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材分析】 《母鸡》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作者对母鸡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作者对母鸡的讨厌;后半部分写了对母鸡的尊敬和赞颂。本文的语言直白自然,通俗易懂,京味浓厚,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好课文。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的: 一、让学生从内容到形式加深对三篇散文的理解。二、对学生进行分析综合能力的训练。教学内容: 一、比较三篇散文的相同点。 1.托物言志。三篇散文都是以物命题,都是在物上寄托思想感情。《灯》:托物抒情。抒发了作者对人民的信赖和热爱及对中国人民的胜利充满希望的思想感情。《丑石》:托物寓理。作者透过丑石,让人们认识现象与实质的关系,告诉人们不能只看现象不看本质,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菱角》:托物说理。作者通过对菱角的联想,告  相似文献   

3.
托物言志的散文,往往借某种影响,寄托作者的感情。这种在作者心中积淀已久的感情,一旦遇到触发之物,便如不尽清泉汨汨流出。《白杨礼赞》是如此,《难老泉》、《我的空中楼阁》是如此,《紫藤萝瀑布》也是如此。作者抓住紫藤萝花生长状态这一重点,调动多种艺术手法,着力描写,寄寓了作者对生命、对历史的无限感  相似文献   

4.
《古今韵会举要》是了解切韵音系到早期官话的重要资料。但是近代学者对《古今韵会》、《古今韵会举要》及其作者的关系有不同的看法 :第一种观点认为两书各为一书 ,作者分别是黄公绍和熊忠 ;第二种观点认为两书实为一书 ,作者是黄、熊二人。考察两论当以前者为是。  相似文献   

5.
夏敬渠《野叟曝言》塑造出超人、完人的文素臣获得的勋业及个人荣贵,是仙师中不得志的道学先生阴暗心灵的反映。作品中描写田有谋的段落,对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很有参考价值。作者假手刘、戴创造的《亚夫》剧,在对刘邦的处理上是集前人诮骂刘邦的集大成之笔。作者夏敬渠是一位满口讲仁义道德的道学家,和书中人物文素臣是二而为一的。《野叟曝言》之评,顺应作者笔锋,极力地为文素臣、水夫人唱赞歌,推销传统道学家观念。  相似文献   

6.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历代传诵的名篇:《桃花源记》。它的作者是陶渊明。(板书课题和作者)请大家注意“渊”字的写法。 作者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人呀? 生:东晋末年。 师:对。他是东晋著名诗人,距今大约一千五百多年。当时统治者内部矛盾尖锐,战乱频繁,人民生活非常困苦。作者对当时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与《圣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与《圣经》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 ,一是《圣经》的观念和精神 (主要指仁慈、宽恕、博爱 )对作者创作的巨大影响 ,二是作者在艺术上对圣经典故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教学目标1.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作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9.
李晶 《教学随笔》2014,(8):20108
本文主要是关于《兰亭集序》的教案的撰写,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展开,重点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本篇教案重在对作者情感的挖掘,通过带领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从而树立自己的人生观。正确对待生活的困难与挫折,这也是本文的学习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0.
作者以似乎有些偏激的表白开篇。然而,即使你对这些“激烈”的言辞再不满,在读完作者对其它动物形象化的解读后,也会在无形中进入作者的思维和叙事空间,加入对生长在塞北草原的马——“茫茫天地之间的一种尤物”的赞叹!作者在一个“特殊的时代”认识了马,马也正是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进入了作者的生活。马的野性、奔放、不屈、进取,让正处于极度压抑中的作者感受到了“生活不朽的壮美”。此时的马和它所象征的精神,已经成为作者精神世界的寄托,与作者对生活的认知和态度叠化在了一起。品读此文,我们要欣赏的不仅仅是别具一格的行文,更有隐藏在内作者心深处的火一般的生活热情!  相似文献   

11.
《胡同文化》是一篇描绘北京胡同文化的风情散文。作者通过对胡同命名、习俗、居住在胡同中的北京人的生活状态以及胡同的衰败等的描述,赋予了胡同浓郁的文化气息。这种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封闭文化。在对北京胡同文化进行描绘的同时,文章还表现出了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的深厚感情及作者对胡同之没的淡淡伤感。  相似文献   

12.
《囚徒》是俄国大诗人普希金的作品,《华南虎》是我们当代诗人牛汉的作品,两诗虽出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作者,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首先,它们都是以一种动物作为意象,来表达作者自己的内心感受。比如《华南虎》中的虎,身陷牢笼,倍受凌辱,却奋力反抗,将水泥墙壁,抓出“一道道的血淋淋的沟壑”,这宛然就是作者坚持真理,历尽苦难的真实写照。而《囚徒》中的鹰,“一边展翅,一边把血淋淋的东西啄食,还声声呼唤我‘我们飞走吧’”,无一不体现出普希金面对挫折,不泯斗志,对信仰充满信心的革命本色。不同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琥珀》     
任何板书设计都应当反映课文的特点。《琥珀》这篇课文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作者仅仅根据一块少见的裹有苍蝇、蜘蛛的琥珀,从琥珀形成所需要的时间和其他条件出发,假想出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来形象生动地说明琥珀的形成过程。因此,在设计本文的板书时,就必须反映作者假想的故事与作者所要说明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尔雅》     
【作者】《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也是儒家经典之一,列入十三经之中,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但末载作者姓名。其作者历来说法不一,大约是秦汉间的学者。  相似文献   

15.
《藤野先生》一文闪烁着作者爱国的思想火花。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也是对“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字里行间渗透着一股忧愤之情;作者在去仙台途中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与他的“反清思想”是分不开的;作者对仙台医专给自己的“优待“,充溢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匿名信和电影事件,表达了作者极为愤慨的情绪;作者最终“弃医从文”,也是出于救国的考虑。  相似文献   

16.
解读《老王》,以杨绛的另两部作品《干校六记》《丙午丁未年纪事》为阅读背景,从"幸运"与"不幸"的角度理解作者的"愧怍",进而理解作品主旨。抓住作者改述称呼的细节,论述"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是一个阶层对另一个阶层的愧怍,是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家国情怀的体现,是平等对待每个生命的悲悯情怀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渔人是陶渊明《桃花源记》这篇课文的主线人物,其游踪、视野转换及三层社会关系的改变是作者有意而为之的。游踪不仅是全文的线索指引,还是把握渔人形象特点与作者情思的重要媒介。渔人视野转换下呈现的梦幻桃林和怡然农家则是作者心之所向,是作者的理想家园。而渔人与村民、太守、刘子骥这三人分别构成了主客关系、阶级关系和因果关系,尽显作者对桃源的向往、对现实的批判和对未来的期许。  相似文献   

18.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名作,在过去的诸多点评中,都认为此文着重表现了作者辞官归隐的愿望,突显了作者不为世俗同流合污的处世原则。但作者通过多年对此文的教学,认为之前的点评并未说重要害,通过分析后提出了对此文主旨的另类看法。  相似文献   

19.
吕晓军 《考试周刊》2009,(44):32-33
《失乐园》是描写人类堕落的长篇史诗。它讲述了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原本纯真无邪.因魔鬼撒旦的诱惑而反抗上帝的旨意.最终遭遇堕落致罪的过程。作者弥尔顿在诗篇中大量运用《圣经》人物意象,从而使作品的主题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本文试图联系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对书中的《圣经》人物撒旦,以及亚当和夏娃进行人物形象分析。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是明代第一奇书,然而,对其作者至今众说纷纭。而“金学”界热疑的作者大都寓居过麻城,且与《金瓶梅》最早收藏者刘承禧有着密切的关系。《金瓶梅》里大量麻城方言的采用,体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进一步说明作者是以麻城市井生活为模本进行艺术创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