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笼统地说,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施可分为直接道德教学和间接道德教育两条途径,二者可分别对应于传统道德教育和现代道德教育。因此,人们常常把直接道德教育等同于权威主义与灌输,对直接道德教学持排斥态度,并把道德教育的许多失误归之于直接道德教学,片面强调间接道德教育,这必定会影响德育课程的实施,削弱德育的实效。因此,本文主要对直接道德教学的内涵、现实性及其限度进行审视,以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直接道德教学,发挥其德育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日本学校德育的途径比较灵活,实行的是“全面主义”的学校德育,即通过学校的整个教育活动,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道德教育,提高道德教育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的地位。直接途径有开设道德课,间接途径有各科教学渗透德育、特别活动实践德育、隐蔽课程——潜移默化影响等。  相似文献   

3.
笼统地说,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施可分为直接道德教学和间接道德教育两条途径,二者可分别对应于传统道德教育和现代道德教育。因此,人们常常把直接道德教育等同于权威主义与灌输,对直接道德教学持排斥态度,并把道德教育的许多失误归之于直接道德教学,片面强调间接道德教育,这必定会影响德育课程的实施,削弱德育的实效。因此,本文主要对直接道德教学的内涵、现实性及其限度进行审视,以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直接道德教学,发挥其德育的功效。一、直接道德教学的含义提倡直接道德教学是威尔逊道德教育理论的一大特色,他把直接道德教学界定为“向学生直…  相似文献   

4.
笼统地说,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施可分为直接道德教学和间接道德教育两条途径,二者可分别对应于传统道德教育和现代道德教育.因此,人们常常把直接道德教育等同于权威主义与灌输,对直接道德教学持排斥态度,并把道德教育的许多失误归之于直接道德教学,片面强调间接道德教育,这必定会影响德育课程的实施,削弱德育的实效.因此,本文主要对直接道德教学的内涵、现实性及其限度进行审视,以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直接道德教学,发挥其德育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工读学校的学校德育经常遗忘、远离真实的学生生活,尤其是"问题学生"的真实生活,片面地用科学技术、工具理性、道德灌输来入侵学生的生命世界.工读学校内部的德育更多是一种直接的道德教育.在工读学校,直接的道德教学必须转向间接的道德教育,实现全方位德育,营造全方面的德育环境是关键,在工读校园生活中和学科教学中渗透全方位的道德影响,工读学校的德育才有前途.  相似文献   

6.
道德的道德教育:学校德育的伦理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学校德育中存在着大量“非道德”和“不道德”因素。“非道德”的道德教育主要表现为非道德因素对道德的渗透、异化,甚至是直接取代;“不道德”的道德教育主要表现为有违道德基本精神的道德灌输和悖离道德基本原则的道德欺骗。“非道德”和“不道德”的遗德教育容易模糊德育的内涵和外延。引发学生的逆反、戒备和敌视心理,不利于学校德育的有效开展。确立道德的道德教育观念,让道德教育回归到道德的范畴之内,以合乎道德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在学校教育中,实施德育的途径主要有:一是对学生进行直接的道德教学,即通过专门的德育课系统地对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理论;另一种是间接的道德教育,主要通过教师学科教学和校园文化生活等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因此,学校加强德育工作的一个环节便是充分发挥包括英语在内的学科的德育功能,德育的渗透又将促进教学效果的改善。下面就如何在英语学科教学中,从教师、教态、教法、教材等方面进行德育渗透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8.
德育内容指在学校开展德育时,用什么样的政治思想、道德准则及其思想体系去教育、培养学生,它是依据德育目标的要求加以选择和设计的,是德育目标要求的具体展示,也是德育本质的直接反映。当前学校德育需要什么样的内容体系,它包括哪些方面?结合学校德育目标和德育实践,我们认为,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内容的基本框架是五要素,即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教育,进行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环境道德教育,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道德认识、高尚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法纪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培养他们具有法律观念和遵纪守法的品质,知法、懂法、守法.并且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心理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性教育、咨询性教育和良好行为训练,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他们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白丽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1):80-82
目前中职学校德育效果不理想,有必要进行反思并确立新的道德教育哲学取向:道德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有精神追求和懂得生活意义的人;对生活意义的求索要建立在道德价值引导和道德自主建构相统一的德育过程中;生活德育是道德价值引导和道德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源泉;生活德育的重要方法是为学生寻找生活的榜样;提升学校德育的基础是德育教师、学校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论道德教育及其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道德教育中存在着道德教育与德育概念混同,注重道德知识灌输,缺乏道德实践等问题。优化道德教育环境,建立道德调控机制,改革学校德育方式,培养道德生活主体的道德教育模式,对我国现阶段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德育实效通常被误解为学校专门德育队伍所从事德育工作的实效,这极大地影响了德育实效问题的反思和解决。伦理学新成果表明,道德是社会生活实践的一种品性,道德教育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实践。推而论之,学校德育也不能脱离学校所有教育者所从事的活动,德育实效实质上是学校所有教育者所从事活动的道德性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12.
在落实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纳入课程体系之中,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来开设。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其实施的途径除了专门的道德教学之外.主要是通过各科教学来间接实现的。这种间接的道德教育是各科老师借助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氛围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渗透。  相似文献   

13.
学校道德教育的道德性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道德教育并不具有天然的道德合理性,在德育目的、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和德育评价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合道德的现象,都可以也应该进行相应的道德评价.实现“道德的学校德育”是对学校德育进行道德性审视的一个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学校德育现状,指出学校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脱离是造成学校德育困境的主要原因。生活德育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道德的生活而进行的德育,是实践性德育。提出了生活德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德育教育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在生活中关注德育主体的现实需要,培养生活中的德育主体。  相似文献   

15.
阐明当前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主要弊端;论述道德教育是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品德的主要外部条件和重要手段,道德修养是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品德的关键和归宿;论证外部教育和自身修养的有机结合是有效的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由重政治教育转向重道德教育学校德育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这些内容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各项教育内容既不能完全割裂开来,又不能相互替代,它们统一于德育目标之中。21世纪的德育必将在以下两方面得到进一步加强:一是道德人格教育。道德人格同道德规范相比,是更深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道德性,是社会的道德性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人类社会是道德的,而教育又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所以说教育是具有道德性的。教育的道德性体现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方面,可以通过坚持人本的教育思想、将直接道德教育与间接道德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教育者的示范作用和营造充满道德精神的教育环境等方式来提升教育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8.
在失落中探索学校德育的求是精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学校德育中的形式主义、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等不良教风和学风,严重影响着育德的实效,青少年道德情感的纯洁性以及信仰、理想、生活道德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危机。学校德育在多元文化冲突的现代道德环境中,与潜隐性德育、逆反的德育并存的事实,则深刻地表明德育迷失了其赖以生存的求是精神。真正弘扬实事求是的精神,必须从实质上而不只是形式上加强与改进学校德育,不仅德育之德的内容选择、德育之育的策略探索都需要正视事实、锐意求是,而且必须百倍关注育德者的自身人格的求是品质。我们的学校德育尽管不乏形式上的重视甚至也创造了繁…  相似文献   

19.
日本是当今世界上一个谁也不能忽视的国家。日本学校德育的发展也经历了纷争与融合,几经重视、不重视与重视的多次反复,最终确立了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它的发展与变化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对今天中国的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启迪。通过对日本道德教育的嬗变、德育方法及内容和目标的变化等的探讨,指出:研究日本的道德教育并非是说日本的学校德育是无可挑剔的,而中国的道德教育是一无是处的,但学人之长,补已之短,这对于提高国人的道德教育的效果总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20.
历史教学在德育渗透中的战略地位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也的根本目标之一是教育人民尤其是青少年,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要达成这个目标,历史教学具有其独特的德育功能优势。它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渗透形式,对学生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革命理想的教育;共产主义品德的教育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健康的熏导,过优良好的道德素质。古往今来,历史被作为道德教育内手段加以利用。赫尔巴特强调历史学科是陶冶道德品性的重要手段。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教育,实际上都很重视教育的功能。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