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特网不能成为盗版者的“乐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传统出版而言 ,网络出版方便、费用低廉、传播速度快且发行范围极广 ,是一种未来的出版趋势。然而 ,这种因特网上作品传播的变革与扩大 ,又为盗版、侵权著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对于著作权人来说 ,因特网有可能是一场恶梦。正因为将作品上网传播及复制的便利 ,任意将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搬上网与人“共享” ,用户则免费将网上的作品下载的现象在因特网上十分普通 ,较为著名的华人作家的著述均能在网上找到。以至于有人惊呼 :因特网难道是盗版者的“乐园”么?我国《著作权法》是1990年颁布、1991年开始实施的。《著作权法》第3…  相似文献   

2.
曹凤群 《兰台世界》2016,(5):156-158
明代私人藏书家对戏曲传播有着特殊贡献,通过保存、传抄、递藏的纵向传播手段及以选辑刊刻为手段的横向传播行为,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戏曲文献消亡的风险,而且出版发行了诸多优秀的戏曲文献,并较大提高了戏曲文献的传播面积,促进了包括戏曲文献在内的众多通俗文献的商业化运转。  相似文献   

3.
廖华 《出版科学》2012,20(2):105-110
受众心理对明代戏曲刊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促进明代戏曲刻本的产生、刊本形态的多样化、不同题材的戏曲刊刻、文本内容的修订、戏曲续集和改编本的刊刻,同时在《西厢记》等剧本的经典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员卞昌久在《科技出版》1994年第一期发表的《侵犯著作权行为如何认定》一文中说,剽窃是指抄袭他人的作品发表;将集体创作的或者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完成的作品发表,以不正当手段在他人作品上署名.在这里,重要的是将他人作品当作自己的作品使用和发表;至于他人作品是经改动还是未经改动,是全部还是部分,是已经发表还是尚未发表,是公开还是内部发表,对认定侵权行为的性质都没影响.歪曲、篡改是指未经作者同意,而将他人  相似文献   

5.
南京图书馆和复旦大学图书馆所藏的《渔洋山人集句梅花诗》是一部伪书,不仅全部作品均抄自明代童琥的《草窗梅花集句》,就连排列顺序也未作改变。该书可能是书商作伪,欲借王士禛"渔洋山人"之名号以逐利。其刊刻亦未必在乾隆年间,有可能迟至民国。  相似文献   

6.
关于网络空间的著作权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禾 《图书馆》1999,(4):79
近年来,发生在网络上的侵权事件相继曝光。侵权违法行为可谓五花八门、比比皆是。然而,在网上发生得最多的还是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比如,擅自从他人网页上将有著作权的作品下载后复制、发行;或者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将他人作品数字化后置于网上,以致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复制...  相似文献   

7.
戏曲典籍刊刻的重要时期主要集中在元明清时代,其数量大、品种多,尤其明清时期戏曲文献的出版空前繁荣。随之,私人收藏戏曲文献日益增多,私家编撰的戏曲目录也日益丰富。本文探讨古代戏曲文献刊刻和出版的情况,对私人收藏的戏曲文献进行比较,研究私人藏戏曲文献的彼此传承关系,从而了解古代戏曲出版传播和收藏等方面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出版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发展过程中,由于市场竞争等因素,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版权纠纷。民国时期出版业的版权纠纷主要包括三类:中外之间的版权纠纷、国内出版者之间的版权纠纷、作者与出版者之间的版权纠纷。其中,国内出版者之间的版权纠纷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盗版作伪、剽窃抄袭。这些版权纠纷的适当解决,对于今天的出版业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志云 《出版科学》2003,(2):85-87,80
顾千里一生从事刻书活动。他自己出资主持刊刻,与他人集资刊刻,大量的则是辅佐他人校刻诸书。他的刻书思想值得借鉴。顾千里的刻书活动说明,清代乾嘉时期出版业已出现明确的专业分工。  相似文献   

10.
李明杰  周亚 《出版科学》2012,20(5):94-98
剽窃作为一种客观的著述文化现象,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以历史时序为线索,对中国古代剽窃的发展源流作了纵向梳理,并对古人对于剽窃现象的反应及态度作了深入剖析,指出剽窃与代著、作伪、盗版等出版活动一样,是孕育中国古代著作权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商业模式层出不穷,网络侵权盗版形式、手段花样翻新,网络版权纠纷案件数量逐年增加.国家版权局等部委连续多年开展针对网络侵权盗版的专项治理“剑网行动”,有效规范了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的侵权盗版行为,有力维护了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推动了相关产业健康发展.但是文字作品和摄影作品仍然是网络侵权盗版的重灾区,由于网络维权成本高、取证难、判赔低等因素,很多作者只能“望网兴叹”.  相似文献   

12.
调查与排行     
本刊就国内公众版权认知状况作的调查显示,国内公众的版权认知现状一般,尚有较大改善空间。六成多的人认为微博作品和个人在论坛中发表的帖子有版权,电视读报之类的节目应该向被读作品的作者支付报酬。对于打击盗版、抄袭、假冒他人名义等  相似文献   

13.
抄袭、剽窃(统称剽窃)意即"将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窃为己有",客观表现为:在自己作品中使用了他人享有署名权的作品或作品片段但未予恰当说明,并将由此产生的新作品以自己作品的名义向第三人作了展示。本文介绍了其认定方法和步骤,提供给与之相关者借鉴。  相似文献   

14.
明人常以剽窃他人著述作伪而为世人所讥,但这种作伪的实例并不多见.笔者发现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题为明刘济撰的《革书》,系剽窃明刘定之的《否泰录》而成.今略作辨析,不当之处,尚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5.
戏曲是一种唱念做打诸般表现手段高度综合的舞台表演艺术,观众是凭藉视觉和听觉来欣赏的。将舞台戏曲改造成为戏曲录音剪辑,首先意味着舞台艺术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的一定程度的淡化,人们的欣赏方式也将作相应的改变。这是同一作品从视听艺术转化为纯听觉艺术时的一个客观的、必然的现象。文艺编辑在制作录音剪辑时,要按照舞台艺术和听觉艺术的不同欣赏规律和欣赏特点,对原作品进  相似文献   

16.
王思尧 《今传媒》2016,(8):32-34
书籍自古以来便是人类的良师益友,通过书籍,人们与他人交流思想,获取信息。然而,令人担忧的是,盗版书籍问题也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悄无声息地侵犯着各个群体的利益。那么对盗版书籍的定义,盗版与正版的区别,盗版书籍的产生,以及对社会的影响,面对盗版人们所秉持的态度及防治措施是当今社会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本文从社会学视角出发,联系经济学知识来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读《方舆胜览》,见其卷首之“录白”应是迄今难得的早期版权史料。此书全称《新编四六必用方舆胜览》,七十卷(正编四十三卷,后集七卷,续集二十卷),是南宋进士祝穆于嘉熙三年(1239)编撰的。刊刻后,为了防止他人盗版、剽窃(“翻开或改换名目或以节略”),申请官府保护其版权,并得到了转运司官方榜文的认可。现抄录如下: 两浙转运司 录白 据说太傅宅院干人具告状:本宅见雕诸郡志,名曰《方舆胜览》并《四六宝苑》两书,并系  相似文献   

18.
陈继儒是明末著名文人,其诗文集屡经刊刻并流传至今。根据现存六种版本在文本文句之间的差异,考察各版本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将陈继儒诗文集区分为万历本与崇祯本两大系统。万历本刊刻较早,较好地保留作品原貌;崇祯本虽常见后出者指斥前出者为赝刻,实际上文字出入不大,反而在收录范围有较明显的分别,反映出各个版本的整理者在编刊陈继儒诗文时的不同取向。  相似文献   

19.
电子出版物市场建设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的电子出版物发行市场 ,说是三不满意似不过分 :读者不满意、出版社不满意、行政管理部门不满意。整体经营运作中的确存在着太多弊端 :网点建设疏密不均 ;正版产品价格昂贵、品种单调 ;非法盗版品种泛滥 ;行政管理手段滞后 ;新华书店还没有完全发挥国有主渠道应有的作用等等。针对诸多不如人意之处 ,本文作者以北京地区市场为例 ,从行政管理者的角度 ,提出了建立有序化电子出版物发行市场的一些可行办法 ,与同业行家探讨 ;同时 ,也为各地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了若干可供参考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现存文献中"剑啸阁"出现及使用的时间加以重新考辨,纠正"剑啸阁"所刻戏曲出于清初的误论,还原袁于令作为晚明戏曲刊刻大家的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