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的公共性与政府干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作为实施高等教育与知识创新的组织,具有高度的公共性。大学的公共性及其特点与实现方式,决定了政府干预的合法性与限度。  相似文献   

2.
公共性问题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拷问政府和社会组织职能的一个热门话题,大学公共性因为大学走向社会中心而倍加受到人们关注.公共性是大学的本质属性,那么,是否只有公立大学才能保证大学的公共性呢?通过市场融资方式获得收入,大学是否就意味着一定会丧失公共性呢?这些现实问题需要我们求解.从历史比较视角观察,达特茅斯学院案对私立大学合法性的裁定,使美国私立大学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也促进了高等教育的繁荣和兴盛,并认同了私立大学的公共性品质;而英国灯塔制度演变说明,产权界定降低了市场外部行为的交易成本,公共产品不仅可以由政府来提供,私人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有可能具有比政府更高的效率.大学的公共性价值更多是秉持为公众服务的理念,只要把服务私人目标和服务公共目标更好地结合起来,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共同力量,大学可以有效催生公共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公共管理的视角通过对高等学校的公共性及高等学校提供产品属性的分析.确立了政府通过公共政策对大学进行干预的范围与界限;在此基础上,探析大学实现公共责任所需的外部保障条件;以及政府如何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通过公共政策干预确保大学公共责任的实现.从而保证政府实现对高等教育公共管理的目标与高等学校自身发展需要的相互协调与统一。  相似文献   

4.
公共性是公共伦理的核心价值观.公共性要求政府以维护与实现公共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运用公共伦理为公共活动提供伦理规范和评价标准.目前我国尚存在较为严重的政府公共性流失现象,例如寻租行为、部门利益化、地方保护主义、公物私用等等.实现政府公共性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要从伦理角度对政府公共性流失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在行政文化、公共政策、公共伦理制度和行政主体的层面上找出治理政府公共性流失对策,从而彰显政府公共性,维护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5.
政府干预民办高校时,应需要权衡民办高校事务的公共性与自治性。现实中政府干预民办高校存在干预过度、干预不足、干预手段单一等种种失范现象。政府干预失当,是当前政府管理理念、职能转变滞后以及民办教育法规政策不完备等因素影响的结果。当前政府应切实转变政府管理理念和对民办教育的认识,调整其职能,改进干预方式与手段,引导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公共性是政府的本原属性,也是政府制度设计彰显人权、民主、自由、平等、正义等政治伦理的合法性依据。服务型政府建设必须以公共性的实现作为度量的价值坐标。实现维护社会正义、保护公共利益、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等政府公共性,防止政府公共性的迷失,必须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政治实践中正确处理好政府公共性与自利性、市场经济与政府公共性的实现两个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市场介入大学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市场介入大学开始就朝着主导大学的方向发展。大学要想不完全为市场所控制必须有对市场的制衡力量。政府、社会都是可能的制衡力量,但作为一种大学外部的影响力量,政府和社会的干预也有走向极端的可能。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的关系面临着重新定位和建构。对于大学来说,应立足时代又超越时代、扎根现实又超越现实、关怀社会又反思社会,在自主和控制之间寻求合理尺度,与市场、政府、社会保持适当距离,实现崇尚理性与追求功利、崇尚学术与适应社会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大学自治一直被认为是大学最基本的特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政府对大学的干预实际上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本文剖析了英国政府干预逐步加深的过程,对英国大学与政府间的缓冲器——大学拨款委员会的兴衰给予说明,最后对英国大学一政府关系的变迁历程提出阐释。  相似文献   

9.
转型期的政府公共性问题:审视、反思、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性是政府的根本属性,也是其合法性的基础。然而,在社会转型期,实然与应然仍然存在着的差距甚至背离,使政府公共性日益成为问题。反思其原因有传统行政模式的弊端、缺乏良好的行政伦理、公共权力缺乏监督制约、公共精神缺失等。服务型政府建设是解决政府公共性问题的路径选择。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将社会公平作为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推进蕴涵公共行政精神的新型行政文化的转变和发展、培育成熟的公民社会等是提升政府公共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政府公共性思想是对黑格尔市民社会与国家理论的批判性继承:在这种批判性继承中显示出马克思政府公共性思想的黑格尔主义来源;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作明确区分是马克思政府公共性思想与黑格尔国家理论的共同基础;两者都属于自由主义批判的共同模式.通过对近代自由主义和黑格尔国家理想主义的批判,马克思以"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了对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双重超越.研究马克思政府公共性思想特别是市民社会理论,对我国当前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和多元参与的公共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大学公共性是不同主体之间共同交互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大学公共性的建构离不开各主体围绕"知识"而展开的主体间的公共策略和行动。通过大学、政府、市场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形成公共交往的组织空间、制度空间、文化空间、政策支持,以及积极的公众行动,大学的公共性才会最终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社会工作非营利、非市场化的职业特征决定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公共性。现实中,市场化制度环境使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公共性功能的发挥陷入困境。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不能完全依靠市场的自我调节,政府作为代表全民利益的公共机制,维护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公共性是其职责所在。因此,国家应运用公共权力,通过立法或制定规则、建立公共资源投入和补偿机制等方式进行干预,确保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13.
公共企业:政府弥补市场失灵的一项政策工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企业是指不完全以赢利为目的、还负有其他公共政策义务的国有企业.公共企业具有公共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因此,为了保障市场经济有效运行、弥补市场失灵,政府需要建立公共企业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必要的干预,从而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公共性特征和公共产品性质,产生正的外部效应,并且是达致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这些特性要求政府干预其有效供给,承担一定的责任。现代政府理论表明,政府可以通过公共财政资金的投入解决职业教育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立法和公共政策的方式规定其发展趋向,同时也不可忽视政府适度管制。  相似文献   

15.
政府管制的两个限度与高等教育市场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希武 《比较教育研究》2005,26(9):16-20,80
高等教育接近于私人物品,但具有公共性;这种公共性为政府的管制奠定了合法性的基础.公共性与管理方式奠定了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的两个限度.两个限度的实质是政府、市场、社会与高校间的权力分割、责任分担的界线问题.所谓市场化就是要解决界线问题.但仅有市场化是不够的,非政府组织的存在是解决权力分割与责任分担界线问题的必要准备.此外,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要旨应在于实现公私之间、公立内部之间的充分竞争.  相似文献   

16.
政府干预是影响现代大学治理的重要变量。作为一种干预形态,"积极政府"的定位源于特定的时代命题,其行动产生了预设的积极效用,有力推进了中国大学的现代化进程,但同时也带来了制度赶超、政策过剩、大学能力单一等消极效应。新时代的国家治理转型为政府善治大学提出了新愿景,面对如何营造有利于大学内涵式发展的外部环境、如何避免现代大学制度落地过程中的悬置、如何引导大学真正服务社会等挑战,政府应从"积极介入"走向"自我节制",通过规范介入的空间、减少介入的主体、变革介入的方式、降低介入的动力等策略描绘出理想的"自制政府"画像。  相似文献   

17.
大学与政府、社会的关系始终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应该是民主自治的、政府应该是有限的、社会应该是开放的。临沂师范学院的超常规发展关键在于理顺了大学、政府、社会的关系,构建起了大学和政府、社会的和谐发展局面,实现了大学和地方的双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冯典 《高等教育研究》2015,(10):103-109
19世纪法国大学模式是近代欧洲大学分化和法国社会政治和文化改革的产物。大革命和拿破仑政权共同奠定了法国大学模式二元并存的体制结构和集权、共生和区隔等特征,也形成了法国大学、科学与政府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帝国大学确立了政府管控的制度框架,科学和技术是专家政治的主流意识形态,不同政治力量干预大学科学发展,以及政府和体制化科学存在诸多联系。20世纪50-90年代法国文化界的学术反思运动深化了人们对19世纪法国大学模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公共性是政府得以产生、运行的内在依据和合法性来源,是政府的根本属性。政府公共性决定了行政人员的“公共性”,行政人员在公共行政过程中只能扮演“公共人”的角色。为了确保政府行政人员的公共性,伦理化的行政制度安排,公开、规范化的公共行政过程以及全方位、多渠道的行政权力制约机制等都将是有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公共性是政府的根本的、第一位的属性,这是理论上的应然政府,但在政府的实践中,政府又具有“经济人”的一面,偏向于对“自利性”的追求,这是政府公共性的应然与实然的矛盾。如何化解这一矛盾,让政府的公共性得到应有的展现,找回政府公共性的本真,是我们要予以不断探索的目标。从行政伦理的维度看,应该从两个层面加以考虑,一个是政策法规层面,即制度层面,另一个是行政主体的伦理道德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