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西蜀词与南唐词均属文人词,虽然都具有“风云气少,儿女情多”的特征,但由于社会文化背景、创作主体构成和宗教风气影响的差异,二者则有“艳科娱人”和“传情娱己”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2.
南唐词的雅化是唐宋词雅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一改前代及西蜀花间词的俗与艳,优雅中蕴含着深广的忧患意识,词风素雅清丽,词境清幽,善于刻画人物内心情感。既“化俗为雅”,又“化艳为雅”,对两宋词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南唐词的雅化是唐宋词雅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一改前代及西蜀花间词的俗与艳,优雅中蕴含着深广的忧患意识,词风素雅清丽,词境清幽,善于刻画人物内心情感。既“化俗为雅”,又“化艳为雅”,对两宋词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木斋确认词起源于宫廷,而不是起源于民间,时间是盛唐天宝初年。正由于词起源于宫廷。整个唐五代曲词的本质属性都是宫廷文化的产物。李白词、花间词、南唐词正是盛唐宫廷、西蜀宫廷、南唐宫廷三大宫廷文化的产物。并以为影响词体发生的音乐因素不是以胡乐为主的燕乐,而是经过法曲变革之后所形成的清乐(吴声西曲)为主体,以声乐曲为本质属性,以内宴、家宴演唱为主要形式的音乐品类。认为敦煌曲子词既非早于李白之作,也非主要是民间之作。木斋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以超人的才识,力辟旧说,为词的起源、发展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很值得词学界深思、探讨。  相似文献   

5.
略谈对词史的地域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我们的词学研究和词史书写,对词的产生与发展的地理因素和地域文化特征有所忽视。而实际上,词的创作的地域文化特色,是贯穿千年词史的一种地理文化现象。回顾词史可知,词初起时就带上了十分浓重的江南地区的地理人文色彩。五代时。西蜀“花间”词烙下了鲜明的西蜀地域文化的印记。南唐君臣的词则主要是扬州地域文化的产物。入宋之后,词的地域性特征有所加重和发展,宋词几个有影响的流派都有一定的地域特征,相当多的宋词作品都是特定地域文化的产物;与南宋词平行发展的金词更是典型的“北方文学”。降及清代,词的地域性特征更加突出,甚至成了划分和识别词派的主要标志。对这个贯穿千年词史的地域文化现象,有必要设计出一系列课题,开展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6.
南唐有国的40年,是词体文学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教坊乐人和豪门家妓共同造就了南唐雅音渐作的词乐环境;词曲之中变调与创调的增加,更拓展了和乐歌词的创作空间.以君臣欢会和朋僚宴集为主的创作环境,又促使南唐词人远离市井倡风;其以饱学之士而为抒情之作,遂使南唐词风渐趋雅致.  相似文献   

7.
王建统治的20多年,是西蜀词发展的关键时期。词乐词调的不断丰富、创作环境和词人心态的日益成熟、词人与歌词数量的逐步增加以及“花间词风”的基本确立,都标志着西蜀词创作已取得了超乎前人的艺术成就。而西蜀词初兴的历史文化契机,并非如前人所说是在西蜀君臣醉生梦死的淫侈中,而是唐末五代初持久的战乱为歌词创作在蜀中的发展创造了独特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8.
璟能“宾礼大臣”,“居处服御,节俭得中”。(马令《南唐书》四)在对帝位问题上,其父李昪称赞李璟的“守廉退之风”,(陆游《南唐书》二《元宗纪》)但其父一死,就不择手段,“乃即位”。(《五国故事》上)但无论如何,北周与北宋对南唐及李璟说来是凌辱者。二五代十国期间,北中国的梁、唐、晋、汉、周战祸迭起,割据连年,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生民涂炭,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文学创作几乎成为沙漠。南方十国,虽然也有战乱,但社会比较安定,生产未遭到破坏,尤其是西蜀与南唐。这两个政权,先是由社会、民生较为安定,也由国主爱好文学,以及外来的压力,故而在文人词的创作上,盛况空前,并对后代有深远影响。西蜀南唐君主大都爱好文学。李璟治世之能不足,而为词却有特色。他的帝王身份地位,使他对南唐前途命运有重要影响;在他同韩熙载、冯延巳、徐玄等臣下经常相与议论词章与创作过程中,对蔚为大观的南唐词坛,起了积极推动作用。由于他生活年代的南唐逐渐走向悲惨境地,他为词的感伤基调极浓,隐约地吐露些南唐已无好景、帝王心底的苦痛呻吟。李璟在政治、军事上是败北者;在文学创作上虽然作品不多,但表现出独自风貌。李璟现存词四首,都以闺情联想,来映衬其生活境地与心境。如《应天长》:一钩初月临妆镜,蝉警风钗慵不整。重帘静,层楼迥,惆怅落花风不定!柳堤芳草径,梦断辘轳金井。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上片写风飘落花、离情之痛,下片写更阑酒醒、春愁之苦,全词写别离的苦痛。词从女主人公早晨起来,懒于妆扮着笔,到她惆怅之情如风里落花一样,再追忆往欢不可再得,最后以春愁重压为结。她面对妆镜,无心打扮,风里落花,飘无所依。“春愁过却病”是词之眼,春愁之甚甚于病,苦楚难忍。再看《望远行》:玉砌花光锦绣明,朱门长日镇长扃。夜寒不去梦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残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生!上片写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之感,下片写她怀念远人的无限伤情。词写怀念远人,悲叹将是白首才能相见的深沉苦痛。从上两首词看,其联想,渲染,隐喻及借景抒情的“惆怅落花风不定”、“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朱扉长日镇长扃”,“残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生!”等句意看,景物荒寒,心情凄切,女主人公的感慨似难以自持,当寄托作者某种心绪。这在其《浣溪沙》中似更明朗化些: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五代十国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黯然失色的时期,但十国中的西蜀与南唐在诗歌发展史上却揭开了新的一章,这就是诗歌发展中的一种新形式的词,有长足发展,并为词向宋代全盛时期过渡开创了先河。五代十国五十余年,十国之一的南席(937——975),统治三代,共三十九年。史称南唐开国的烈祖李昪是一位政治稳健、深谋远虑的统治者;而其儿孙辈,史称中主李璟与后主李煜则相形见绌,但长于词章。他们的词,尽净地再现了其帝王的主要生活与政治生涯变迁的种种心境。  相似文献   

9.
南唐虽是偏安江南的小王朝,却是五代时期的经济文化中心。南唐重儒学,君臣尚文雅。南唐词学活动主要集中于宫廷贵族之家,作家主要是南唐君臣。其词学思想极少有理论上的表述,主要蕴涵于词学创作之中。南唐词学思想的特点:一是词体功能意识由花问的“资羽盖之欢”转向“销魂独我情何限”的“缘情说”;二是极富个性化色彩的审美理想。在词学思想史上,南唐词学思想是由花间过渡到北宋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西蜀花间词派以西蜀籍词人为主。其诞生与形成,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是受长安花间词派的直接影响,二为西蜀君臣对花间词的喜好与互为倡行。西蜀花间词派是文学史上一个典型的宫廷词人群体。其花间词虽源于长安花间词,但却有着其自身的个性风采与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1.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六法海》说:“自李斯《谏逐客令》始点缀华词,自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始点缀故事,是骈体文之渐萌也”。骈偶化倾向虽萌芽于周秦两汉,但从汉末魏晋始才成为诗、赋创作一种自觉的形式上的诉求,至南朝宋,诗、赋骈偶句比例发展至最高峰,齐梁以后则比例下降,表现出在更高层次上追求形式均衡美、对称美、和谐美的理性思考。本文拟考察此一过程中文人创作心态上呈现出的对骈偶化的“部分趋同——过度趋同——理性认同”的阶段性特征,并揭示其对诗、赋文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五代三大状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代历史短暂、战乱频仍,此期状元大多不得伸展其志,且相关资料散佚殆尽,然细读仅存的少数状元传记,其中仍不乏佼佼者,后汉状元王溥、王朴,南唐状元乐史,其立身行事便多有值得称道,乃至可供今人借鉴、效法之处,堪称“五代三大状元”。  相似文献   

13.
元明时期的才子闺秀戏,在主要人物、遇合时节和典型环境等方面,基本形成了具有一定意义的情爱模式,它们共同反映了当时青年具有近现代性质的情爱观,爱情已成为一种争取自由和独立的人格理想。  相似文献   

14.
《西洲曲》产生的地理环境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六朝建康自然环境的考察,并结合唐人温庭筠等人诗文中对建康风物、掌故和地理环境的记述,《西洲曲》中的"西洲"、"南塘"等地点应该在建康附近,这首杰出的民歌亦应产生于六朝建康地区,描写的是发生在秦淮河畔的爱情故事。从建康的人文地理环境和《西洲曲》的艺术特征分析,《西洲曲》应产生于建康地区的文化氛围之中,它最后完成于齐梁文人之手,属于"吴歌"的范畴。  相似文献   

15.
宋代婉美词风在词坛上占主流地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花间、南唐的艺术传统,两宋以享受和娱乐为中心的社会化心理,南方学的地域色彩,“独重女音”的歌坛风气,诗词分途的体观念,追求“狭深”的传达方式等。此外,还同婉美词风本身的独特魅力,以及作为创造主体的一代才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研究夏蜀文化,主要研究大禹。大禹出生之地,自然便是夏文化的源头。大禹生于西蜀,大禹文化源于西蜀,夏禹文化与西蜀文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7.
鼷鼠小议     
赵秀林 《沧州师专学报》2009,25(1):24-25,29
鼷鼠为一种小鼠,《说文解字》、《尔雅》等字典词典中早有介绍。关于鼷鼠的典故和成语在古代典籍中多有记载和引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鼷鼠这种小动物变得越来越生疏,在阅读一些典籍时就难免存在一定的困惑。鼷鼠这一蕴含着丰富文化和历史内涵的小动物值得我们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明代王骥德论及戏曲音乐时,曾提出“美听”之说。元明戏曲语言之所以能形成“美听”的审美效果,关键在于根据音乐来确定文词,使文词的韵律符合音乐的旋律,使曲词具有韵律和节奏美,使宾白也具有同曲词一样的音乐特色。  相似文献   

19.
五代十国时,南唐是南方割据诸国中最强盛,而蜀之国力仅次于南唐。它们与中原对峙,窥伺中原,防范中原,具牢固的“战略伙伴”关系。这样的依存关系,对两国间的外交活动、化交流、商贸往来等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而对花间词的传播及南唐词对花间词的接受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从古至今,自是佳人,合配才子。”才子和佳人的爱情,一直是我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故事程式。本文主要从张贤亮的小说作品中探讨才子佳人模式,从而分其两性各自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