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小组合作探究是小学数学课堂上经常利用的教学方式,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分层设计教学问题,使学生能够积极进行探讨,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主动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较为枯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学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氛围,创造快乐数学课堂,使数学课不再枯燥,让学生在宽松、自然、快乐的教学环境中愉快学习.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呢?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课堂上,如果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远离我们的生活,那么学生就会感到学习数学枯燥而无味,进而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失去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并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往往感到数学知识枯燥乏味,这往往是教师的枯燥教学造成的.偏重知识性教学,依赖知识的灌输,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就会使学生无法真正消化知识.在新课程背景下,要解决此问题,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打造出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推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由于教师受到传统的教学因素影响,在课堂当中过于把自身当做课堂的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当中过于枯燥和压抑,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学方式也过于单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产生厌倦的心理。所以本文就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设有效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一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枯燥、刻板的数学教学方法既不符合孩子们天真活泼的个性,也不利于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小学数学课堂也应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及时进行相应的课堂调整,构建充满活力的教学课堂,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7.
数学学习过程较为单调和枯燥,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发挥多媒体融"声、像、图、文"于一体的优势,可以让数学课堂"活"起来,使数学教育脱离传统而枯燥的计算训练和图形分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可以极大地增大课堂信息容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但是,教师也必须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要充分了解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各自的优势,两者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我以为语文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内涵的.而数学呢,数字,符号,加减乘除的计算,就不免使人觉得干巴而枯燥.可是,这次我们学校开展的数学练习课堂大赛,彻底改变了我的观点.活动过后我对数学学科的真谛、数学学科的魂、数学学科的美有了更深的认识.细细品味教师们的练习课堂,发现教师们在课堂中编织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智慧彩带,为数学渲染了夺目的异彩,吸引着、呼唤着、感染着学生,使学生享受到数学学习的神奇与快乐.在这些课堂中教师善于制造、把握、激发思维矛盾,学生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感受着智力活动的快乐.智慧的教师带着智慧走进课堂,又在课堂中播种智慧、催生智慧,带领学生走进了一个快乐的数学乐园.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提倡"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要积极构建"动"的数学课堂,创造性的实现教学目标."动"的数学课堂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生动有趣,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跃,也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功俊 《考试周刊》2014,(50):75-76
初中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师应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知识的发生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感受数学魅力,让学生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让枯燥的数学课堂生动起来,提高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1.
课堂应该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陶行知提出:课堂教学要使学生得到“六大解放”即大脑、眼睛、手、嘴、空间和时间.但是不可否认,在当前的某些数学课堂中,当学生对数学活动的情感、价值、地位被无情地忽略后,学生更多体验到的数学学习的枯燥、艰涩和知识的深奥.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应做一个优秀的“导演”,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更广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笔者认为:构建自主、高效的数学课堂,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数学在每一阶段的升学考试中都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初中数学的学习则是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阶段.因此,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建立一个高效率的课堂格局和更合理的教与学关系的"引导式"教学模式,成为教师们探索的一个重要方向.从小学数学的学习进入到初中数学的学习之后,数学的学习便从简单的加减乘除变成了更为复杂的逻辑运算和实际应用.因而,数学的学习对于很大一部分的学生而言是一个枯燥、乏味、甚至是痛苦的过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加深,更多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引导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的应用,使该现象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正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而教师将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进行有效的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充分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一、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发挥的重要性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不能急于求成,而忽略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应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放在首位,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学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由课堂的主体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翻转课堂正是贯彻落实了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观。微课下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将教学任务设计好,以导学案或者借助多媒体工具把教学任务和需要学习的知识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互动消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数学学习不同于其他的科目,它重在理解,且有很强的逻辑性。高中数学作为中学时代数学的顶峰水平,学习起来更是不容易。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难度和枯燥性,而微课下的高中数学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正好弥补了这一空缺。  相似文献   

15.
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提高课堂的时效性才能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效益.数学在教授的过程中难免枯燥,为此构建优质的教学氛围、优质的课堂就变得尤为重要.不少学科今后深入学习的基础离不开数学的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可见数学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然而高三学生由于面临高考,课业繁重,数学的枯燥性难免使其力不从心,学习效率低.这很大程度是因为数学课堂不够高效,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成为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笔者从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氛围,创造陕乐数学课堂,使数学课不再枯燥,让学生在宽松、自然、快乐的教学环境中快快学习。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呢?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数学被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体验式教学属于新型教学,教师要结合实际生活、实践操作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领略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学习兴趣,而不是感受枯燥的数学定理.在农村数学课堂需要创设参与性、和谐性、民主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体验学习和自主学习中二次创造数学知识,使学生实现自主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体验式教学在农村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关注教师传递知识的艺术,往往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感受。在课程标准实施以后,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使原来"枯燥"的课堂变得热闹起来,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帮助学生储备知识,指导学生掌握探求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方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很多学生的心中,数学课堂似乎大多给人的印象是:枯燥、乏味;所学的数学知识与他(她)们的生活情境没有太大的联系。因此笔者从调查入手,结合自己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倡教师用生活化的数学去"融化"冰冷的数学课堂,不再让学生因为数学的枯燥、乏味而远离数学课堂,从而慢慢地爱上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真正关注学生,还学生以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才能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才会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享受到学习数学的无限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