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近几年的采访中,我体会到:好的社会新闻作品应当有比较深刻的思想性,它不应当是对孤立事件的就事论事的报道,而应能启迪读者去思索一些问题。1984年,我在渭南驻站时采写的《城里姑娘到乡下》(见陕西日报1984年9月28日2版),就是按社会新闻采写的。当时,反映农村实行责任制后面貌变化的正面报道很多,而这篇报道是通过折射,目的同样是反映责任制的优越性的。由于作为社会新闻写,我在有限的篇幅中,尽量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故事情节。经济基础变了,但作为意识形态——一些人轻视  相似文献   

2.
社会新闻是以当前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风气为题材,与广大群众生活、利益、情趣密切相关的新闻报道。按其内容来分,有反映社会生活中新动向的趋向性社会新闻;有反映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的风尚性社会新闻;有揭露鞭挞不良社会现象的批评性社会新闻;有反映突发性事件的事件性社会新闻;有报道天文地理等知识、动态的服务性社会新闻等。现在不少报纸进一步加强了对社会新闻的报道,专门设立了社会新闻专栏,增加了报纸的可读性,受到了读者的欢迎。社会新闻和其他方面的报道一样,除了它所报道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必须具备新闻五要素等以  相似文献   

3.
论文缩微     
党报应当 重视社会新闻 丁柏铨在《新闻实践》杂志2003年第10期上撰文说,社会新闻是对于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世间万象特别是奇异现象的报道。在以往,社会新闻普遍不受党报重视。这当然是有历史原因的。党报自诞生以来就是党组织的战斗阵地,它无疑应当具有鲜明的战斗性,对党的各方面的工作具有指导  相似文献   

4.
何谓社会新闻?有一种说法认为社会新闻就是反映奇闻怪事和报道社会阴暗面,就是猎奇。这是对“社会新闻”概念的不确切解释,或者说是一种误解。社会新闻一般是指社会生活、社会问题和社会道德的新闻。在西方新闻学里,由于这一新闻的报道手法比较轻松,大多反映世态人情,容易引起公众兴趣,被称为“软”新闻,以区别于重大题材和主题严  相似文献   

5.
经济报道毫无疑问应当立足经济领域,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有价值的经济新闻。但是,假若把对经济新闻采集和报道的视野,仅仅停留在经济领域里,那显然是很不够的。我们还应当从文化领域中去发掘经济新闻。经济同整个社会,包括文化  相似文献   

6.
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的简短报道。通讯是一种迅速、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的文章.报告文学介于通讯报道和文学作品之间,是新闻和文学相结合的文学形式。三者都是记叙性文体,同属新闻体裁,有着共同的特征,也有着独特的个性。从一些主要的方面比较一下它们的异同,这不论是对于了解它们各自的基本特征,还是对于从事这几种文体的写作,都是不无裨益的。作为新闻体裁,其共同点就在于它们都具有新闻性。所谓新闻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时效性,即它们都要求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反映时  相似文献   

7.
《由邯钢经验引出的话题》(以下简称《话题》)作为系列报道获第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组报道发表后以及在全省、全国新闻奖评比过程中,读者和评委们普遍给予好评的,是报道中蕴涵的思想深度.新闻报道的深度,我认为,是指对深藏在新闻事实之中的本质、内在的必然联系的揭示,是对事物的规律性的认识.新闻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它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物质性事实的反映、报道的结果.但这种报道不应是机械的复制,而是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能动的反映.一方面,新闻对社会生活有依存性,不能脱离社会生活而随心所欲,虚构幻想;另一方面,新闻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经过记者过滤的社会生活.新闻中所传递出来的信息,不仅是经过记者选择和取舍后的物质性事实本身,而且包括记者对这些物质性事实的本质属性的发掘.这种发掘的程度,我以为就是新闻的深度.  相似文献   

8.
党报应当重视社会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新闻与时政新闻之比较社会新闻是对于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世间万象特别是奇异现象的报道。它是"反映社会生活中体现社会伦理道德的事件、社会风气、社会问题、风俗民情以及自然界和社会上的奇闻异事的新闻"。①报道对象与正常的社会现象有所差异,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当是社会新闻的基本取向。与时政新闻相比,社会新闻在报道对象、报道内容的重要、报道的严肃和深刻方面均不及前者,与之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和差距,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它在报道面的广阔、报道内容与方式所具有的趣味方面,则往往远甚于前者。前者在许多媒体特别是党报上被处理成要闻,具有相当强的穿透力,多为硬新闻;而社会新闻中的相当一部分则富于人情味和趣味性,多为软新闻,穿透力逊于前者,但对受众的吸引力有时超过前者。由此看来,社会新闻在新闻大家庭中自有其不可取代的价值。在一个媒体上,各类新闻兼备,互相配合,形成有机整体,将可以满足受众的多元需要。  相似文献   

9.
体 育新闻是以消息的形式反映报道发生在体育领域里的体育人物、体育比赛、体育会议 ,同其它社会新闻一样 ,体育新闻也具有存在性、现实性和报道性 ,也必须尊重事实 ,反映体育现实 ,重视体育受众。在新闻界 ,一般把体育新闻分为三类 :比赛新闻、人物新闻、会议新闻。在这三种类型的体育新闻中 ,由于报道的对象不同 ,切入点不同 ,写作时各类新闻对记者也就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那么如何写好体育新闻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探讨。站在受众的角度 ,从他们的接受能力、欣赏要求出发写出体育会议新闻。会议新闻反映的对象是体育方面的重要或有特…  相似文献   

10.
《由邯钢经验引出的话题》(以下简称《话题》)作为系列报道获第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组报道发表后以及在湖北省及全国新闻奖评比过程中,读者和评委们普遍给予好评的,是报道中蕴涵的思想深度。 新闻报道的深度,我认为,是指对深藏在新闻事实之中的本质的、内在的必然联系的揭示,是对事物的规律性的认识。新闻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物质性事实的反映、报道。但这种报道不应是机械的复制,而是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能动的反映。一方面,新闻对社会生活有依存性,不能脱离社会生活而随心所欲,虚构幻想;另一方面,新闻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经过记者过滤的社会生活。新闻中所传递出来的信息,不仅是经过记者选择和取舍后的物质性事实本身,而且包括记者对这些物质性事实的本质属性的发掘。这种发掘的程度,我以为就是新闻的深度。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科技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科技报道随之得到较大发展。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也逐步活跃。但无论其如何发展变化,科技报道总是和社会发展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而成功的科技报道,也总是从国家发展的大局出发的。 科技新闻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是面向科技界本身的,一是面向全社会的。对科技界来说,科技新闻应当提供全方位服务;对全社会来说,科技新闻应当为全社会提供有科技特点的服务。也就是说,科技新闻应当最大限度地满足科技界和全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深度经济报道的历史功能主要指其指导性、监督功能。一、深度经济相道与指导性新闻界长期以来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的指导,应当是深层次的、理性的、思想性的指导。在经济报道中,应当是抓好典型,揭示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所包含的普遍意义.揭示经济规律,进行政策性、方向性的指导。在这方面,深度经济报道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因为,一般性的动态经济新闻,大多只是跟在经济事件后面作被动的平面反映.或者仅仅反映该事件的某些局部现象,换言之.一般性的实录或再现的报道在指导性方面有其局限性。深度经济…  相似文献   

13.
典型报道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新闻报道样式,在中国深入民心,成为一种主流的新闻报道样式。有学者指出典型报道是中西方新闻差异的重要分水岭,反映着中西方不同的新闻理念和价值标准。这种差异,除却政治体制、新闻制度方面的原因之外,社会心理、文化传统方面的影响也值得考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新闻界有一个现象相当显著,这就是新闻的“软化”。它的具体表现,一是对软新闻的重视,另一个表现,是对硬新闻的软处理。透过新闻“软化”这一现象,我们看到的其实是读者意识的加强。它要求在一般新闻报道过程中,注入更多的读者因素。即便是那些政策性、思想性比较强的硬新闻,也应当在报道内容、报道体式、甚至编排位置和刊登时机等方面,尽力体现读者意识。今天新闻界所出现的这一变化,从一个方面说,  相似文献   

15.
社会新闻主要反映社会道德、社会风尚、社会心态,以扶正祛邪、抑恶扬善为己任,这就不免会涉及到伦理学方面的问题。作为采编社会新闻的记者、编辑,不仅要写好、编好每一篇社会新闻,还应对一张报纸、一个时期所发的社会新闻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和思考,使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始终发挥积极作用。 (一) 八十年代初,有些报道(主要是农村报道),常自觉不自觉地宣传这样的观点:生产上去了,生活改善了,道德水平也自然提高了。比如某地在推行家庭  相似文献   

16.
增强新闻的服务功能,应当成为新闻媒体的一个系统工程。增强新闻服务的核心,是讲求时效性、实用性和连续性。《沧州日报》在近几年关于农业生产的报道中,就体现了这一点。 一、增强时效性 服务当“及时雨” 增强新闻的服务功能,首先应当增强新闻服务的时效性,这是由新闻规律和社会需求对新闻服务的特殊要求决定的。增强新闻服务的时效性,要求新闻服务必须和社会需求同步或者超前于社会需求。如果新闻服务不能达到这一点,需要时它跟不上,不需要时又连篇累牍,这无异于雨后送伞,根本谈不上真正的服务。1994年1月,沧州市委、市  相似文献   

17.
论文缩微     
新闻是选择的 社会系统工程 赵凯在《新闻记者》第3期上撰文说,世界上的新闻媒体,其基本的功能和任务,就是通过事实和议论反映舆论,引导舆论。反映舆论,就是新闻媒体通过报道新闻事实和公众的议论,来表达群众的意见和社会舆情,但新闻媒体反映舆论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通过反映来体现出新闻人的意图;新闻媒体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多反映什么,少反映什么;先反映什么,后反映什么,都是有选择的。至于如何反映,更是一种选择。 虽然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是,报道什么,如何报道却是有选择的。这是因为:事实的当事…  相似文献   

18.
彭宁 《记者摇篮》2004,(7):45-45,42
对社会新闻的定义,有多种叙述,反映了对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但基本要义是相同的,即以社会问题、社会事件和社会生活为报道内容,这类新闻具有社会性强、人情味浓、可读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从2011年开始,黑龙江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开创性地提出"3+1"重点报道模式,基本构成为三篇报道加本台评论。第一篇报道一般是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第二篇报道是新闻事件的背景及相关链接,第三篇报道为相关问题的深度分析,以及专家访谈、建言献策等。本台评论是编辑部对这一问题的观点和思考,这一报道模式的关键是新闻事件要有时效性、贴近性、主题性,要反映民生民意、反映省委省政府的主要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实践,黑龙江电视台《新闻联播》在主旋律报道中有了新的突破,取得了良好的收视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20.
深度报道的审美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度报道是指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采龙去脉,揭示实质意义的报道方式。常由各种不同的新闻文体组成报道群。它们之间相互连结,交相辉映,形成多姿多彩的统一体。其美学品格,既有深刻反映现实社会的真实美,又有揭示新闻本质的深透美,以及架构形式的宏大美和报道本体的多彩美。深刻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美新闻深度报道,在深刻反映客观事物必然性的报道之中,以题材重大、显目为重要特征。它所反映的内容富有时代气息,常是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问题大事件,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而这正是当今社会现实生活最为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