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节有关“平均数”的数学课。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了求连续3个、5个、7个自然数的平均数的解题特点后,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小明的爸爸因为出差了5天,回到办公室后一次撕下了这5天的日历,这5 天的日期数相加的和是90。小明的爸爸要求小明用数学的方法算出回来的日期。  相似文献   

2.
巧算归期     
星期天上午,我刚想出去玩一下,却被爸爸拦住了,他说:"你得回答我一道题,答对了,才能出去。"这有何难,我便答应了。题目是这样的:张先生外出旅游五天,这五天日期数之和是40,那么,张先生回家这天是几号?我一看题目,难又不难,简单又不简单,这可从何入手呀?只有5天和日期数之和  相似文献   

3.
对于几个不相等的数,用“移多补少”等方法,使它们每个数都相等,且保持这几个数的总数不变,这样的求相等数的过程就是求平均数。通常把这样的应用题叫做平均数应用题。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堂简单的“直进归一问题”新授课。某教师讲完课本上的例题后,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给学生练习: “一个运输队4次运送72吨货物,照这样计算,5次可以运送货物多少吨?”多数学生是按照教师讲的“先求一份数是多少,再求几份数是多少”的方法,这样列式计算的: 72÷4×5=18×5=90(吨)有一个学生却写出了这样的算式: 72÷4+72=18+72=90(吨) 这位教师将两种解法都写在黑板上,肯定了前一种解法,而否定了后一种解法。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我认为前一种解法,体现了简单直进归一问题的一般解题规律。这种解法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爸爸买月饼     
爸爸这几天挺忙的,眼看中秋节到了,妈妈催他去买月饼,他嗯嗯地答着,却总不见买回来。 这天中午,爸爸回家时仍是两手空空。“对不起,忘了。”他解释说。我气呼呼地质问:“今年我们家是不是没那口福了?”他歉意地笑笑,用宽厚的  相似文献   

6.
现象: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第八册“求平均数” 教师设置“做神算小队小评委”学习活动。课一开始,教师说:前几天某班级举行了一次速算比赛,每人的成绩都已出来,下面想请同学们做他们的小评委,看哪一小队是“神算小队”。出示这样一张表格:  相似文献   

7.
两个苹果     
小红经常对王老师说:“我妈妈一点不爱我,一天到晚总是骂骂骂。”王老师以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有一天放学后,小红说:“我不想回家了。”王老师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劝小红回家。小红说:“我死也不回去。”王老师一想,拿出两个苹果,说:“这样吧,让我验证一下,看你妈妈是不是爱你。你把这两个苹果  相似文献   

8.
[病例]某天,气象站测得某地2时、8时、14时、20时四个时刻的温度分别是5℃、9℃、20℃、12℃。该地这一天的平均温度是多少? [病症](5 9 20 12)÷(2 8 14 20) =46÷44≈1.05(℃)答:该地这一天的平均温度约是1.05℃。[诊断]出现“病症”的原因是没有真正掌握求平均数问题的解答方法,只是在机械地“套”一般的解题形式求解。求平均数的基本数量关系式是: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在具体的问题中,同学们要确定  相似文献   

9.
<正>暑假里的一天傍晚,我和爸爸妈妈在广场上散步。我看到许多小摊儿,有的卖小玩具,有的卖手工饰品,还有玩套圈小游戏的……一个想法从我的脑海里冒了出来,我笑着对爸爸说:“要不咱们也来摆摊儿吧,就当一次社会实践。”“好呀,一会儿回家后我们就在网上进货。”爸爸回答。回家后我和爸爸在网上选了十个“泡泡仙女棒”,正好花了我刚收到的二十元稿费。  相似文献   

10.
一、说教材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简单的统计(一)”例2编排了“求平均数”的内容。在人教版教材中,“求平均数”是作为一类除法计算应用题来编排的,教学时,一般都是通过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概括出求平均数的基本数量关系式:总数÷份数=平均数,再运用这一数量关系式解答相关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方法与能力。苏教版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编排在“简单的统计(一)”单元内,这样编排促使我们教师必须领会编者的意图,在教学中要有新的思考。求平均数是统计的基本方法之一,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  相似文献   

11.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个难点,因为小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对概念题的正确解答.多年的教学工作,我发现总有这么一部分学生,在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叙述题和应用题时,常常混淆不清,方法用错.为此我在“倍数”概念教学中注重强化对比教学,有一定的效果,具体作法是:一、注重求“一倍数”与求“几个一倍学生解答有关“倍数”概念题时,解题方法的错误,关键是数量关系分不清.因此在教学中,我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倍数”概念的基础上,强化有线段图进行对比分析教学.如在“倍数”概念的教学时,我设计了一组浅显易懂的题目.如例1.小明今年7岁,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5倍,爸爸今年多少岁?分析:谁的年龄是一倍数”,谁的年龄是“5个这样的一倍数”.  相似文献   

12.
[案例]教学“求平均数”时出现了这样一道题:“一辆汽车,上午3小时行270千米,下午5小时行300千米,这辆汽车这天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引自《教学月刊·小学版》2005.11上《美丽的错误》一文)我们先看原文描述的课堂片段:生1:(270 300)÷(3 5)=71.25(千米)。生2:先用270÷3=9  相似文献   

13.
摸口袋     
猴妈妈一回家,猴娃娃就把小手伸进妈妈的口袋,摸呀摸。嘻嘻,摸出个红桃子,真好吃。猴爸爸一回家,猴娃娃就把小手伸进爸爸的口袋,摸呀摸。哈哈,摸出一把小手枪,真好玩。“笃笃笃”,袋鼠婶婶来做客,猴娃娃又把手伸进袋鼠婶婶的大口  相似文献   

14.
“求平均数”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将这一内容分别安排在四五两个年级进行教学。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感到:教学“求平均数”时,除了引导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解题思路和求平均数的方法,还应做到“四要”。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节“求平均数”的新授课,学生通过主动探究,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掌握了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和用“总数÷总份数”的方法求平均数。在课的练习设计中,教师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语言去创编求平均数的应用题,再汇报交流并进行解答,以巩固课堂所学。教学片断如下:师: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请大家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语言编一道求平均数的应用题。(在小组长的安排下,学生秩序井然地进行活动,教师适时参与。小组交流后,选择部分学生汇报,并让学生列式解答)生1:妈妈买了很多巧克力,我第一天吃了5块,第二天吃了6块,第三天吃了4块,平均每天吃…  相似文献   

16.
<正>我爸爸的工作特别忙,总是天麻麻亮就上班去,天墨墨黑后才回家,而且往往人不到家找他的电话就打到家里来了。有一次,我为了让爸爸回到家里得到好好的休息,便悄悄地关了他的手机,又悄悄地拔掉家中电话线的插头。这天,爸爸回来舒舒服服地洗了个痛快澡,  相似文献   

17.
我在参加98’扬州市小学数学专题讲座及观摩课时,听一位老师讲“求平均数”一课。有道练习题:“求30、48、25、10、22这5全数的平均数。”生板演:(30 48 25 10 22)÷5=135÷5=27,这位老师引导学生用估算法检验,27是不是在最大数48与最小数10之间?因为27在48  相似文献   

18.
笑话     
爸爸在哪里?农夫的家在大路边。这天,他看到一辆运草的大车翻倒在路边,一个小孩子站在一边哭。农夫安慰小孩子:“别着急,你先到我家里喝口水,吃点饭,然后我帮儿子看篮球父亲把五岁的儿子抱在膝上,全神贯注地观看篮球赛。孩子看到运动员们拼命地抢球,便问道:“爸爸,篮球一定很贵,是吗?”爸爸惊诧地说:“乖乖,你怎么会这样想呢?”孩子说:“要是不贵,他们为什么不每人买一个呢?”爱说谎的老师开学的第一天,波波放学回家。“新来的老师好吗?”妈妈问。“一点也不好,她喜欢说谎。”“怎么会呢?你别胡说。”“上算术课时,她先说3加3等于6;过一会儿…  相似文献   

19.
关于平均数的教学,以往教材强调的是“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可是学生对于这个关系式的理解很困难,经常是处于混沌状态。为什么一定要用“总数量÷总份数”呢?为什么不能把总数量下的每部分的小平均数加起来再平均呢?对于这样的疑惑,如果我们置之不理,把答案硬塞给学生,虽然学生能正确计算平均数,但是对于平均数实际意义的理解还是不清晰。下面的这个课例对这一问题作了一些探讨。课堂再现根据表格已知数据填空。人数(平本均/人每)人存书数合计五(1)班五(2)班482578124存书数(本)3.122346?2在分别求五(1)班和五(2)班平均每人存书数时,大…  相似文献   

20.
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去年应连云港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盛邀,曾来我市执教《平均数》一课,以下是其中的精彩教学片断。师:这是“五一”期间北京自然博物馆门票销售统计表(出示投影):师:你们能根据上面的信息,估计一下5号那天大约能售出多少张门票吗?生1:我估计5号那天大约能售出1100张。生2:我估计5号那天大约能售出1200张。生3:我估计5号那天大约能售出600张。师:为什么你会这样估计呢?生3:因为“五一”七天长假快要结束了,大家都要回家。学生3的回答出乎吴老师和听课教师的意料,因为从数学的角度来说,前4天平均每天售出1072张,根据这种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