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 ,而对例题和习题的处理。是数学教学中最经常性的工作 ,其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 ,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而且关系到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特别是思维能力。如何利用课本中的例、习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笔者认为对例、习题的处理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图形变换 ,培养学生思维的完整性例 1 ,已知 :AB =AC ,BD =CD ,求证 :AD平分∠BAC 图 1           图 2            图 3根据已知画出图形 ,可能有三种情况 ,而一般学生只画出图 1 …  相似文献   

2.
20 0 2年安徽省初中升学统一考试有如下一道选择题 :如图 1 ,在矩形ABCD中 ,AB=3 ,AD =4,P是AD上的动点 ,PE⊥AC于E ,PF⊥BD于F,则PE PF的值为 (   )A .1 25   B .2  C .52   D .1 35该动点题出得灵巧 ,虽以选择题出现 ,但其解题的思维空间十分广阔 ,是培养和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道好题 .本文现提供四种不同的解法 ,供读者参考 .1 特殊法(1 )如图 1 ,令动点P与A重合 ,则有PE =0 ,PE PF =PF ,因为AB =3 ,AD =4,所以BD =AB2 AD2 =5 ,而S△ABD =12 AB·AD =12 BD·PF…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实质上是解题的教学 ,在解题中应学会进行“数学”地思维 .为此 ,须着力培养学生几种解题意识 ,以下举例说明 .1 预测意识“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面对问题要冷静思考 ,要有一定的直觉判断和预见能力 .例 1  ( 90年全国文科高考题 )如图 1,在三棱锥S—ABC中 ,AS⊥底面ABC ,AB⊥BC ,DE垂直平分SC ,且分别交AC、SC于D、E ,又SA =AB ,SB=BC ,求二面角E—BD—C的度数 .分析 关键在于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 ,由直觉感知BD ⊥面SAC ,从而预见∠EDC即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无疑就找到了解…  相似文献   

4.
习题的求解是掌握数学知识和进行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求解习题时 ,分析解题思路 ,使学生了解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 ,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下面我们以一个习题为例进行探讨 :已知 :△ABC ,∠C为直角 ,内切圆I和边BC、CA、AB分别相切于点D、E、F。①求证 :四边形CDIE是正方形②设BC=a、CA =bAB=c,用abc表示内切圆半径γ。证明 :          IE⊥AC ID ⊥BCI是R△ABC 内心  ∠C =90 矩形CDIEID =IE 正方形CDIE解 :设…  相似文献   

5.
直觉思维在解题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表明 ,直觉思维在人的创造思维能力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 ,目前数学教学中则往往偏重于演绎推理的训练 ,过分强调形式论证的严密逻辑性 ,忽视直觉思维的突发性理解与顿悟作用 ,忽视数学形成过程中生动直观的一面及包含着大量源于直觉思维的结果 ,从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素质的发展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加强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实属当务之急 .例如 ,1999年高考题第 ( 10 )题 :如图 1,在多面体ABCDEF中 ,已知面ABCD是边长为 3的正方形 ,EF∥AB ,EF =32 ,EF与面AC的距离为 2 ,则该多面体的体积…  相似文献   

6.
新的《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增加了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笔者通过几个例题 ,来探讨这个问题。一、解决问题时转换角度 ,培养创造能力例 1 如图 1 ,BC是⊙O的直径 ,AD⊥BC ,垂足为D ,AB=AF ,BF和AD交于E ,求证 :AE =BE。图 1          图 2这一问题的解法很多 ,但是多数学生都是在半圆中考虑辅助线的画法证得图 1中的结论。而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还应尽可能地启发学生想出其他方法。例如可采用图 2所示的辅助线方法 ,解半圆为整圆 …  相似文献   

7.
一、在例题解法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对于某些例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 ,给出多种解法 ;变通思路 ,发散思维。例1、如图 ,点P是△ABC内的一点 ,连结AP、BP,已知∠1=30°,∠2=25°,∠C=70°求∠APB的度数。(1)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图1)延长AP交BC于点D,则∠APB是△BDP的外角 ,因此∠APB=∠2+∠PDB,∠PDB=∠1+∠C ,所以∠APB=∠2+∠1+∠C。解法一 :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图1) ,延长AP交BC于点D。∵∠PDB=∠1 +∠C,∠APB=∠2…  相似文献   

8.
1999年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第二试第二题 :AD是△ABC的高 ,以D为圆心 ,AD为半径作⊙D交AB于E ,交AC于F ,AB =5,AE =2 ,AF =3 .求AC的长 .本文对该题做如下几方面的思考和探讨 .一、一题多解解法 1.如图 1,过D分别作DP⊥AB ,垂足为P ,DQ⊥AC ,垂足为Q ,由垂径定理得AP =1,AQ= 32 .易得△ADP∽△ABD ADAB= APAD AD =5.同样有△ADQ∽△ACD ADAC =AQAD AC =103 .解法 2 .如图 1,延长AD交⊙D于M ,连结ME及MF ,可得AD =5 AM =2 5,易得Rt△AMF∽Rt…  相似文献   

9.
题目 如图 1 ,已知四边形ABCD外接圆⊙O的半径为 2 ,对角线AC与BD的交点为E ,AE =EC ,AB =2AE ,BD =2 3.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 2 0 0 0年全国初三数学竞赛题 )这是一道综合性与技巧性都较强的试题 ,解题的思路开阔 ,方法较多 .图 1图 2  解法一 如图 2 ,∵ AB =2AE ,AE =EC ,∴ AB2 =2AE2 =AE·2AE =AE·AC .∴  ABAC =AEAB.又∠BAE =∠CAB ,∴ △ABE∽△ACB .∴ ∠ABE =∠ACB .∵ ∠ACB =∠ADB ,∴ ∠ABE =∠ADB .∴ AB =AD .作直径…  相似文献   

10.
闵飞 《中等数学》2003,(2):15-17
题目 给定正△ABC ,D是BC边上任意一点 ,△ABD的外心、内心分别为O1、I1,△ADC的外心、内心分别为O2 、I2 ,直线O1I1与O2 I2 相交于P .试求 :当点D在BC边上运动时 ,点P的轨迹 .该题是 2 0 0 1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集训队选拔考试第 5题 .笔者发现在解答中 ,当证得PD⊥BC这一几何关系后 ,在上述已知条件情况下 ,图形中的点、角、边及面积关系 ,可有如下 5个结论 .结论 1 I1I22 =O1I21+O2 I22 .证明 :由∠AO2 D =2∠C =1 2 0°,∠AI2 D=90°+ 12 ∠C =1 2 0°,∠B =60°知O2 、I2 均在图 1…  相似文献   

11.
一、填空题1 在△ABC中 ,AB =AC ,∠BAC =12 0° ,⊙A与BC相切于D ,与AB相交于E ,则∠ADE等于度 .(2 0 0 1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题 )2 已知 :如图 2 ,在Rt△ABC中 ,∠C =90°,AC =2 ,BC =1.若以C为圆心 ,CB长为半径的圆交AB于点P ,则AP= . (2 0 0 1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题 )3 已知⊙O的半径为 4cm ,AB是⊙O的弦 ,点P在AB上 ,且OP =2cm ,PA =3cm ,则PB =cm .(2 0 0 1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题 )图 1图 2图 3图 4   4 已知 :如图 3,⊙O的弦AB平分弦CD ,AB =10 ,CD =8,且PA …  相似文献   

12.
题目  (第一届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集训班选拨     图 1考试题暨第四届“祖冲之杯”初中数学邀请赛题 )正方形ABCD边长为 1,AB、AD上各有一点P、Q ,如果△APQ的周长为 2 ,求∠PCQ的度数 .将△CDQ顺时针旋转 90° ,使CD与CB重合 ,则Q点落在AB的延长线上 .利用三角形全等及题设条件可得∠PCQ =4 5° .(证明略 )注意到△APQ的周长恰为正方形边长的 2倍 ,很容易证得下面几个结论 .命题 1 在正方形ABCD中 ,若P、Q分别在AB、AD上 ,△APQ的周长是正方形边长的 2倍 ,则∠PCQ =4 5° ,反之亦真 …  相似文献   

13.
一道数学题 ,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探讨 ,可获各种不同解题方法 ,激活思维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发散性。本文对 2 0 0 2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解答题第 3小题解法进行了以下几点探讨。题目 ,如图已知△ABC三边都是整数 ,∠BAC =90°,AD⊥BC ,且BD =1 1 3,求△ADB与△ADC的周长之比。分析 :此题是一几何求解题 ,大多数学生只从几何角度考虑。忽略了三边是整数的条件 ,因而分析求解较为困难 ,若思路开阔 ,能抓住三边整数 ,结合有关几何知识 ,就易找到解题思路。探讨 ( 1 )由射影定理 ,AB =1 1 3·BC ,AB、BC为整数 ,必有…  相似文献   

14.
给定△ABC和一点P ,满足∠QAC =∠PAB ,∠QBA =∠PBC ,∠QCB =∠PCA的点 (如图 )Q叫做P关于△ABC的等角共轭点[1] [2 ] .我们发现了等角共轭点的一条新性质 :定理 设P、Q是△ABC的等角共轭点 ,则AP·AQAB·AC BP·BQBC·BA CP·CQCA·CB=1 .证明 :如图 ,在射线AQ上取点D ,使∠ACD =∠APB ,因∠APB >∠ACB ,故D在△ABC外 .又因∠PAB =∠CAD ,从而△ABP∽△ADC ,故ABAD=APAC=BPCD,CD =BP·ACAP .①又由∠QAB =∠PAC ,A…  相似文献   

15.
课本例题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典型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本例题潜在的教学价值 ,引导学生解题后反思 ,这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都大有裨益 .本文就《几何》教材第二册第 1 2 9页的一道例题的教学谈点体会 .例 一块铺地的瓷砖 ,实际尺寸如图 1所示 (单位为mm) ,∠D =∠E =∠C =90° .求它的面积 .图 1图 2   1 .在图形的内部添加辅助线 ,利用分割求和求面积解 :如图 2 ,过点B作BF∥CD交ED于F .S矩形BCDF =CD·BC =80 0 (mm2 ) ,S梯形ABFE =12 (AE +BF)·…  相似文献   

16.
一、1.23  2 .(a -b + 1) (a -b - 1)  3.6  4 .y2 -y - 2 =0  5 .1<d <9  6 .12 5 %  7.4 5mm 8.392x - 392x + 4 0 =1  9.y =90x  10 .2 6二、11.D  12 .C  13.B  14 .A  15 .C  16 .A 17.B  18.D  19.C  2 0 .B三、2 1.6 .2 2 .在梯形ABCD中 ,∵AB∥CD ,AD =BC ,∴AC =BD .∵DC =CD ,∴△ADC≌△BCD .∴∠ACD =∠BDC .故OD =OC .图 1四、2 3.如图 1,连结PO并延长 ,交⊙O于点C、D .根据切割线定理的推论 ,有PA·PB =PC·PD .∵PB =PA +…  相似文献   

17.
几何“a2 =bc”型的命题 ,综合性强 ,证法灵活 ,是训练初中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题型 ,也一直是中考的“热点” .本文举例说明此类题型常用的证明方法利用共边相似三角形证明     图 1例 1 如图 1,已知⊙O与⊙A相交于B、C两点 ,经过点A ,过A作⊙O的弦AF交⊙A于E ,交BC于D .求证 :AB2 =AD·AF .证明 连结BF ,AC ,∵AB =AC ,∴∠ABC =∠AFB .又∵∠BAD =∠FAB ,∴△ABD∽△AFB ,有   ABAF =ADAB,故  AB2 =AD·AF .2 利用等高相似三角形证明     图 2例 2  …  相似文献   

18.
一题多解 (证 )是培养同学们创新思维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平时做题、解题 ,若每题都能从多角度去分析思考、寻找方法 ,对于拓宽大家的解题思路 ,是颇有益处的 .下面对一道立体几何题给出四种不同的解法 ,供同学们参考 .例 如图 ,△ABC是以∠C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 ,PA⊥平面ABC ,PA =AC =2 ,BC =2 ,求二面角A PB C的大小 .分析 1:利用三垂线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然后通过解三角形求出 .解法 1:如图 ,在Rt△ABC中 ,过C作CH⊥AB于H .因为PA⊥平面ABC ,所以CH⊥PA ,从而CH⊥平面PAB .在Rt△…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题中有几道几何题 ,似乎与圆无关 ,但借助辅助圆求解 ,却能事半功倍 ,本文特举例说明 ,供参考 .例 1 如图 1,在△ABC中 ,∠ABC =60° ,点P是△ABC内的一点 ,使得∠APB=∠BPC =∠CPA ,且PA =8,PC =6则PB = .(2 0 0 2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题 )图 1分析 从这道题的题型看 ,可作旋转来解决 ,但无论怎样旋转都不能使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产生联系 ,于是感到无从着手 .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外接圆 ,可试想构造三角形的外接圆求解 .解 作△ABC的外接圆 ,并延长AP交外接圆于D点 ,连结DC ,…  相似文献   

20.
在求点到平面的距离中 ,有很多题常采用间接的方法 ,而在间接方法中又以等积变换为常见 .下面介绍一种新方法 ,为我们在解题中提供一条途径 .     图 1如图 1,设线段AB上一点P分线段AB为mn(APBP =mn) ,若平面α过P点与线段AB相交 ,则易证A点到平面α的距离是B点到α距离的 mn 倍 .简证 分别过A、B作平面α的垂线 ,C、D分别为垂足 ,连CD(P一定在CD上 ) .由△ACP ∽△BDP ,得 ACBD =APBP =mn ,即AC =mn ·BD .下面举例说明它的应用例 如图 2 ,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