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刊采访人员,需要对馆藏和读者需求情况做经常性的调查。其中对读者的调查,往在采用问卷式的方法,如:“您对我馆藏情况有什么意见?”“有什么要求?”等等。  相似文献   

2.
董岩 《传媒》2003,(2):24-25
三、宏观上影响报纸副刊发展的两个因素:社会发展需要和读者需求 主持人:以上您从读者需要出发,条分缕析,为我们勾勒了副刊的清晰轮廓,那么您认为,宏观上影响我国报纸副刊发展的原因主要是什么?是不是有规律可循呢?  相似文献   

3.
我们人类是信息动物吗?我们对信息的需求有没有极限?我们为什么需要信息?信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信息发展到现在,它本身发生了哪些变化?信息对我们的影响究竟是什么?信息和新闻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4.
总编辑的天职究竟是什么? 这首先要从出版含义上进行再认识。图书出版是把文字图画以书籍载体形式公开传播出去。这里包含两个要点:一是公开性。公开到哪里去?当然是向广大读者公开。二是传播性。向什么对象传播?毫无疑问,是向广大读者传播。落脚点是满足读者需求,这才是总编辑的天职。 应该承认,读者需求是个很高的准则,无论政治、经济都是如此。这可以说是我们出版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点。读者需求是一门很复杂很深刻的学问。作为总编辑,他首先应看到读者需求,其次才是衡量书稿的内容是否对路,是否符合读者需求,以此作为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报纸的受众群体有了怎样的变化?报纸报道如何更好地适应变化服务好读者?这一定是当下报纸最需要面对的课题。毫无疑问,报纸读者最大的变化就是老年群体比重明显增加,或者说报纸的忠实读者基本上都集中在老年读者,因此,报纸报道必须因"老"而变,充分了解老年读者的意愿,把准老年读者的脉搏,反映老年读者的生活,服务老年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报纸为谁服务?我们将为读者提供怎样的产品?这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了解我们目标读者群体的需求,二是依靠我们适销对路的产品吸引目标读者群体。深度报道是越来越多读者关注的“点”,而这个“点”则是我们报纸打动读者的突破口,而如何将深度报道做得“举重若轻”,如何做  相似文献   

7.
推销商品,不研究消费者的心理不行;提供新闻,不研究读者心理不行。没有读者,报纸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为读者服务的新闻工作者,究竟如何面对读者? 满足需求而不“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一张报纸,读者欢迎程度的大小与他的需求在这张报纸中得到满足的大小成正比。满足读者需求,是办报人的共同心愿。但是,这种满足不是妈妈对儿子,饿了喂他吃饭,睏了哄他睡觉;也不是仆人对主人,叫你端茶就端茶,让你倒酒就倒酒。报纸对读者需求的满足,应该是经过科学分析,严格选择,理性思考,既是被动又是主动的满足。那种“想要什么就给什么”的所谓服从读者,看起来对读者有求必应,百依百顺。这种满足只是一种  相似文献   

8.
一份报纸能不能赢得发展空间,取决于什么?因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不同的报纸有不同的读者群,这是办报人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根据读者需求办报,是一个职业报人应该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进一步而言,报纸有没有发展空间,关键不在于新媒介、新技术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读者.赢得读者,为读者服务,满足读者的需求,这正是报纸需要倾力提升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王金鑫 《记者摇篮》2012,(11):23-24
在新媒体时代,什么是传媒?什么不是传媒?哪些是可以开掘的新媒体资源?还可利用哪些新传播手段和方式?传媒业发展取向怎样?新的机会在哪?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问题像雪片一样困扰着我们。在纷繁变幻的新媒体世界中,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面对变化,能选择的只有调整自己。外部环境、技术条件和人们需求的变化,一  相似文献   

10.
推销商品,不研究消费者的心理不行;提供新闻,不研究读者心理不行。没有读者,报纸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为读者服务的新闻工作者,究竟如何面对读者?满足需求而不“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一张报纸,读者欢迎程度的大小与他的需求在这张报纸中得到满足的大小成正比。满足读者需求,是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从产业层面还是从事业层面来看,传媒政策都要求媒体不仅要发挥党的喉舌作用,还需要关注市场(受众)需求。那么,在市场与事业的博弈状态下,党性明显的主流媒体是如何生存的?此类主流媒体在报道过程中是否有效的践行了相关传媒政策呢?本文以报纸为主流媒体的代表,考察2003—2008年之间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的变化与国家传媒政策变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新闻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世界。那么,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面对日益激烈的报纸市场竞争,党报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呢?笔者以为,党报要保持住自己的阵地、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就必须改变观念,使党报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新闻需求。 一、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新闻需求,是面对市场竞争的必须选择 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报纸的品种与数量增加,报纸的风格呈现多样化。原先党报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  相似文献   

13.
读者为什么要读副刊,喜欢读什么样的副刊?编者为什么而编副刊?应该办出什么样的副刊?编辑与读者需要形成一些什么共识?我试图从副刊读者心理的角度做一些探讨,并从编辑的角度寻求某些相应的对策。副刊读者心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求知心理读者有求知欲,否则就不会读报。作为报纸副刊的读者,他们总  相似文献   

14.
尽管编辑人员的劳动对象是图书,但编辑劳动的最终实现却是由读者决定的。这是因为编辑人员编辑出版的图书只有为读者接受,其劳动才具有实际价值,否则,便是一种无效劳动。那么,一个编辑人员怎样才能使自己编辑出版的图书确实为读者接受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要根据读者心理开展编辑工作。它要求做到: 1.当编辑人员编辑出版图书吋,必须明确客观存在的读者需要。各类编辑人员所面对的读者对象不是清一色的,他们对图书的内容和品种有不同要求。编辑人员只有知道自己的读者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才能相应地生产和提供什么。如果无视读者现实和未来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15.
医疗健康话题是当下人们最为关注的热门话题,报纸读者年龄结构决定了医疗健康话题每每都能引起共鸣,受到广泛关注。意识到这种趋势后,报纸医疗健康报道如何进行强化,不断推出富有价值、读者喜闻乐见的优秀报道,实际上也为报纸提出了一个课题。仅仅是增加报道数量吗?增加报道篇幅吗?显然不是。一定是要体现报纸在医疗健康报道上的整体策划,充分了解读者需求,进一步服务读者需要,把以往报纸报道中的"配菜"经过精细加工,做成占据报纸报道重要位置的"主菜",才会赢得读者的真正认可。  相似文献   

16.
采访工作借助校园网开展读者调查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1 引言读者调查是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的首要环节。这是因为:首先,读者需求是高校图书采购的最重要的依据。由于书刊的价值与出版量的持续攀升,高校图书馆的文献收藏能力不断下降,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建立适合读者需求的收藏体系成为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目标,“以用定藏”成为图书采购的共识。其次,读者需求总是不断在变化发展,不进行读者调查就无法掌握读者需求。在高校实行自主办学的今天,读者需求的变化有加剧的趋势。困为高校的学科与专业的设置不再一成不变,许多过时的不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或专业被取消,代之以适合社会需要的新的学科或专业,学  相似文献   

17.
今年,随着管理部门对伪书的治理,整个经管类图书市场出现少有的萎靡。许多出版人士都在思考:才繁荣了几年的经管类图书出版市场到底是怎么了?今后将朝什么方向发展?读者到底需要什么?伪书只是导火索伪书,一是指借用原著书名,但作者是假的,书的内容也与原著无关,是由造假者杜撰的;二是书名和作者都是假的,内容当然就更是造假者杜撰的。在图书市场上,到底有多少种伪书,恐怕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许多人有这样的感觉,走到书店里,看到许多管理类图书,封面上注明“美国500强企业员工必读”、“最伟大的——”等字样吸引读者,作者从名字上来看基本…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们把媒体视作企业重要的发展资源,当我们把品牌传播作为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环节和步骤,当我们以品牌为中心构建传播体系时,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在企业的传播格局中,究竟依靠什么来实现品牌影响力的持续提升?在全部的品牌传播过程中,最需要关注、需要张扬、需要放大的是什么?在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的进程中,最具有决定性的传播要素是什么? 所有上述问题集中到一点,其实就是“价值”二字。以“价值传播”作引领,并将价值的内涵贯穿到品牌传播的整个过程之中,是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10年来的网络新闻传播使受众接收信息的心理和行为发生了变化,也为网络新闻传媒提出了新课题———网络新闻写作的规律是什么?怎样给网络媒体写新闻?网页以什么样的编排方式推介给读者,使读者愿意并易于接受所需要的新闻信息?针对这些问题本刊约请从事网络媒体研究工作多年的高钢教授撰文,以期引起在网络媒体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的同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进一步改进网络新闻传播。  相似文献   

20.
纸媒满足大众休闲需求的方式有哪些?如何策划?作用是什么?新形势下,这也考验着纸媒的与时俱进和创新能力。"休闲"栏目分类从手法来看,漫画、猜谜、笑话等传统形式在延续,但新的形式也已出现,并且有了来自读者的响应力。归纳起来,纸媒满足休闲需求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