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调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初看上去,这话只是告诉了我们:谁,在田野散步。若真是这样,冒号后几个词语的“位置”就可以调换,因为调换后的句子也同样能反映出这一内容。而实际上,原句一经改变,它就不能再现生活:1.“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2.是“我”陪伴着“我的母亲”,不是“我的母亲”陪伴着“我”;是“我的妻子”带着“我的儿子”,不是“我的儿子”带着“我的妻子”。所以,在田野里散步的是:“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是有序生活的再现。生活为何要安排得…  相似文献   

2.
月下     
“这是明天要穿的,羊毛衫、棉裤、棉袄……”晚上,母亲摞了一大堆衣物进了我的房间。“妈,我知道了。一天到晚喋喋不休,烦不烦啊。”我不知怎的涌起一股无名火,冲母亲吼道。母亲一下子怔住了,眼眸中泪光闪动,一声不吭地扭头出了房问。  相似文献   

3.
高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母亲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  相似文献   

4.
边走边看     
序 幕真是天赐良机 ,一天晚上 ,我 ,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学生 ,竟莫名其妙地得到了一双鞋 ,鞋上还写着“通向天堂地狱人间”。看样子很好玩嘛 ,那我就玩玩好了。我穿上这双鞋后 ,脚下出现了三条路 ,分别写着“天堂” ,“地狱”和“人间”。而我 ,正站在人间这条路上。“天堂是人人都向往的 ,我去那儿看看吧。”我想。意随心到 ,我踏上了通往天堂的路。第一幕天堂一会儿就到了 ,这是个纯白的世界 ,真好 !我边走边看 ,忽然看见一个大天使把几个很小很小的小天使挂在云上 ,用雷电击他们 ,用暴雨淋他们 ,用强风吹他们。小天使们想逃 ,可无…  相似文献   

5.
我走进母亲的房间,对着正在糊纸花的母亲说: “妈,给些钱,我去买书。”母亲放下手中的活,微笑着看着我:“好啊,虽然我们的日子不好过,你买书还是要支持的。”她从口袋里掏出一叠散票,小心地数了两张递给我,“你妈没读过多少书,没文化就找不到工作。我们的日子苦点不要紧,只要你多读几本书,将来能有出息,我们再苦也值得。”我迫不及待地拿过钱,转身就走。母亲追到门口叮嘱: “记得回来吃饭哦。”  相似文献   

6.
高尚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既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  相似文献   

7.
【重点点击】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怎样通过一些小事,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的?【解决方案】作者主要通过四件小事:“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进行抚慰;母亲重病缠身,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母亲央求“我”去看花;母亲临终嘱托要我们“好好活下去”。写出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也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无限感激。难点提示】在母亲央求“我”去看花时,作者通过哪几个关键词写出母亲的情感变化?解决方案】当我问“什么时候”时,母亲“喜出望外”;我说“好吧,就明天”时,母亲“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我说“哎呀,烦不…  相似文献   

8.
有母为师     
剥花生那天回家,母亲在剥花生,为春天准备良种。我问母亲:“您要准备多少种子?”母亲指了指那个装过化肥的塑料袋子,说:“要剥这么一袋子。”“那要什么时候才能剥满一袋子,一粒一粒的。”我说。“想想要剥满一大袋子,确实有些灰心、胆怯,但我把那一大袋子分成了这无数的小盆,情况就不一样了。”母亲指着手里装满花生的小盆,说:“我已经想好了,只要每天坚持剥这么一小盆,到春天时,我的袋子就满了。我干完其他家务事,剩余的时间完成这一小盆是绰绰有余的。”母亲胸有成竹的打算,谁听了都会充满信心,因为那个目标可望又可及。我忽然懂了,要想…  相似文献   

9.
大王四重奏     
我小时候上学躺在炕上一睁眼看见窗户上最高的一格有了太阳光,便要急得哭泣,我的母亲匆匆忙忙给我梳了小辫儿打发我去上学。我们的学校就在我们的胡同里。往往出门之后不久又眼泪扑簌地回来,母亲问道:“怎么回来了?”我低头嗫嚅地回答:“学校还没有开门哩!”这是50多年前的事了,我现在想想,还是不知道为什么要那样性急。大王四重奏@梁实秋  相似文献   

10.
高贵的赠予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都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相似文献   

11.
高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①  相似文献   

12.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平时勤俭节约,从不乱花一分钱,而父亲却恰恰相反,花钱大手大脚,不该花的钱花了一大堆。可是每当我们要上学时,父亲却拿不出钱来给我们报名,母亲没办法,只好拿出自己平时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钱给我们报名。我清清楚楚知道,如果没有勤劳能干的母亲,也就不会有今天在校园里幸福读书的我。我必须发奋,必须努力,因为我肩负着母亲的期望。  相似文献   

13.
十八岁的我     
当我还想在十七岁的苍穹下徘徊时,时光已把我推入了人生第十八个年头。十八岁的我在把那几百块钱揣进兜里,准备踏上返校旅途时,真想对送别的母亲说一声:“妈,对不起!那天儿一时冲动和你吵了几句”。可是我终究没勇气说出口。从小到大,我从没向母亲道过歉,也从没问过母亲:“你需要什么吗?” 十八岁的我在回校后第二天毅然走进餐厅,捋起袖子,刷洗那一大堆盘子和碗,我要品尝一下母亲日晒雨淋挣钱的艰辛,我要去体会“劳动就是美”那句话的真正内涵。餐厅的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太问我:“你为什么来干活?”我随口回答:“为了省点钱”。其实,我只想让自己的手变得像母亲的一样粗糙,只想在我接过那双长满老茧而结实的手递过来的钱时,自己感到毫不逊色,心安理得。  相似文献   

14.
妈妈在窗外张贴了一张纸——“出租空房”,这很快引来了海德先生。“房子不错。”海德先生评论说,“今晚我就将我的书和行李搬来。”我们从未见过这么多的书——足足堆了一马车!我纳闷,要读完这些书,可能一辈子也不够吧?相比之下,海德的行李倒十分简单:似乎只有一只破箱子和几件旧衣服,鞋子则除了脚上那双开了口子的旧鞋外,并无多余的。  相似文献   

15.
她曾问苏拉:“爸爸,等我到了天堂,也会这么孤独吗?”苏拉说:“到了天堂,你就会变成人见人爱的天使。不过,天堂很冷,我们都希望你永远留在我们身边。”  相似文献   

16.
我的家曾是一个欢乐的天堂。我每天一走进家门,就立刻感到温暖,感到亲情的荡漾。然而,这几天却完全变了个样子。家里布满了“阴云”,爸妈互不理睬,害得我们几兄妹不知所措。为什么这样呢?原来是关于婶婶的问题。妈妈叫婶婶收拾好一些东西,不要放得乱七八糟,可婶婶不但不收拾好东西,还埋怨起来。但爸爸又不帮妈妈,所以妈妈不服气,就这样两个人吵了起来,现在已冷战好几天了。我看见这些情况,心里当然不好受,决定要当家里的“和平大使”。我想好了一个计划,就把这个计划告诉了哥哥。哥哥答应和我合作。我们趁着爸爸妈妈还没有回来,商量好一切,…  相似文献   

17.
奇思妙想     
①电烘衣架 冬天气温太低,湿衣服很难晾干。试试这种电烘衣架吧!只要你接通电源,调好温度,衣架上的电阻丝就会马上发热达到你要求的热度。几分钟后,湿衣服就可以烘干了。 ③结账自选车 超市是人们的“购物天堂”,可是从“天堂”里挑了一大堆商品后却不能事先计算出价格,  相似文献   

18.
今年暑期,我参加了为期8天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会难得,五年才一次,这对于平时忙于转圈“磨磨”的我们来说确实是一次很好的“充电”。也许我的希望值过高,几天下来,失望代替了希望,留在我印象里的“继续教育”只是出勤、“管理”等方面的花样翻新明显滞后的“教学内容”,加上先生们的近乎照本宣科式的讲授,短短的8天我竟感觉如一年半载。学员们称这是“炼狱”,但丁入“炼狱”后进了“天堂”,我们呢?我们会也进“天堂”吗?无聊中记下了一鳞半爪,就算是“为了忘却的纪念”吧!  相似文献   

19.
阿甘死后,升入天堂,在天堂入口,他遇到了圣徒彼得。彼得对他说:“很高兴见到你,阿甘,我们已经听到了许多赞扬你的话,但我不得不告诉你,这里已是人满为患,因此每个想进入天堂的人都得接受一次测验,通过测验的人才可以进入天堂。”阿甘说:“彼得,能来这里我很高兴,不过没有人告诉我需要测验,但我还是希望能通过测验。但愿题目不要太难,毕竟生活本身就已经是一次足够难的测验了。”彼得说:“我知道,阿甘。测验不是很难,只有3个问题:一个星期中有哪几天是以字母‘T’开头的?一年有多少秒(Seconds)?上帝的名字是什么?”阿甘带着这几个问题离开了…  相似文献   

20.
那年我十岁,在村上的小学上四年级。学校和一家杂志社搞手拉手扶贫助学活动,杂志社免费为特困生刊登广告,这些学生就有可能得到社会上好心人的资助。名额有限,申请者大多是那些孤儿,而我因为父亲去世了,也得到了一张申请表格。放学后,我拿着表格飞快地往家跑,心想,只要有人资助我,母亲就不用天天捡破烂儿、扒垃圾为我攒学费了,母亲也一定很高兴。我跑回家,奶奶说母亲在废品回收站,我又拿着表格跑到回收站。母亲正在捆一堆细碎的废纸准备过秤,我把表格递给她。母亲的脸渐渐地暗了下来,她说:“你找老师要的?”我点点头。母亲“啪”地一巴掌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