知、法律评价和情感、法律行为表现等方面进行的实证调查为我们揭示了法律信仰的一些实际情况,这是理论推演难以完成的。法科学生法治意识增强的正面表现昭示了法治建设和法学教育的希望。同时现行法律实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法律应"信仰"或是"工具"模糊认识是法律信仰树立的重重障碍。针对这一状况,法学教育应从强化法律知识学习、认清法律实践和法律信仰的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7.
浅析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及其价值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问责制是在政治学、公共行政学以及法学等诸学科的理论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的责任追究制度。它有其内在的价值理念,即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有限政府。  相似文献   

18.
完善法定竞业禁止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竞业禁止有二种形式:一是法定竞业禁止,另一是约定竞业禁止。本探讨的仅限于法定竞业禁止,即当事人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产生的竞业禁止义务,并于法定竞业禁止在我国的《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均有相应规定,但立法于粗,可操作性不强。本有我对性地从法定竞业禁止的主体、客体及法律责任方面提出了加以完善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举证责任倒置是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中的一个特殊内容,在司法实践中正确运用的前提是举证责任倒置在证据制度中的正确定位,并明确在举证责任倒置的民政部下,不同类型案件中被告的举证责任范围;在我国现有的实体法和程序法中,关于举证责任置适用的案件类型范围之规定过于狭窄,已不能全面解决在司法实践中日渐突出的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