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八风吹不动     
傅秀宏 《初中生》2010,(8):28-28
一次,苏东坡自觉修持很有进步,作了一首诗,命书僮坐船去送给朋友佛印禅师印证。诗的内容是:“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大意是说:我现在拜佛,顶礼天中之天、圣中之圣的释迦牟尼佛,觉得佛光普照到我,已经不再被“八风”所影响了。所谓“八风”,是指生活中的八种遭遇,即称、讥、毁、誉、利、衰、苦、乐。  相似文献   

2.
深圳万科是全国领先的房地产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石不骄不躁,心态非常平和,很有佛家“八风不动”之坦然 (“八风”是指“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四顺四逆 )。他对培养职业经理队伍十分重视, 1998年全公司人均参加培训课时达 32小时,但仍不以此为满足。 1999年初,他辞去总经理职务,问及何以为之,原因之一就是希望“以董事长身份更多地投入对培训和人才培养的关注和扶植”,并给自己腾一些读书、思考的时间。他说,“担任总经理期间,曾经做过不少现在看来不太正确的决策,但应该说迫于当时的形势,也是别无选择,今天回…  相似文献   

3.
定心以应世     
<正>宋朝大文豪苏轼(东坡),有一天,在书房里写了一首五言诗,诗曰:"稽首天中天,豪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苏轼愈看愈得意,便喜滋滋地遣人将之送往好友佛印处,并请佛印赏评。佛印有意捉弄苏轼,便在该首诗的旁边写了一个"屁"字,并着来人带回。苏轼一看,不禁勃然变色,马上气冲冲地过江找佛印理论。佛印笑对苏轼说:"不是说八风吹不动,怎么一‘屁’就过江来了?"苏轼顿时满面羞惭,转身而去。(注:八风系指: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相似文献   

4.
刘效东 《学子》2004,(6):48-49
千年以来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倾倒了无数读者,然而就是这样一篇脍炙人口的叙事长诗,其主题思想却始终存在着不少争议。自晚唐以来,文人学士对此毁誉不一。毁者,将其斥为“淫言喋语”,“己失臣下事君之礼”,是千古恶诗;誉者,将其褒为“讽刺深隐,意在言外”,“讥明皇之迷于色而  相似文献   

5.
张锡厚《王梵志诗校辑》一书,搜罗颇广,资料甚富,为深入研究梵志诗提供了方便。梵志诗校释难度较大,虽经郭在贻、项楚,蒋绍愚等十余家纠谬补缺,但问题还是不少。下面仅就笔者所见,条列若干事,藉与张先生商榷,并就正于大方之家。文中悉依《校辑》题号标注,凡张氏之说皆称“校记”,拙见则标以“征按”,以示区别。无我苦空(原序) 校记:苦空:《莲社高贤传·慧远法师》:“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征按:苦、空、无常、无我,为佛教有漏果之四相,即四种烦恼。《俱舍论》卷26日:苦圣谛有四相,一非常,二苦,三空,四非我。”《观无量寿经》:“八种清风,从光明出,鼓此乐器,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其中非常、非我为无常、无我之旧译。因此“无我苦空”及“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宜标点为“无我、苦、空”及“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  相似文献   

6.
李国文先生的《唐朝的钉梢》(载《人民文学》2004年第2期)一文称“欧阳修倡古文运动,是‘文起八代之衰’的文艺复兴大师”。李先生显然给欧阳修戴错了桂冠,“文起八代之衰”的桂冠是专属韩愈的。它出自苏轼的《潮州韩文公庙碑》,意为韩愈的文章崛起于文章一连衰败了八个朝代(即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的时候。如果把这一称誉授予欧阳修,势必把唐代也列入“文衰”时代.这不是抹杀了唐代古文运动的成绩吗?  相似文献   

7.
“八风”辨     
《察今》:“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课本注:“[通八风]通,调和。八风,八方的风,,又叫八卦之风,这里指阴阳之气”。我认为此注甚不妥。“八风”,各家都解为“八方之风”,虽名称各异,其实一样,即这“风”是自然之风。自然之风与音乐何关?《古乐》云:“帝颛顼好其音,乃令飞龙作效八风之音,命之曰承云,以祭上帝”。这种解释欲说明风与音乐的关系,但这只是一种传说,并非历史事实,故不可为凭。汉代高诱注:“八风,八卦之风”。此若  相似文献   

8.
金岳霖先生     
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呼他。关于金先生的事,有一些是沈先生告诉我的。我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过金先生。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  相似文献   

9.
南宋乾道、淳熙间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大家之后,诗坛上继之而起的有“永嘉四灵”:赵师秀、徐照、翁卷、徐璣。他们都是温州永嘉人,四人别号都有“灵”字,故有此称。他们半是薄宦,半是布衣,很少吏事纷扰,没有官场逢迎,得以专力为诗,自树旗帜。主旨是推重晚唐(步趋姚合、贾岛、许浑等),不受“江西诗派”的束缚。彼此声气相通,枹鼓相应,形成具有地方色彩的流派,在当时有着不小的影响。但自宋元以至现代,对他们的评价总是毁多誉少,乃至有毁无誉,一概斥之为  相似文献   

10.
民间口语中常用“二百五”来形容说话怪诞不经,办事粗鲁莽撞之人。《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讥称有些傻气,做事莽撞的人。”例如:“老曹这才恍然大悟,笑一声说:‘我真是个二百五脑袋。”(《平原烈火》)关于“二百五”俗语的由来,历来说法不一,现介绍三种:一、二板、幺五简称说。显民先生编《万事万物知识事典》中说:“牌九中有‘二板’和‘幺五’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是十个点,在  相似文献   

11.
阿衰二三事     
阿衰,乃是我班第一大“衰”哥,此人运气极其欠佳,不信请往下瞧。今天老班(班主任)上《诗词五首》一课,其中有一首李清照的《如梦令》。下课后,阿衰站在讲台上发言了:“同学们,本天才刚完成一佳作,在此让你们欣赏一下。”说完干咳两声念道:“常和老班接触,发现此人很酷,考试更是残酷,一点情面不顾,我哭,我哭,可是于事无补。”话音一落,“好”、“妙”……赞叹声不绝。“很好,很压韵,但韵脚还可以处理得更好一点,请作者放学之后马上到我办公室来。”不知何时,素有幽灵之称的老班正站在窗外。放学后,阿衰独自到老班办公室接受老班的“洗脑”。…  相似文献   

12.
金岳霖先生     
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呼他。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呼他。关于金先生的事,有一些是沈先生告诉我的。我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过金先生。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  相似文献   

14.
我的第一篇文学评论文章发表在1959年春天的《成都日报》上。那时我还是一名二十刚出头的大学二年级学生.岁月匆匆,转瞬之间,35年过去了。30多年来,国家分配我做的工作,就是当一名教员。先是在中学教语文,后来到大学教《文学概论》、《写作》、《马列文论》、《鲁迅研究》等课程.尽管两千多年前的亚圣公就称这件事为“人之患”,当代也常有人讥之日“穷教书匠”,我却几十年如一日乐此不疲,两次有人调我去做专职文学工作,我都婉谢了。或问:“这样  相似文献   

15.
有些人看《红楼梦》都不注意第四回,其实这一回是《红楼梦》的总纲.只有抓住这个纲,才能正确理解《红楼梦》的主题和社会意义,才能批判地借鉴,做到古为今用.过去有人把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当作总纲来看.于是什么《红楼梦》是“淫书”啦,是演“色空”观念的啦,是“悲金悼玉”之作啦,谬说种种,或誉或毁,结论只有一个:《红楼梦》是一部爱情小说.把第四回还是第五回当作《红楼梦》的总纲,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法问题,其中反映了两个阶级、两种世界观的斗争.我们必须用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抓住第四回这个重要的纲,把《红楼梦》当作历史来读,当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  相似文献   

16.
刘鹗论辨     
刘鹗的《老残游记》,是一部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作品.鲁迅将它列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列(见《中国小说史略》);瞿秋白还誉之为“继承《红楼》、《水浒》而成为近代中国文学的典籍”的“新的文学”(见《鬼门关以外的战争》).国外有日、英、捷、俄等译本.但刘鹗及其《老残游记》,从五十年代中期始,却成了有争议的人物和作品.这一争议至今仍在继续,毁之誉之,针锋相对.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如下两个问题上:一是刘鹗是具有改良思想的爱国志士,还是出卖民族利益的汉奸?二是《老残游记》是“一部反动的书”,还是瑕瑜互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本文拟就上述问题提出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7.
一、填空题 1.以“云破月来花弄影”等诗句而被称为“张三影 的宋代词人是_。 2.“娇云浓暖弄微晴”见于_的作品。 3._被称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其反映现实主义的 诗歌具有较深刻的社会意义。 4.范仲淹《渔家傲》(塞下林来风景异)颇述防边 之苦,传说被欧阳修讥之为_。 5.元剧《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的“碧云天,黄花J:. J..‘.的..‘….栩.气.碑..,目,..曰..‘翻、”.、..”.‘J..加“曰“二场…J加”.、,.:.加.........一、“.~“..地”是模拟范仲淹_中的诗句_。北宋词人晏殊的词风格温润秀洁,其词集叫7.“梅苏”是宋代文学家_和_的合称。8.…  相似文献   

18.
西蒙·玻利瓦尔(1783—1830)是1810—1826年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中的著名领袖,委内瑞拉共和国的缔造者。玻利瓦尔为拉美人民的独立解放事业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一百多年来,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对玻利瓦尔的评价,誉毁纷纭,褒贬不一。颂扬者誉之为天才的政治家、军事家;贬抑者攻击他“华而不实、虚荣心强、以我为核心”,而且“富有煽动性”。一些力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拉美历史的学者,对玻利瓦尔的评价也有很大的差  相似文献   

19.
一、《女神》的思想成就 《女神》集中地、强烈地表现了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1.表现了强烈要求冲破封建藩篱,彻底破坏、扫荡一切旧事物、旧思想的精神,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新人。诗人在诗剧《女神之再生》里,通过“黑暗中女性之声”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破了的天体”“我们尽他破坏不用再补他了!待我们新造的太阳出来,要照彻天内的世界,天外的世界”!于是,诗人笔下的“我”高喊着:“一切的偶像都在我面前毁破!破!破!破!”赞美着一切政治、  相似文献   

20.
研究南北朝文学,必然要注意到梁陈时期的“宫体诗”。而“宫体诗”赖以保存较多的,是徐陵所编《玉台新咏》。对于二者的看法,历来是毁多于誉,这似乎不够公允。本文试为之说。 “宫体”之说,始见于如下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